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
“怎么了?怎么了?”
“雷军过去了!”
4月25日,如果你在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媒体日现场,你将看到一大波本应该将镜头对准展馆新车的媒体们,从W馆穿到E馆,过一会儿又从E馆穿回W馆,哪怕镜头没能捕捉到雷军的身影,也要在这“泼天的流量”路过时,找到一丝参与感。
时隔四年,再度回归的北京车展,开幕的第一天就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盛会,北京车展汇聚了117款全球首发车、41款概念车与278款新能源车型,全球首发车、新能源车型,以及参展人数,相较去年都只多不少。
同时,今年也是小米汽车首次参展,作为拥有强大品牌号召力与粉丝基础的互联网企业,小米的加入无疑在汽车产业中掀起了新的波澜。在北京车展上,这一点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没有新车的小米展台人声鼎沸
事实上,在当前这个极度内卷且这个新车频出,平均每2.4天就有一款新能源新车上市的中国汽车市场,大众的热情已不再轻易的能被一款新车点燃,取而代之的是对能快速变现的流量的追逐。报道者是,车企亦如是。
于是我们看到了,哪怕没有新车上市,哪怕雷军只是把小米SU7上市当天的产品点又拿到北京车展说了一遍,全程发布会主要公布以下几点信息:小米SU7将在8月在全国主要城市开通城市NOA;计划在今年5月初进行第一次OTA,5月底推送第二次OTA;销售服务网点年底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全力扩充产能,6月份月交付超1万辆,计划完成全年100000台交付目标。
即便这样,小米汽车展台依旧人声鼎沸,收获了早已见惯了一口气发布好几款重磅车型的媒体人的一致捧场。毫不夸张,那个时间段似乎所有人都涌入了小米展馆。
当然,不是说小米汽车不好,雷军能获得如此多人的支持,也是基于其长期以来积攒的口碑和超高的国民度。这里想要讨论的是,互联网企业对于传统工业产业的冲击,在小米汽车展台上我们看到了依赖于传统经营模式和渠道的车企,在面对小米“泼天流量”时的无力,媒体为了流量进行报道属于常规操作,但反过来想,媒体主动报道的大部分是民众想看到的,其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也是民众的选择。
因此小米汽车发布会的观众,除了传播者、工作人员,还有站在自家展台的友商高层,在小米汽车的冲击下,他们或许也在思考,如何借势小米,实现从流量到转化的有效升级。
互结梁子的W2馆“贴脸开大”
而借势,也无非是友好交流和“打来打去”两种。
开头所说的场景,就发生在雷军亲临比亚迪展台,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亲切握手并展开交流,以及雷军去广汽埃安展台,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热情陪同的路上。
而小米汽车所在的W2馆,又刚好上演了第二种。
事实上,在北京车展开幕的前几天,业界就对这个场馆充满了好奇,其原因就在于这个场馆聚集了几家与小米“发生过故事”的车企。这其中,有“因为在发布会上标错了小米SU7参数而被小米要求道歉”的智己汽车、有因“员工购买小米汽车被辞退”的极越以及“被小米挖走不少骨干工程师,甚至挖走了研发院院长级别的人物,双方自此结下梁子”的吉利汽车。
甚至此次车展,智己和小米,小米和吉利还互相“贴脸开大”。智己再次喊出上次发布会中的“真生态不挑手机品牌”,暗指小米汽车。而小米汽车更是当着吉利展台的面,在发布会现场发布招才令,邀请全世界更多的汽车人才加入小米汽车,可谓杀人诛心。
但无论如何,小米汽车的崛起都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而对于其他车企来说,如何与小米汽车竞争,如何在这场变革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原文标题 : 北京车展成小米秀场,泼天流量下谁又在“闻风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