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平的战略,出现了偏差。
3月25日,极越CEO夏一平在反思极越销量低迷的原因时,将矛头直指营销。
“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新的品类产品,当一个用户进入极越门店,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我要买车,而是这是什么品牌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解决问题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作为CEO的夏一平经常跑去一线对销售团队进行培训,还亲自参与卖车之外,他还把手里的手术刀,伸向了营销端。
近日,有消息称,极越营销端UD-用户发展部门负责人杨振及多名总监都已离职。目前,营销端UD-用户发展部门由夏一平亲自负责。销售端UO-用户运营部门负责人,由Andy.Gao负责管理。
夏一平的刀速,加快了。
其实,从前几天夏一平进行反思之后,极越就声明要在品牌和营销环节进行补课。由此可见,夏一平并没有将销量不好的重点,放在产品本身。在他看来,极越01是有这个实力可以和市场竞品争一争高低的,卖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前期的目标用户找得不够精准”。
虽然,夏一平谈及极越的市场竞争时,用了很谦虚的一句话,“远没有到杀掉谁的程度”,但是他对产品实力的自信却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说我们想跟谁对标,要跟谁打一仗,从始至终,我们就想着跟特斯拉打一仗。”
当然,对标特斯拉不是错。但问题在于,极越的问题真的只是用户找得不够精准,营销功课做得不够充足吗?
新瓶装旧酒,难承李彦宏之愿
极越有百度、吉利两大靠山。
百度作为国内最早投入研发自动驾驶的科技公司,吉利作为深耕造车超过30年的存在,理论上来说,极越的技术和制造生产,都不是问题。从实力背书来说,极越确实有机会和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产品,进行同场竞技的。
但是,极越01作为极越品牌的首款车型,上市之后的销量甚至都没有出现向上攀爬的趋势,一番声势浩大之下,打了一发哑炮,销量差到用“低迷”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数据显示,去年极越01销量仅为774辆。今年1至3月销量分别为218辆、147辆、511辆。
上市半年多以来,林林总总加起来,极越01的销量不足2000辆,还不如竞争对手单月款车型的单月销量多。这个销量数据,实在难以谈及竞争力,更别提“杀掉谁”了,因为谁都不害怕。
销量上不去,就要找问题。
在夏一平的反思中,他把问题归结为两点。
一个是营销。“营销手段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比如与雷军之前对各大车企的‘致敬’连环炮相比,极越01的营销策略显然逊色不少”。
另一个是品牌。他认为,极越01前期经过品牌更名和股权变动后,品牌影响力尚未达到竞争对手的水平,在市场推广和用户认知方面挑战很大。
当然,他指出的这两点,的确是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夏一平从幕后走到台前,他认为品牌认知建立初期,应该把多把用户带上车。
今年1月起,极越营销和销售团队进行大换血,并且由夏一平亲自带队,开启变革。此外,极越还加大直播投入,夏一平和李斌一样参与到直播中来,加强产品与市场的联系。不过,夏一平并不如其他人一样自带流量,所以直播效果不尽人意,只能把百度当家人李彦宏搞来助阵。
夏一平纠偏的方向,从市场角度来说,并没有错。通过这一举动,更容易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以及战略落地时是否到位。
不过,核心问题在于“战略是否正确”。从品牌推出到极越01落地上市,每一步都好像要比市场的速度慢一些。
最初极越还叫“集度汽车”的时候,就曾多次问到,在 2021 年这个时间点入局,是不是有些晚了?夏一平的策略是,高效地推进产品开发节奏,以真实的产品力说话站稳脚跟。
在2022年集度的速度,的确变得很快。从搭建研发团队、设计产品刀迈向整车制造,一年内完成了很多事,还推出了“集度ROBO-01”轿跑SUV,这款车采用了百度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智能技术能力,科技实力不容小觑。
当时还有观点认为,集度可能会比小米汽车,先成为特斯拉和蔚小理的威胁。而且,集度汽车前卫的设计理念和高科技智能配置,也的确吸引了大量关注。
只不过,后来的故事众所皆知。
李彦宏想要的太多,也拖慢了集度的量产节奏。李彦宏希望,借助集度把百度的高阶自动驾驶实力充分展现。以至于,集度车型价格过高,真实的产品实力还未让市场“见识到”,集度变成了极越,并作为吉利控股旗下的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推出。
当时,有评论说,“BAT纷纷造车,阿里和腾讯在摘果子,百度却想要整片森林”。百度的“造车”做法是长远布局,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但是,都知道生态布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集度拖不起,百度耗不起。当时,市场发出疑问,百度造车,还能被看好吗?其实,最尴尬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没有答案。
这是第一次慢了。
第二次慢了,是改名极越之后,很快就将首款车型极越01上市销售。但是上市的价格,让市场不买单。极越01售价为24.99万元~33.99万元,如此定价的背后,就是因为夏一平认为极越背后的背书,值得这个价。
除了百度支持的智能驾驶之外,极越01基于SEA浩瀚架构平台打造,与吉利集团内的中高端车型路特斯ELETRE、极星4、极氪001等车型同源。但极越01上市之后的第一个月,15000张的订单转化寥寥,市场反馈远低于预期。
新瓶装旧酒,难承李彦宏之愿。
但不管能不能承,摆在夏一平案头的任务,是要把极越01卖出去。所以,上市一个月,极越01就开始对全系列产品的价格体系和购车权益做出调整,全系下调3万元。
虽然,夏一平给了降价一个戴上了一个“高帽”,说是希望通过调整价格促进“科技平权”。但是,谁都知道,就是销量不行,才做出如此激进的价格调整。这也能够折射出一个问题,极越的管理层,对市场的理解存在偏差,且偏差不小。
虽然从侧面说明,极越的管理层有着灵活的纠错机制,但这个优点,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帮助极越01实现销量提升。甚至于,价格下调之后,极越01的销量也没有如预期中的出现向上爬坡的局面。
夏一平又要重新找问题。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他把反思放在了品牌和营销上。
这是第三次慢了。
卖错了东西?
这一次,夏一平的反思方向对了吗?
不久前的极越AI DAY 2024技术大会上,夏一平对极越01的销量进行了反思。他说,“我们以为把车造出来是一个从 1 到 10 的过程,最后发现还是 0 到 1 的过程。”
夏一平所认为的1,是并不成功的集度汽车。无论从品牌影响力,还是产品在市场的表现,集度很难被称为“1”,新瓶装旧酒的极越01更难以称为“1到10”的第一步。
还是战略出现了偏差。
出现偏差,就要纠偏。夏一平纠错的重点,是品牌还在建立认知的过程中,应该“多把用户带上车”,并且把极越的产品优势“场景和体验”打出去,而不是只去卖配置。基于这些出发点,夏一平主抓销售。
主抓销售之后,夏一平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到店的用户,第一个问题不是问车,而是“这是个什么品牌”,他才意识到极越的品牌认知度低,但之前内部并未意识到这一事实。
对于一个新品牌在市场的认知度,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夏一平说之前内部并未意识到极越的品牌认知度低,这就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了。
再加上,此前价格出现偏差,现在对品牌认知不清,问题还是出在掌舵人夏一平身上。
不客气地说,种种战略偏差,也能说明夏一平对于极越的掌舵水平,也处于一个从0到1的过程,他也在一个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也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性。
“在 2023 年 4 月到 2023 年 9 月,我们有长达近半年时间没有对外宣传。用户对极越有认知也才七个月,极越 01 上市也才四个月。”所以,夏一平给销售端定下了一个任务,“用户可以不买车,但用户离开的时候要对品牌有认知”。
虽然,夏一平说内部销量正在好转,不过从目前的市场和销量反馈来说,夏一平的改革,仍旧是任道而重远。
除此之外,夏一平对于市场端的纠偏,还有销售方式的调整。“过去很多门店是以简单粗暴的优惠政策吸引用户,卖东西卖错了”,夏一平说,“极越 01 要卖体验而不是卖硬件。”
从集度到极越,对外的宣传都是强调智能化能力,并以此作为核心卖点。客观来说,极越的智能化并不保守,在百度AI的加持喜爱,迭代速度也很快。
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症结在于,夏一平是否高估了市场对于智能化买单的意愿,以及极越的智能化如何从一众竞品中脱颖而出,这才是夏一平需要彻底解决的事情。
可以说,极越的智能化关于着百度的自动驾驶的声誉。极越几乎是百度自动驾驶以及车机智能系统等AI产品的商业化象征,如果极越玩砸了,百度显然会十分被动。
目前,夏一平的纠偏节奏还在第一步,让用户认识极越,加大直播力度宣传智能化卖点以吸引科技人群。当然,这一步,并没有错。只是,极越需要改变的是“蹭热度”的营销方式。
一直以来,极越的营销总是用有竞争关系的品牌和产品对标式营销,但总处于蹭热度却难有热度的尴尬局面,而且对标式营销,并未能凸显极越的优势,反而凸显出品牌认知度低的弱势,在《守着百度这座金山,极越能玩出圈吗?》一文中具体阐述过,在此不再赘述。
夏一平不断强调,三电技术走到尽头,要赢得市场只能看智驾,“2024年谁还没落地‘智驾全国都能开’,谁就会掉队。”夏一平给极越制定了任务,要将手中的智能化王牌打出去。所以,极越把重仓压在智能化能力上。
在AI DAY 2024技术大会,极越发布了OTA V1.4.0新版软件,这是极越01在90天内连续第3次,也是上市后的第5次推出OTA。此次升级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互联、三电等诸多领域,共计升级200多项功能,解决5300多条用户反馈的问题。
在智能化上的动作密集,极越迫切希望能够“脱颖而出”,但尴尬的是,卖体验的极越,无法像其他品牌一样,将800V、激光雷达作为核心卖点。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智能化这张牌,极越必须用更为直接的方式打出来,光靠“体验”,辐射范围太小。
但是,业内也在担心,目前极越将品牌和智能化划上等号,并不算明智。不过,夏一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的确,在所有人的认知里,智能化是下个阶段竞争的核心。但问题是,智能化能否成为品牌生存的核心?小鹏汽车已经验证过这一问题。而且,相比于华为、小鹏等品牌,极越的自动驾驶很难拉开优势差距。“消费者仅仅因为技术路线,就为极越买单,显然存在难度。”
不过,业内更为担忧的是,夏一平这个从0到1的掌舵人,是否有足够的战略眼光,来制定极越长远的发展路径。毕竟,让品牌活下去,并不只是单纯只靠一款车的成功。
运作新造车品牌,夏一平缺乏足够的经验。而且,百度帮不上忙,尚不能为旗下品牌实现资源配比平衡的吉利,也无暇兼顾。所以,极越背后的百度和吉利,并不是1+1大于2。
这就注定了,这条翻身的路,很难走。
好在,这不是终点。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极越,慢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