奇怪的胜利——中国汽车席卷俄国市场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Introduction

不是我军太给力,实属对手太无能。

作者丨查攸吟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段永琪

“ты достоин только китайского говна!”

上面这句俄语非常地粗鄙,直译过来的意思大致是“你也就配用中国(生产)的‘狗屎’(产品)”。

这句曾经是俄国老百姓之间常用的谩骂,其用以中国制造的蹩脚货,来嘲讽对方的穷困甚至低贱,可以说是相当恶毒了。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倒爷”们趁着苏联解体的窗口期乌泱乌泱涌过去淘金,“中国制造”便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声名远播。并不是什么美名和口碑,而是影响之后十几年的如潮恶评。

图| 上世纪90年代初,中俄口岸日常画面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其实非常地简单,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制造业也刚刚起步,大多只能加工和生产一些粗制品,以及质量不高的日用百货、服装等等。

而在当时,饱受“休克式”经济转型政策摧残的俄国人,也正面临物质极其匮乏、同时又没有多少支付能力的困境。

尽管中国产的便宜货,确实是救了一时之急。但低质廉价替代品充其量只是应个急而已,在没有对应高端制品的前提下,口碑又怎么可能好得了呢?

而改变的契机出现在2015年。

在当时,伴随着俄国东部地缘冲突的加剧,欧美开始发起一轮轮的对俄制裁,使得中国制造的电子消费产品有机会大量进入俄国市场。而凭借足够好的质量以及还不错的价格,各类中国手机和电脑设备,也使得普通俄国消费者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中国产品的质量和性质,已经发生了质变。

图|小米一度成为俄国市占比最高的中国手机,其原因与该品牌最初在国内市场发展迅速原因相似

然而性价比的标签依旧还存在。比如小米、OPPO以及当时的华为手机,一般俄国人只是初步认可了你的产品好用。当年俄国媒体的街头调查显示,多数被访者表示,若手头足够宽裕,苹果手机仍会是更佳选择。

而关于“中国制造全面崛起”的问题,在当时的俄国媒体上也曾有过广泛的讨论。而较为普遍的观点便是,造手机、笔电之类,只能算是高端制造的入门,真正显示制造业实力的,当属大型工程机械、汽车、航空器等等。特别是汽车,所谓“何时中国汽车普遍被俄国消费者接受,何日再言中国制造崛起”。

而彼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尚未修炼至足够火候,少数在俄国乃至中亚市场有所建树的商业案例,其实质依旧是通过低价优势。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路虎、奔驰、宝马等,仍然是俄罗斯有钱人追求的目标,而大众、斯柯达、丰田、现代等等,则是普通老百姓的座驾。

图|俄国城市居民社区典型画面,一堆日韩汽车中间,掺着一些本国产老车

而根据历史经验,参考19世纪末德国制造从低价劣质标签逐渐成为质量和优质代名词的漫长过程,中国产品想要复制这一过程,必须经历一个至少30年,跨越两代人的漫长过程。

然而在2022年,戏剧性的历史性的机会,突然降临。

兵不血刃的胜利

2023年初的时候,家住叶卡捷琳娜堡的安娜丝塔西娅·克拉索夫斯卡娅颇为忧郁。

一小部分的原因,是她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均是苏联时代从乌克兰东部移居俄罗斯中部的,而她现在的祖国,正和自己的祖籍国打得不可开交。不过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突然爆发的战争,家长的承诺很可能被迫食言。

安娜丝塔西娅家境优渥,父亲是名外科医生,母亲的职业是律师。以经济情况而言她家在俄国属于中产上位。秉承俄国人民的用车偏好,爸爸的座车是台14年款的进口路虎,而妈妈开的则是宝马X4——由俄国本土企业阿维托托尔获得宝马授权,在加里宁格勒工厂组装生产。

图|俄国本土一度拥有一定的宝马产能,图为第10万台俄罗斯产宝马下线仪式

原本爸爸、妈妈许诺说,当安娜丝塔西娅年满18岁的时候,就给她“买一辆宝马”。但突然而至的战争,以及随后欧美乃至日韩企业的齐齐退出,不但“国产宝马”彻底断货,制裁措施也让俄国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绝大部分欧洲品牌的新车。

当然咯,无论在什么境地,总有那么一些人掌握着一些与众不同的渠道。很快,各种行驶里程很短的“二手车”,开始在俄国市场上出现。然而,这类通常表显历程200~500公里的货色,售价通常是由原价250%起跳的。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买一台宝马3系的钱,以前差不多可以买台高配宝马X5。但战争以及欧美制裁带来的衰退和不景气,也确实影响到了家里的收入。花比原本预算多得多的钱去购买,显然是不现实的。

“也许可以给我们的安丝娅买台Niva Legend。”22年的时候,妈妈的一句玩笑话曾经让女孩直接破防。

图|拉达Niva Legend,在俄国销路极佳,但各界普遍视其为最低端车

母亲提到的Niva Legend,是属于俄罗斯著名的拉达品牌,对标中国差不多类似于五菱。所以那意思差不多就类似,本来说买台宝马3系,最后想改成五菱宏光……

不过这个问题在2023年11月,安娜丝塔西娅18岁生日那会儿,居然顺利地解决了。尽管她最后还是没有开上宝马3型,但是父母在经过反复挑选和权衡后,却买下了一台中国产的奇瑞艾瑞泽8。

当知道是台中国车后我曾经有那么点不安,但当我坐上了驾驶位,就立刻感觉自己已经爱上这包含父母心意的礼物——安娜丝塔西娅在自己的VKontakte(俄国著名社交软件)个人主页里,这样描述对新车的观感。

“爸爸的路虎甚至妈妈的X4,内饰和显示界面比起我的车,简陋得就像是老式坦克!”她甚至这样评价。

图|2023年9月,奇瑞艾瑞泽8在俄国的发布会现场

类似奇瑞艾瑞泽8这样的车型,在目前卷生卷死的中国国内市场可能会泯然于众人。可一旦到了俄罗斯,那已经属于2021年风格液晶仪表中控双联屏,与一大堆配置已经明显落后的欧洲车相比,却立刻显得高大上起来了。

而且,即便座舱没有8155芯片的加持,以国人的视角来看车机的操作响应有卡顿问题,但其可下载应用的车机娱乐系统,依旧显得颇为“高端”。俄国车主普遍认为,这款车足以媲美凯美瑞,甚至要更好一些。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艾瑞泽8在俄罗斯走红是因为卖得便宜。由于俄国对进口整车收取较高的关税,其已经发售的三个车款售价从340万卢布到360万卢布不等,差不多是以前高配宝马3系的售价。

实际上,去年除了艾瑞泽8在喜欢轿车的年轻人、女性车主中着实流行了一阵外,还有其他多款中国品牌车型走俏过。比如在安娜丝塔西娅吐槽父母的座驾内饰和信息界面老气的内容下面,她的一位男性友人表示,“其实‘坦克’还是很有味道的”,但不过必须是中国产的。

图|在俄罗斯,卖出路虎览胜价格的坦克500,偏偏口碑还很不错

在这里,他指的显然是长城旗下的“坦克”子品牌。尽管其在俄国市场的售价,着实不菲。例如坦克500车型,售价高达600万卢布。而在以前,这个价格差不多可以在俄国买到低配的路虎览胜。

从负面标签到主导市场

整个2023年,以及已经过去的2024年第一季度,对于征战俄国市场的中国车企来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具体地,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组数据来了解。

俄国市场上外资品牌汽车中,奇瑞销量名列第一,达到118950辆的规模。另外还有奇瑞集团子品牌星途以及欧萌达,前者销量47765,后者则是41983辆。此外,长城旗下的哈弗销量也突破了十万大关,达到了111720辆。而在排名前十的品牌中,还有吉利和长安,销量分别为93553辆和47765辆。

2023年全年,俄罗斯新车总销量93.7万。品牌榜前十,除了位居榜首的,有着俄国版五菱别号的拉达,一家独占了324446辆之外。第二到第十,都是外国品牌。而六个中国品牌,总计卖了461736辆汽车,几乎吃下了半个俄罗斯市场。

图|极少有人能猜到,哈弗初恋居然能成为全俄车型销量榜的亚军

而具体到车型上,长城旗下紧凑型SUV车型哈弗Jolion,即初恋的全球版,是整个2023年间销量排名仅次于拉达Granta(191074辆)的年度第二热门,全年卖了48980辆。奇瑞的瑞虎7 PRO,则名列第五,销量达到了40992辆。

正如上文说的那样,如果说自主品牌能在最近两年的国内车市中脱颖而出反压合资品牌,凭借的除了新能源之外,主打的还是一个性价比以及相对合资车高不少的配置,那么其在俄国市场的成功,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需要保持清醒的是,俄国车主们对欧洲和日韩车的认可度,至今仍旧是挺高的。2022年上半年的时候,即使新车断货,俄国车主们仍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惜血本去买欧洲品牌二手车。有那么一段时间,硬是将大众、斯柯达这些品牌二手车价炒到了翻倍还不止的程度。

图|大众集团在俄国曾经部署了相当的产能,然一切都在俄乌冲突后灰飞烟灭

但考虑到战争开始后,俄国的总体经济压力,这种盯着价格一路攀升去强吃的行为,显然是维持不久,也不具备普遍性的。而在进入2023年以后,随着经济压力逐渐传导到俄国各行各业以及每一个人身上,购车者无论主动还是被迫,总体开始日趋“理性”了起来。

而恰在这一时期,大量中国品牌汽车开始涌入俄罗斯市场(也有部分长期在俄深耕者,比如哈弗),迅速卡占欧洲、日韩品牌退出后空下来的市场生态位,提供给已经颇显“走投无路”处境的俄国消费者们对比和选择,这一波中国汽车热虽然出乎意料,但细想却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即使到了2024年,对中国产品保持负面态度的俄国人仍有相当数量。各类酸不拉叽或者阴阳怪气的言论,也是现阶段不能避免的。

比如有人就在安娜丝塔西娅发送的内容下面评论,在读了她的经历后,有一种“仿佛看到人们在世界末日后是如何努力生存”的观感。此公甚至表示,他对自己国家的现状,“感到羞耻”。

简而言之就是,安娜丝塔西娅等俄国年轻人居然能从中国生产的汽车上感觉到满足,实在是有辱“国格”的。而至于什么是他心目中的俄罗斯“国格”——当有人反唇相讥问他是否对在俄国组装宝马感到羞耻时,那位不但表示自己不介意当条“英国狗”,还炫耀起贴满欧洲国家签证的护照。

虽然我实在不能理解,英国到底有什么汽车产品好到了能让他甘于当“英国狗”的,然而此情此景,实在像极了简中互联网社交平台上,部分奇葩言论的直接俄罗斯化版本。

与欧洲关系的迅速恶化,连番不断地制裁,导致原本的竞品纷纷退出俄国,可谓“天时”。

中俄陆上和海上贸易通道自2014年起的不断改善和强化,则代表着“地利”。

而俄乌战争爆发后,俄国在国际上遭受“千夫指”,所以对一直顶住美欧压力拒绝单方面谴责和制裁俄国的我们,俄国从上到下是普遍怀有善意与好感的,这便是“人和”。

图|中俄边境铁路货场现状

在上述三要素集齐的前提下,以汽车为代表的中国产品在俄国市场打出如此戏剧化的翻身仗,其实也不算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本文介绍的事件,在汽车工业史上堪称大事件。然而深究其背景与原因,也着实浅薄如上面所说的那样。纯粹只是,当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历经合资大潮洗礼二十年时光,修炼到了差不多火候的时候,原本可能要经历苦战和血腥市场厮杀才有望攻入并抢占的市场,那些早早就布局好的对手们突然集体退场……

实际上,即使兵不血刃地圈下大份额市场的中国车企,投入俄国的车型可以说是仓促的,存在诸多的不足。

早在2022年代末,就有俄国媒体报道过中国进口车不耐盐的问题——由于俄国漫长而且酷寒的冬季,在道路上撒盐融雪是非常常见的操作。而自中国进口的车辆,有部分根本没有考虑过类似的使用场景,以至于仅仅一个冬天,底盘就因为盐蚀而腐朽。

另外,尽管中国汽车无论新能源还是传统燃油动力,在现阶段普遍以更好的显示界面、车载系统,以及比之欧美日韩竞品更高的智能化而称著于世,但相当一部分车型在进入俄国市场时,本地化工作可谓差劲。毕竟,俄国播主们努力学习汉语发音,来启动车载语音控制这类短视频,对车企而言,这些不该被理解为正面信息。

图|圣彼得堡街头

根据俄国汽车媒体Autostat的预测,今年将会有30~45款中国品牌新车型,上市,预计将在俄罗斯汽车市场全面回暖之际,销售约120万辆新车,占据约80%的市场份额。

然而这个市场的特殊性,以及中国车企这场胜利的特殊性,我们前面已经再三强调过了。当前的关键则是,如何夯实此前胜利的基础,赶在竞争对手几乎注定将会返回之前,做好战斗的准备。

       原文标题 : 奇怪的胜利——中国汽车席卷俄国市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