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员工竟是小米“卧底”?极越品牌知名度低的原因找到了

汽扯扒谈
关注

前段时间雷总和小米汽车的爆火,让车企CEO 上车搞直播,已经成为了行业风潮,魏建军、李书福、尹同跃等大佬等老一辈车圈大佬纷纷从幕后走进汽车直播间,就连极越这家由百度和吉利合资成立的造车新势力也拉来了李彦宏直播,力求把极越知名度提上去。

但万万没想到李彦宏都没能把极越送上热搜,却被极越的一名普通员工做到了。

日前,一名极越汽车员工因购买小米SU7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相关内容后被公司解聘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对此,极越官方发布声明回应称,极越汽车并非因姚某某购买某米汽车而予以开除。

声明写道,姚某某身为用户发展部门负责社交媒体/私域运营岗位工作人员,自2024年年初以来,以个人名义在多个社交媒体注册账号“大姚Tok”,持续为某米品牌进行车友群运营,长期宣发、且只宣发某米品牌车型相关内容,已具备自媒体属性,与其所在岗位职责直接冲突,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和不竞争义务,同时违反了公司的劳动纪律和制度,公司单方解除其劳动合同,于法有据,亦合情合理。

“吃里扒外”被开除不冤

根据这位前员工的控诉,他声称自己因为购买了小米SU7而遭到极越汽车的开除,因而在网上发布对被开除的不满和委屈,关于员工被开除的事很常见,能上热搜讨论的并不多。

本次事件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恐怕与小米汽车的热度密不可分。这位极越前员工似乎很懂得利用小米汽车的知名度,同时拉踩极越,来为自己的遭遇增加曝光度,进而实现流量变现等目的。

通过极越汽车的回应,开除这位员工的根本原因并非他购买了小米SU7,而是因为他违背了职业道德,在工作时间去提车并发布了大量关于小米SU7的内容。

同时极越内部人员也向我们表示,极越绝不禁止员工购买其他品牌车型,并提供了极越公司内部停车场的现场照片。

好家伙,拿着东家的工资却要诋毁东家,还卖力宣传竞品车型,许多网友也是表示这是典型的吃里扒外,咎由自取。

一位就职于国内某新势力车企的员工表示,由于自身工作特殊性,就需要对不同车型进行比较,当初能进这家新势力,就是签了单独的协议:在两方工作时间冲突时,要以新势力车企为先;进行本职之外的其他工作,需报新势力审批。这个极越员工不仅不告知本单位,还给竞品高调宣传,被干掉一点不冤枉啊!

据了解,各大汽车品牌都未明令禁止员工购买非本公司品牌车型,但对员工购买本公司新车有一定激励政策,例如低于市场指导价的员工价购车,只允许购买本公司品牌车型的员工将车停入公司内部停车场。

不过,对于类似“主力宣传竞品车型”的行为,许多汽车主机厂工作人员向我们表示,无法理解,我们遇到类似行为大概也会采取同样动作。

极越不想要这样的热搜

在4月15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进入极越直播间为极越站台,并与极越CEO夏一平共同宣布最新优惠政策,4月15日至5月31日间购买极越01并完成交付,即可享受ROBO Drive Max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终身免费。

百度创始人上车直播加上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终身免费,都没能把极越送上热搜,如今却被友商的“卧底”送上了热搜,还是个妥妥的负面热搜,最终不得不让极越法务部出来回应此事才平息。

不过很多网友就表示,要不是这次员工爆料上热搜,自己都不知道极越是什么品牌。

真的是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极越的心酸与无奈,也侧面说明了极越营销部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根据懂车帝数据显示,2023年12月该车型销量只有774辆,今年1月降到218辆,今年2月更是降到147辆,3月销量也仅仅511辆,近半年销量合计1650辆,可谓销量惨淡。这也推动了极越汽车的内部变革。

据悉,极越汽车正在对其营销端和销售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营销端UD-用户发展部门负责人杨振以及多名总监等执行层已经“下课”,目前由CEO夏一平亲自挂帅部门负责人。而销售端UO-用户运营部门负责人也由原运营负责人罗岗代管理改为来自特斯拉的Andy.Gao负责。

极越汽车CEO夏一平称,从今年1月开始,极越便对整个营销和销售团队进行大换血,并且由其亲自带队,开启对营销和销售端的变革。

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在反思销量低迷的原因时,将矛头直指营销。他表示:“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新的品类产品,当一个用户进入极越门店,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我要买车,而是这是什么品牌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解决问题了。”

极越作为背靠百度和吉利的新势力品牌,如今却只能靠小米上热搜,通过友商的热度才让更多消费者知道这个品牌,可见极越营销部与销售部的确存在不作为的问题,销量不如意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如今极越也是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对营销端和销售端进行了密集调整,并由CEO夏一平亲自挂帅,不过具体效果还是要看后续销量表现,能否把极越知名度做起来也更加考验夏一平的领导能力了。

原文标题 : ?自家员工竟是小米“卧底”?极越品牌知名度低的原因找到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