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过半,如果说内卷到了什么程度,那就是赢家开始放慢节奏,还没赢的则是玩命憋大招。
赢家放慢节奏,无疑是华为。不久前反内卷的汽车蓝皮书论坛里,余承东去了,紧接着后面的华为在汽车业务上就做出了,ADS智驾涨价、把AITO问界商标等卖给赛力斯,以及自动驾驶技术跳票延期的举动。
而还没赢的,则是中国头部的动力电池厂,忽然推出一系列的电池新品,最终让人发现,丰田要在2027-2028年才能小规模的量产的固态电池,其实也不过如此。
简单来说,2024年过半之后,车企要么是摆烂放弃,要么是苟延残喘,要么是憋着大招继续卷,以及赢了的那些车企,开始准备不再继续那么卷下去。
赢了就不着急,华为的显性变化
华为急着在汽车领域变现,变现的资金流向尚不得知,但总之,随着扭亏为盈,余承东不着急了,华为车BU不着急了,但这是市场现实。
华为放缓的轨迹,明面上先是ADS3.0乾崑智驾的涨价,再是AITO问界以25亿元收购华为相关资产,然后是业界并未关注的VPD商用跳票。
ADS3.0乾崑智驾,这是即将上线的期货,华为最近给出了6000元的优惠幅度,一次性买断价格为3万元。这与ADS2.0的一次性买断价相同,但鸿蒙智行为了尽快的收获销量,数次拒绝了车BU要求智驾系统涨价的内部要求,而是不断降价。所以,在2023年年底购买新问界M7时,这一买断价格在各种政策之下,最低时仅3000元。
而如今,3万元的买断价格,从2.0到3.0,在大模型和端到端的加持之下,这一数字最终翻了10倍。但鉴于市场对华为的认可,消费端因为信息差的原因,对涨价10倍没有什么认知,于是,市场热度不错。
而购买AITO问界,尽管赛力斯被爆出账上现金不足,所以华为也是“让了一步”给了折扣,最终赛力斯官方的回应是,购买之后,能尽可能降低因为华为被全球多国制裁,影响到自己的出海业务。简言之,对华为来说,把问界卖出之后,自己能比较平衡的面对问界、智界、享界以及与江淮合作的界。到时候,减轻内耗,不必因为谁是亲儿子谁是干儿子的问题而扯皮。总之,随着华为的撤出,如今肉眼可见的各大评论区争斗烈度低了很多,也算是对汽车产业的好事一件。赛力斯自己玩,火力自然是不如华为的。
上述二者,都属于是商业领域内比较容易认知的放缓节奏。但,VPD的跳票,则是更加的简单粗暴,就是要直接放缓,虽然原因不得而知。今年4月,余承东官宣,VPD将在6月正式商用,车辆到达停车场后,自己去寻找车位并泊车,在车主发出需求后,绕过各种复杂的路段去接车主。
这已经是完全自动驾驶的灰色地带直接应用,而在5月,奇瑞汽车尹同跃在芜湖的一场智界S7交付仪式上,进一步对功能全球首发加了码,官宣6月将正式落地。但,2024年至今已到7月,却没有人等到VPD正式商用,只是阿维塔上放出了,开始征集试点应用。
华为在汽车圈是卷不动了么?这是目前众多新故事发生之后,消费者和业界的疑问。答案并非如此,目前的它,在领先者的位置,更多是没有必要使劲卷。
不再喊遥遥领先的的余承东,不再在前排坐着几十个领遥员的汽车发布会,以及技术路线上不再是特别激进,这一切都说明华为在汽车业务上有了新的心态。原因自然也是非常简单,看着问界M9在50万元以上市场销量和利润无敌,华为有资格去调整自己的节奏。
至于会不会像手机业务里“不坑穷人”的结局一样,目前尚不得知。但总之,这是赢家们卷完2024年的那种收获,同理,比亚迪在国内市场也是不太着急。好在,没有涨价和跳票。
对消费者端来说,内卷是好也罢,是坏也罢,但总之大家都想知道一个答案,比如价格战何时会停下来,再比如内卷什么时候是个头,毕竟会影响自己买车,买早了亏,买晚了又该换代了。而华为目前的节奏变化,其实说明一个新的现实已经成型,即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大的市场格局变化。包括比亚迪的地位无法动摇,再包括华为在汽车领域已经基本跑通了盈利方式。
一面是和丰田合作,可能的进军全球,一面是技术和长安组成新的合资公司,1年内就能见到至少30款用上华为座舱/智驾技术的新车型商场,还有一面则是鸿蒙智行已经基本站住了脚,作为有技术护城河的供应商,从北汽到江淮再到赛力斯,主导权自然是在华为手中。
而另外,鸿蒙智行也成了超过大多数4S店和直营店的渠道模式,每卖出一辆车,华为都能拿到不菲的抽成。合资品牌的反攻会来,更多中国品牌会挑战会来,但总之好处在于,短期内像之前一样自爆式的价格战告一段落。毕竟,对于很多车和企业来说,降价也卖不出去。
固态电池的神话破了,则是电池厂的小算盘
赢家放慢了卷,但想成为赢家的后生仔,则是眼红的向上。
固态电池的神话,大家都听说过,全固态的电解液,于是电池热失控和自燃被从汽车的字典里真正抹去,以及非常快的充电补能速度,5分钟就能充满电,充一次电就能续航1000公里。上述的一系列数据,是纯电动车超越燃油车的真正底气。
不过,随着消费者被不断的教育,丰田也在不断调整自己官宣的固态电池计划。最新的表现是,充电5分钟变成了充电10分钟,原本计划2030年左右的量产,现在被提前到2027-2028年,但都是小规模量产,换言之,普通人买不起,也基本买不到。
另外,10分钟就能充满的速度,也是需要专用充电桩的加持,至少是480kW以上功率的充电桩。而现状则是,国内大多数直流充电桩的功率在60kW,最新布置的充电桩满功率为250kW,遭遇多车同时充电时,会进行分流。而只有少数的充电桩,如蔚来、理想等,能跑到500kW及以上的整体速度。
换言之,固态电池即便是如今就投产,开车的人跑到国家电网充电桩,1000公里的速度约在20分钟左右。只有跑到新势力们少数的充电桩上,才能实现10分钟1000公里的充电速度。
给到新解决方案的,是长城汽车的子公司蜂巢能源。实际上,长城汽车和比亚迪在企业的结构逻辑上有多处相同,内部的很多关键零部件都是自研自产。比亚迪弗迪相当成功的挑战了宁德时代,如今稳稳的排在中国动力电池老二的位置,且几次将宁德时代从月度装车量榜首的位置冲下来。
它最新的解决方案依然是短刀和三元锂,如今的市场新局面也就变成了,比亚迪、长城、吉利三大中国巨头都开始深度内卷自有的刀片电池。
蜂巢最新的一轮产品投放包括,短刀5C超充电池、6C三元锂电池、800V架构专用于插混的磷酸铁锂电池。
短刀5C超充电池会在今年12月SOP,10分钟内完成10%-80%补能,能量密度188Wh/kg,略低于吉利的神盾短刀,还有网传的比亚迪二代刀片电池。
新的6C电池,则是一定程度让固态电池破防的产品,它的6C超充电池在10%-80%区间内,平均充电倍率在5.2C,适用于多数车企下一轮投放的900V。鉴于我们已经见过了部分5C电池技术的产品投入市场,但并没有拿下市场,证明它目前还不是消费者的通电。但,还有一组关键数据,是充电5-7分钟,续航增加500-600km,理论上最高1分钟充电120公里,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把固态电池的神话拉下马。
插混专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商业逻辑上目前并不是特别跑的通的状态。它把体积利用率进一步做大,同电量状态下比目前的电池要小,能提供55度-70度的电量,换来最高350公里的纯电续航,支持4.2C最高充电倍率,但明年7月才会SOP。有一些期货的属性,充电速度和插混专用的逻辑都不错,但问题是,它是专门搭配800V架构的插混电池,但市面上如今的产品都在强调极致性价比,换言之,鉴于长城和蜂巢的关系,2025年下半年,长城汽车会推出续航300公里以上的插混新技术。
就是不造增程,这Flag大概是立住了。
写在最后
发现了么,玩到最后,还是一大群熟悉的面孔赢。
华为、比亚迪的阶段性胜利都是如此,蜂巢能源在最终产品落地时如果能达成高度履约,长城汽车也会很快就销量飞起。另外,同样在内卷短刀电池的吉利汽车,现如今新能源销量也是直接冲到中国单月Top3的位置。
再包括合资品牌里,一旦丰田这种企业把之前的规则改一下,广汽丰田+华为+插混的新车就能爆发出很强的战斗力。
有产品、有技术、有销售渠道、有资金、有研发人员,所以它们一定程度上也都牌局规则的制定者。这种逻辑下,再回头来看此前半年发生的种种。包括内卷、反内卷、降价、反降价,最终其实都是看企业愿不愿意对消费者低下头罢了。总之,巨头之间想互相把对方卷死,不切实际。留给你我的是,时代完全变了,比如很多传统的神话和认知都破了。
价格战这种东西太low,内卷也是太low,它们卷不到最后。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跳票、涨价、卖问界,华为是卷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