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10年变迁:消失的车模、豪车馆以及29个品牌

汽车大事记
关注

4月25日,时隔四年之久的北京国际汽车展正式拉开了序幕,汇聚了来自全球的整车巨头以及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

这是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也是今年举行的首个国际A级车展,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统计时间为今年4月1日-14日,数据来自乘联会)后的一次汽车盛宴,值此背景下,本届北京车展显示出浓厚的电动化、智能化气息。如果拿2024北京车展与十年前的2014北京车展相比,变化可谓天翻地覆,这十年变迁不仅体现了国内车展文化的蜕变,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十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来自德国电视台的媒体记者Andreas和Alexander都是北京车展的常客,已经参加过5届北京车展的Andreas正好见证过2014北京车展的风采。在Andreas看来,中国车展的规模要比欧洲车展大得多,在过去10年里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用“三个更”来描述2024北京车展:“更多的公司,更多的游客,更多的新车,非常有活力。”

来自德国电视台的媒体记者Andreas(左)和Alexander分别参加过5次和3次北京车展

2024北京车展与2014北京车展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我想,可以浓缩为两个数字、四个关键词以及两种趋势。

01两个数字:

29个品牌从车展上消失,36个全新品牌浮出水面

2014年,在第十三届北京车展上,共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厂商出现在大众视野。根据2014北京车展组委会统计,该届车展共展出车辆1134辆,全球首发车118辆(跨国公司全球首发31辆),其中新能源车79辆,占到本次车展新车发布总数的60%以上,为历届之最。

而到了2024年的第十八届北京车展,共有全球首发车117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0台)、概念车41台;新能源车型278款。

4月24日媒体日北京车展展馆现场

其实,最能体现两者之间区别的,是参展整车品牌的变化:有29个品牌从北京车展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36个新面孔。

消失的29个品牌,包括:雪铁龙、雷诺、众泰、东风裕隆、标致、启辰、三菱、东南、DS、菲亚特、观致、克莱斯勒、力帆、广汽吉奥、华晨汽车、海马、铃木、华泰、青年莲花、阿斯顿·马丁、法拉利、迈凯伦、玛莎拉蒂、GMC吉姆西、斯巴鲁、双龙汽车、斯柯达、布加迪、讴歌。这其中有4个意大利品牌、4个法国品牌、1个韩国品牌、1个德国品牌、2个英国品牌、2个美国品牌、4个日本品牌以及11个本土品牌,值得一提的是,有17个品牌经历了破产、倒闭或者正式宣告退出中国乘用车市场。

新出现的36个品牌,分别是阿维塔、小鹏、飞凡、领克、创维汽车、昊铂、捷尼赛思、赛力斯、别克新能源、智己、小米、极越、iCAR、方程豹、仰望、东风岚图、东风猛士、路特斯、极狐、哪吒、理想、红旗金葵花、极石、坦克、魏牌、欧拉、长城炮、远航大运、极星、零跑、捷途、蔚来、星途、极氪、深蓝、埃安。这其中有1个韩国品牌、1个美国品牌、1个英国品牌、1个瑞典品牌以及32个本土自主品牌。

从这些数据的变化,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式微,而本土自主品牌则在强势崛起——参加2024北京车展的国外品牌比十年前的2014北京车展少了14个,反之,参展的本土品牌却多了整整21个。

2024北京车展展位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北京车展已经不再出现法国品牌的身影,这从侧面反映了法国汽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已基本毫无一席之地。经历破产倒闭或退出中国的17个品牌,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浪潮下被市场淘汰的三四线品牌,尤其是本土品牌,基本上都缺乏自主核心技术。

02四个关键词:

车模、豪车馆、山寨车和几乎消失的纯燃油新车

与十年前的北京车展相比,从2024北京车展上消失的不仅是那29个汽车品牌,还有以前经常引起热门话题的车模、豪车馆、山寨车以及纯燃油新车们。

车模的消失,是国内车展走向高端化和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曾几何时,车模一直是车展的主角,吸引大量“长枪短炮”的“狂轰滥炸”,甚至抢走了参展车型的风头。不少市民逛车展的目的就是为了看/拍车模,这已经成为国内各大车展的一道风景线,即使是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这类国际A级高规格车展也不可避免。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车展上吸引流量和热度,一些参展车企对车模的着装要求越来越暴露和低俗化,这引起了行业的强烈谴责和反思。为了引导公众的关注点回归到汽车上,上海车展和北京车展后来相继取消了车模展示环节,车模也由此彻底消失在北京车展的舞台。

模特SHOW仍是2014北京车展的一道重要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直播行业的火爆,在2024北京车展上,个别参展品牌雇请车模在现场进行直播。

与车模一同消失的还有豪车馆。在以往的北京车展、上海车展、广州车展国内三大顶级车展上,参展品牌的展位布置通常大有门道,其中,超豪品牌都会被主办方安排到同一个场馆,这就是“豪车馆”。由于豪车馆展出的车型通常都是身价动辄数百万的豪车,这里也是每次车展热度最高、人气最旺的场馆。

但随着中国富豪新贵消费的多元化,而超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期普遍受到不小的挑战,它们逐渐放弃了在中国顶级车展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从数据可见一斑:参加2014北京车展的跑车品牌共有9个,而到了2024北京车展却只剩下了4个。

与十年前相比,2024北京车展还有个明显的不同点,那就是“山寨车”从车展上消失了。

在中国汽车工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模仿和抄袭国外热门车型的造型成为一些本土自主品牌重要的设计来源,比如2014北京车展上展出的江淮瑞风A6(模仿奥迪A6)、BJ80(奔驰G级)、众泰T600(模仿大众途锐)、力帆820(模仿奥迪A6)等等。如今,随着本土品牌的发展和崛起,越来越多中国品牌都选择自主设计,甚至还创造了家族式语言,这一点也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成果。

除此之外,在车模、豪车馆、山寨车消失的同时,纯燃油新车们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中,似乎也已销声匿迹。

上述提到,2014北京车展展出的新能源车还只有79款,而到了2024北京车展,这一数字变成了278款,增加了足足199款。

似乎在此次北京车展中,无论是国产车企还是合资车企,都在努力地向市场乃至消费者证明自己的新能源实力。

因此,消费者的目光也更多地聚集在了新能源汽车上,而在此次的北京车展上,我们也很难看到纯燃油新车的身影。甚至在一些展台上,新能源车都是被放在更加显眼的位置,而燃油车则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就好比保时捷展台,只放置了两款车型:全新Macan EV和新款Taycan。而这两款车型都是保时捷最新推出的纯电车型。

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俨然占据了C位。而与新能源汽车占据C位相对应的是,被称为电动汽车“灵魂”的智能座舱、黑科技以及被视为新能源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也成为了本届北京车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华为旗下的“鸿蒙智行”品牌和国内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均包下大面积的展位,混在一众整车品牌中高调亮相。

03两种趋势:

真正国际化的车展,国产电车赢得全球认可

在此次北京车展中,大事君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随处可见的外国面孔。

车展第一天,到场的人中竟然有三分之一来自海外。很多网友都不禁感叹道:第一次在车展上见到这么多外国人。

不得不承认,和往届车展相比,今年的北京车展,无论是国际媒体,还是国际经销商,都翻了不止一倍,不少车企在这两天的媒体日也邀请了不少外商。

本次车展,长城汽车邀请了800名海外投资人以及200名海外媒体代表。而奇瑞汽车同样组织了 3000 人的外籍参展团,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合作伙伴、供应商等。

大事君也来到了奇瑞展台,一眼望去,奇瑞展台人头攒动,几乎全是外国人。但这对于连续21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出口销量第一的奇瑞来说,已是见怪不怪了。

除了被上千外商包围的奇瑞和长城之外,还有被日本外商拿着皮尺跪地测量的红旗汽车以及韩国高管弯腰观察的比亚迪。

韩国高管弯腰观察比亚迪

这些外国人络绎不绝地朝中国车企展台涌来,聚精会神地注视着中国汽车的时候,这恰恰证明了今年的北京车展绝对是个风向标,也代表着它真正地走向了国际化,也是真的有全球影响力了。

而在这背后,同时也是国际市场对中国新能源车企认可的力证。

1994年,中国发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邀请海外车企一同帮助中国人实现“家庭轿车梦”。

三十年过去了,在这三十年间,中国的汽车市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有在全球智能化领先的华为,还有仅耗时三年就完成整车上市的小米,更是有中国汽车工业70年以来,首个进入世界销量前十的中国车企比亚迪。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不仅在国内牢牢占据一哥的位置,在全球市场也非常有名,被很多国外媒体视为有希望打败特斯拉的中国车企。

在25号媒体日现场,来自巴西的媒体记者Paulo告诉大事君,比亚迪和长城欧拉是巴西最受欢迎的两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尤其是比亚迪,其电动车产品销量稳坐巴西榜首。他还向大事君展示了2024年3月巴西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上面显示,比亚迪海豚以1807辆的销量占据榜首之位,排在其后的是长城欧拉03,销量为588辆,第三和第四位依然是比亚迪品牌,分别是销量为455辆的海豹和226辆元plus。

巴西记者Paulo向大事君展示了2024年3月巴西新能源汽车销量

在Paulo看来,比亚迪比特斯拉更有竞争力,因为比亚迪还是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他认为“比亚迪的电池很好,而且成本更低”。

来自传统汽车强国德国的记者Andreas也认同这一点,他认为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更有竞争力,“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公司比亚迪,而且几乎所有的电池都来自中国公司,这比特斯拉更重要。”

       原文标题 : 北京车展10年变迁:消失的车模、豪车馆以及29个品牌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