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股价下跌的势头还没有止住,港股股价今天跌破76港元,跌幅超3%。股价距三个月前的高点,已经跌掉近60%。
令人奇怪的是,最新的销量数据恰好相反。理想汽车的销量看起来还不错,昨天刚公布的数据,理想汽车过去一周的销量0.84万辆,位列新势力NO.1。
股价和销量反向运动,原因是资本市场对理想汽车的脱困能力并不认可。理想汽车将处理危机本身,制造成了另一场危机。
很多细节显示出,理想汽车应对危机是慌乱的。
前两天网上爆出,理想汽车要召回两周前裁掉的员工,这一裁一招,让人惊掉下巴。裁人和招人难道不需要深思熟虑的?感觉像去市场买菜一样随意。
可能李想同学不会有共鸣:有或者没有一份工作,对于普通的个人和家庭而言,重如泰山。
有多少人因为被裁员,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而理想汽车,几乎当成了儿戏。因为他们站在资本的视角看问题,一个员工来或者走,无外乎是报表里的一串数字。
所以,在这样的风格下,理想汽车的扩充和裁员,都异常的随意。去年卖得好,理想一下子扩充了1.6万人,增幅超过60%;今年卖得不好,一夜之间裁掉5800人,甚至有消息称更多。
人心是肉长的,员工内心很心酸:用得上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用不上就叫“牛夫人”。
李想本人去年还在说,三年内让所有理想汽车工厂里的工匠们能够获得日本、德国等发达工业国家同样等级的收入和成就。
今年就打脸了:不要说“赶日超德”,连工作都没收了。大笔一挥,卷铺盖走人。资本的血腥和残酷,可见一斑。
理想汽车一向呈现给外界的特点就是如此:带有强烈的资本气息,做事果断,但有时候也未免武断。要不,年纪轻轻的理想汽车,怎么会成为中国一夜之间裁员最多,但并没有面临倒闭的汽车公司。
说他武断没有冤枉,今天做决定,明天就后悔。被裁的理想智能驾驶部门员工后来说,此轮人员调整,对内部研发测试部门影响极大,开发几乎陷入停滞,测试仅靠少量低成本外部团队协助。
砍人的大刀一挥,理想汽车连正常的研发都保证不了了。这估计,算得上冲动型裁员的名场面了吧。
很快就有了让人啼笑皆非的被裁员工召回令。面对这样的公司,员工是迟疑的,在网上问:要不要回去,会不会追回裁员赔偿金,会不会是套路。
理想汽车的一刀切裁员,还反映出了理想汽车的另一个迹象:对技术和研发并没有很看重。
重视技术研发的车企都知道,研发能力决定了一家车企的未来。所以即便必须要裁员时,往往是最后波及研发,特别是核心研发部门。
而理想汽车的做法是,直接切掉了多个智能化研发部门,裁其他部门的关键岗位也是毫不犹豫。
这可能跟理想汽车形成的风格有关,技术不技术不重要,重要的是卖出去。理想的车型被称为冰箱彩电大沙发,很少有拿得出手的技术,增程式本身的技术含量也不高。
理想的价值判断里,可能根本没有前瞻技术几个字。
但这样的行为模式,恰恰在去年获得了成功,李想认为这是认知高度给与的奖赏,是理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理想汽车将省下来的技术开发成本和增程式路线相对较低的成本,用到造大车身和内饰豪华性打造上,俘获了一个家庭里的女人和小孩,获得购买决策权。
恰恰这个阶段有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并不了解,更何况女人和孩子。讨好女人和孩子,多容易啊。
也就是去年,理想汽车收获了大量订单。理想汽车本质上不是技术的成功,而是开发出新品类的成功。这个新品类,很讨巧,很懂市场心理。
不得不说理想是聪明的,但多少带一点抖机灵的意思。这种竞争力,未必能构成长期的、核心的竞争力。
理想汽车通过前面说的两大省成本模式,保持了超高的毛利,再加上规模快速上升,创造出比其他车企高得多的利润,因此去年理想发了大财。
所以,本质上看,理想汽车并不是一家技术型车企,而是一家善于分析市场消费心理的车企。
这就解释得通:为什么理想汽车对待研发人才跟菜市场买菜一样,毫不珍惜;为什么即使销量回暖,依旧不被资本看好,股价依旧闷头下跌的原因了。
原文标题 : 两个致命弱点!理想汽车将处理危机本身,制造成了另一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