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问界M7因为新款上市,迅速成为舆论热点。
在6月3日,有媒体报道一汽车博主曝光,郑州问界新M7老款的车主组团前往门店维权,打出了“华为赛力斯(90.240,1.31,1.47%)销售欺骗天理难容”、“十八万辆韭菜无处申冤”、“等车100天开车60天变老款”等横幅。
而就在前几天,华为召开发布会,推出了问界新M7 Ultra版本,售价28.98-32.98万元,6月2日开启规模交付。从销量上看,老款问界M7自去年9月上市以来,大定量已达18万辆,月均超过两万辆,是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销冠。
问界品牌也正是凭借这样的市场表现,在一季度力压理想坐上了新势力品牌的头把交椅,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如此火爆的一款车型,却在上市8个月之后推出新车型却遭到了老车主的抗议,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说它是意料之外,主要是老车主的反应如此迅速、强烈,情理之中则是新势力品牌推出新车型,导致老车主不满情绪的案例并不少见。更何况新款问界M7上市不到8个月就改款,出现反弹并不奇怪。
所以,关于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非黑即白,需要全面地来看待,比如要考虑新能源产品的迭代逻辑,车企面临的竞争压力,还有消费者的认知问题。
M7 Ultra加量不加价
此次问界新款M7 Ultra版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关注,主要和它此前大受欢迎有很大关系。2023年9月份,问界推出新款M7,上市之后迅速得到追捧。老款问界M7自去年9月上市以来,大定量已达18万辆,月均销量十分出色。
客观而来说,问界新款M7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更不是消费者在听了几句“遥遥领先”后的冲动消费。而是问界M7确确实实在产品层做了调整,比如国内第一梯队的智驾水平、全车主被动安全、后排大空间、高舒适性的乘坐特点,车身、底盘、性能、空间设计和布局,更是全方位升级,给到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
最关键的是,M7的价格实在太香了。24.98万的起售价实在有诱惑力,消费者怎能不心动呢?再加上华为本身的影响力和余承东在社交媒体上的强大助攻,M7车型也因此成为2023年下半年的明星车型。
但是进入2024年之后,随着理想调整L系产品价格,再加上有更多的品牌也开始加入增程的赛道,还有前段时间问界M7高速碰撞起火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这势必对问界M7形成了巨大压力。4月份,问界M7单月销量9266台,问界M7交付了8001辆,和3月销量18512台相比,下降幅度十分明显,说是“腰斩”也不为过。
在这种情况下,问界放大招推出新车型,于情于理都属正常行为。问界新M7 Ultra共有四款车型:大五座后驱智驾版售价28.98万元;大五座四驱智驾版售价30.98万元;享六座后驱智驾版售价30.98万元;享六座四驱智驾版售价32.98万元。
这四个版本与上代问界M7后四个版本的售价完全一样,但上代五座后驱版和六座后驱版均不支持智驾,新款等于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智驾、底盘等升级,可谓“加量不加价”。这成了老车主抗议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问界为扭转销量下滑颓势在产品以及价格方面做出的改变。当然,我们不能排除门店销售人员在话术方面给老用户造成了误导,但是加量不加价,从更广大的范围来说,就是给消费者造福利。
平衡新老用户需求
客观来说,根据市场行情灵活地调整售价,原本就是车企的权利,更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表现形式。但如何平衡好新老车主的需求,依然考验着车企决策者们。
此前,特斯拉曾经多次降价,众多的老车主在网上发起联合声明,对这种行为感到“十分痛心”,还进行了多次车主维权事件,特斯拉CEO马斯克2019年就曾表示,“当特斯拉价格下跌时,已经购买的人想要更低的价格,但如果价格上涨,已经购买的人并没想过给特斯拉开支票。”
2022年,理想ONE停产,也曾经引发大规模的车主抗议,此外,其他品牌也都经历过类似的问题。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同小异,无非是补偿的多与少的问题。表面上看,这表现出了各家车企的是否厚道。说句老实话,无论是车企的补偿方案如何,都掩盖不了它们背刺老车主的事实。
但是,我们在上文也说过,车企要适应市场变化,要推陈出新,就需要做出改变,这种改变不是产品方面的,就是价格方面的。现在的价格战打到如此激烈的程度,车企如果只想着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勇于参与市场竞争,勇于降价,那迎接它的结局只能是一败涂地。
我们以问界为例,它在2022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突飞猛进之后,突然就陷入了增长无力的困境,产品没有竞争力,甚至连每月的销量快报都停发了。市场上对它的评价就是,昙花一现。
同时,各大车企对华为也是持质疑态度,灵魂控制论让华为似乎变成了一个魔鬼,大家对它都是敬而远之。这个时候,怎么就没有人去找问界维权呢?
等2023年9月份,问界新款M7起死回生,通过降低起售价,加料堆配置,还拿出了引以为傲的智驾技术,才让问界汽车乃至华为缓了这口气,才有了鸿蒙四界。
所以,从更广阔的市场维度来看,车企只有积极求变,满足更大范围的用户需求(比如更出色的产品,更有诱惑力的价格),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不是为了满足一部分老车主的利益而畏手畏脚,最终错过竞争的窗口。
当然,这也不是说车企就一定对老车主的维权需求置之不理。毕竟,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如何平衡老车主的情绪,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比如,可以制定一个标准和原则进行补偿,可以说新产品发布前60天之内的,可以补偿积分权益或者现金,或者保价,要么是二手车回收。总的来说,老车主无非要的是一个态度,车企把态度拿出来,补救措施有诚意,顺便还能来一波传播。
所以,这更考验车企决策者的智慧。
百姓评车
价格战频繁、新产品快速迭代,目前的中国车市,正处于新能源快速转型关键阶段。企业的风吹草动都会被无限制地放大,无论消费者接受与否,都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影响。
所以,保证正常的经营行为,又能平衡对消费者的需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复杂,这对车企决策者是一个重大考验。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则变得简单很多。保持理性,不盲目,根据刚需对用车做出判断即可。大家说呢?
原文标题 : 问界老车主“背刺”,归根结底还是竞争过度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