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业务齐增长,小米驶入盈利快车道

陆玖商业评论
关注

本季度内,小米的硬件业务明显走强,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表现超预期。大核心业务的回暖,加之市场对汽车业务的持续热情,小米或将迎来新一波上涨。

小米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这张成绩单备受关注,因为这也是小米SU7上市后的首份财务成绩单。

本季度,小米的好消息,三大业务板块均稳步增长的情况下,集团整体同时实现了增收与增利。经调整净利润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65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也带来了超出预期的好消息。 

下一阶段,面对暴增的订单,小米汽车要如何实现产能爬坡,以及随着汽车的上市与销售,小米集团要如何进一步完善其“人车家”的生态闭环,成了业务的关键。 

三大业务齐增,规模与利润并重

小米传来捷报。

5月23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其中集团实现营收755亿元人民币,连续两个季度双位数增长,经调净利同比大增100.8%,达65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营收、盈利双增的背后是三大主流业务共同增长。 

拆开来看,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在本季度实现营收465亿元,连续4个季度环比增长,3个季度同比增长,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提升33.7%至4060万台。据Canalys数据,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连续15个季度排名前三,市占率达13.8%。 

手机出货量增长的同时,在全球化和高端化的推动下,小米手机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在增长,本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达到了14.8%,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1.0%至人民币204亿元,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4.1个百分点至19.90%,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IDC数据统计,本季度小米平板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93%,可穿戴设备在中国大陆出货量同比增长达70%。据Canalys数据,小米TWS耳机本季度出货量在中国大陆市场荣获第一,在全球市场首次超过三星,排名升至第二。 

互联网业务作为小米集团第三大业务支柱,同样实现稳健增长。本季度互联网收入为80亿元,同比增幅14.5%,同样创下历史新高。同时,该业务毛利率也提升至74.2%。2024年3月,小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58亿,同比增长10.6%。其中,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60亿,同比增长9.7%,境外互联网收入达人民币25亿元,创历史新高,占整体互联网收入比例同步提升至31.2%。 

从本季度的财务数据来看,小米的关键词就是“创新高”“增收与增利”并行。 

这离不开小米高端化与全球化的策略。 

就拿小米的业务大本营,智能手机业务来说,继站稳中国大陆4K-6K价格段后,小米持续向高价格段突破。据第三方数据,本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5K-6K价位段智能手机市占率达10.1%,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此外,小米高端智能手机(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为零售价人民币3000元及以上的机型)出货量也有新的突破,整体占比达21.7%,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小米IoT重点品类也有全新突破。小米智能大家电产品凭借良好的市场口碑、丰富的产品矩阵及智能化的领先体验,销量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小米空调出货量同比增长63%,超69万台;小米冰箱出货量同比增长52%,超53万台;小米洗衣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7%,超36万台。 

小米电视高端品类也持续升级。2024年4月,小米电视发布全新S Mini LED系列新品,屏幕采用Mini LED显示技术,搭配高阶背光分区,配置小米自研大师画质引擎,配备小米青山护眼。小米电视以高端画质全面进入Mini LED时代,开启Mini LED电视普及风暴。超强的产品体验带动销量持续上涨,据行业权威机构洛图科技线上零售监测数据,Q1小米Mini LED电视零售量份额已经超过20%。 

高端化的脚步同样踏入了海外市场,2024年2月,小米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小米14系列全球发布会,海外首发小米14、小米14 Ultra等多款旗舰手机。小米14 Ultra海外定价1499欧元(折合人民币近1.2万元),这是小米高端旗舰产品第一次的全球同步开售,也是小米高端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造车首站大超预期

三大业务稳步增长,新增业务汽车业务的成绩也非常乐观。 

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从宣布造车到汽车上市,小米履行了与消费者的三年之约。 

小米汽车,上市即大火。北京一位消费者阳阳(化名)在25日的开放日就去小米专卖店看了车,“我去的还是周一中午,当时在店内除了我还有5-6波看车的客人,人很多。”28日的发布会结束后,阳阳更加心动,“作为女司机,对于车内防晒、手机支架这些细节的设计非常心动。我觉得现在新能源车的性能越来越趋同,在这样的前提下,细节的设计就能成为胜败的关键。” 

开售4分钟,小米SU7大定破万、7分钟破2万、7天破10万,锁单破4万。到了5月15日,小米汽车官方公众号发布信息,完成了第1万辆小米SU7的交付,上市43天交付破万。这不只是对小米汽车的肯定,更是对其产能爬坡的挑战。 

我们都知道,新能源车是以销定产的,所以等待交付成了一种习惯。不过随着行业越来越成熟,各家车厂都在缩短等车时间上做文章。以前一款车动辄等上几个月甚至半年,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型都开启了“上市即交付”,小米汽车也是如此。 

面对这“泼天”的订单,小米汽车也作出了相应的扩产准备。 

“首款车型的产能爬坡是每一个新能源车企必须面对的问题。”新能源行业专家何佳(化名)评价道,“小米汽车的优势在于,品牌效应足够强大,消费者的黏性会更高,大家愿意去等待。而另一方面,由于多年的智能手机供应商管理经验也给足了小米集团对供应商的协调和应变能力,可以更快地做出反应。” 

除了卷产能,在卷汽车智能化上,小米也毫不含糊。目前,小米智驾团规模突破1000人,2024年计划扩充至1500人、2025年扩充到2000人。小米智能辅助驾驶预计2024年5月底在中国大陆10个城市开通城市NOA,8月完成中国大陆全面开通城市NOA。 

研发、设计、产能,小米能够短时间内快速反应的背后,除了多年的经验更有雄厚现金流的支持。截至2024年3月31日,小米现金储备达到1273亿元来支撑扩产、研发的投入。 

继续完善“人车家”全生态闭环

2023年,小米在底层设计上做了两件大事: 1. 明确2020-2030时间目标是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2. 明确小米最新整体策略是“人车家”全生态。 

今年,随着小米SU7成功上市和热卖,小米将继续完善“人车家”的全生态策略。 

所谓“人车家”策略就是全面打通“人”、“车”、“家”场景,实现硬件设备无缝连接,实时协同。以小米澎湃OS为中枢系统,小米手机为重要的智能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操作小米智能家居的设备、管理文件。 

小米希望通过“人车家”的场景来照顾到用户起居、生活、出行的方方面面,比如在驾驶小米汽车回家的路上,用户可以通过小米汽车的车载系统,接听电话、导航、播放音乐,还可以使用小米智能助手进行语音控制和问答。回家之前,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空调调到合适的温度、放上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虽然智能互联已经成了智能硬件厂的主旋律,不过小米比起其他厂商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他厂商的设备操作过于繁杂,用户需要安装多个APP,才能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而小米的产品能够实现人车家全面体验,用户只需一个小米账号,即可管理和控制多个小米设备,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流程。 

实现这样的技术优势,小米澎湃OS作为中枢系统的作用极其重要,凭借Xiaomi HyperConnect 跨端互联框架,小米澎湃OS打通了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200多个品类,高效连接全球超六亿设备,覆盖了用户95%以上的生活场景,让智能可以细致入微地服务每一个人。 

同时,因为AI的赋能,人的操作习惯又会让“人车家全生态”变得更聪明。Xiaomi HyperMind作为智能中枢,可以感知和学习人的日常习惯,提供主动智能服务。消费者越多地使用,大模型就能越好地学习消费者的使用偏好和习惯,渐渐的,小米澎湃OS就会成为最深得人心的智能中枢。 

其次,产品、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赋能,持续开放也至关重要。 

小米始终坚持的是“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重研发一直是小米的风格。 

本季度,小米研发支出达人民币52亿元,同比增长25.4%。从2021-2023年三年时间,小米集团的研发投入累计已经达到了483亿元,并且每年都在持续研发投入的增长。不仅如此,在过去的13年里,小米布局了12个领域,99个细分赛道,以“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为原则,形成“融合技术栈”,构建不断赋能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技术生态。 

作为全球化的企业,出海自然也是小米集团的业务重点。欧洲就是小米实现全球化“人车家”策略的关键一站,目前小米澎湃OS全球可连接设备数已超8.23亿,海外布局将进一步加速,在欧洲市场,小米澎湃OS今年将首批覆盖3000万设备、未来目标1个亿覆盖。 

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交出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单,接下来面对会持续增加的汽车订单,和出海市场的新机遇,小米的故事要如何讲得更好,值得期待。 

       原文标题 : 三大业务齐增长,小米驶入盈利快车道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