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车半年度业绩正式公布,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合计零售销量为415,906辆,同比暴跌21.5%,这是其连续第三年跌幅超过20%,惨状令人触目惊心。
与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接连失利不同,本田在北美市场却连年增长,半年度销量达到690,281辆,同比增长9.3%;本田与讴歌双品牌协同发力,与通用汽车在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合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作为本田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丰田在中国市场两大合资车企的单一销量已经步步逼近本田中国,其中一汽丰田上半年销量为329,067辆,广汽丰田销量为362,123辆!
强势进驻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如果说丰田在自主车企和新能源车企引发的激烈竞争中不断求新求变,本田则仿佛是被中国市场和用户抛弃,已经无心恋战,准备做逃兵!
从广汽本田项目正式签约到雅阁首发国产,再到东风本田如日中天的CR-V,本田情怀在中国市场一步步无限放大,长期引领合资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然而,当本田在全球市场收缩战线,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销量连年下跌之时,我们才恍然大悟,本田的全球销量规模远远落后于韩国现代汽车,与比亚迪相差无几。
内卷的中国市场、自主汽车崛起以及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爆,广汽集团和东风汽车或许不应该对本田要求和期望过高。
在中国市场陷入困境,本田的全球市场表现却是出乎意料的高速增长,日本和北美两大市场成为其增长主力,中国市场开始拖后腿了。
北美是本田最为重要且不容有失的市场,在稳定燃油车销量的同时,本田借用通用汽车的奥特能纯电动平台开发纯电动汽车,还与之联合开发氢燃料电池平台和汽车,全新整车工厂和动力电池工厂也相继开工建设。
本田最近宣布与日产探讨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合作的可能,包括联合研发和采购,以共同应对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新挑战,这两家活在丰田阴影下的日系车企终于要合作了。
本田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的电动汽车注定无缘中国市场,而其燃油车型和电动技术储备已经掏空,无法独自支撑在中国市场未来更大的发展。
本田要体面地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或是集中资源维持少数主力车型,维持小而美的存在,如果想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市场和合资车企的本土资源就是唯一的希望。
作为全球产销量规模第一市场,深耕多年的本田诚然不愿意放弃,它已经开始出手了,将向中国市场推出了专属的“烨”全新纯电动汽车品牌!
东风本田此前借助东风汽车的电动汽车平台,推出了全球首个合资自主电动汽车专属品牌——灵悉,首款车型灵悉L纯电轿车据悉今年9月份上市。
灵悉品牌的推出,让处于市场困境的广汽本田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在电动汽车的技术储备和市场运营方面,拥有埃安和传祺新能源的广汽集团诚然发展得比东风汽车好,双方还创立了首个合资自主品牌——理念。
就连广汽丰田都决定引进了广汽集团的电动技术,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广汽本田却没有一丝动静,合资双方的合作停留在了悬挂广汽标志的逸乐EA6纯电动轿车。
对广汽集团来说,广汽本田是其发展的基石,远不是提供销量和利润的简单角色;而本田却有更多选择,维持现状,也许只保留一家合资公司或许是符合其全球利益的选择。
在燃油车整体销量增长受限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各有一座新能源汽车专属工厂在2024年正式投产,但本田却已经没有资源和能力来保证这两座工厂的顺利运行。
关停部分生产线、从双班生产改为单班以及人员再次优化等等,都将是这两家公司在2024年的主旋律。
本田已经为两家合资公司增加了汽车出口业务,奥德赛返销日本、CR-V进军欧洲,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却也是杯水车薪,广汽集团和东风集团都要为本田退出做好心理准备,并全力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一个由东风、广汽和本田组成三方联合体,或者是分别组建一个由本田控股,另一个由广汽或者东风控股的合资公司,或许是本田考虑退出中国主流市场竞争之前应该尝试的努力。
此外,汽车产业的股比限制已经全面解除,借助两家合资车企的富余产能,再次打造本田的出口基地,也是本田脱身中国市场的一个选择。
借助全球市场绝无仅有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和整车制造能力开拓全球市场,无需牺牲利润和品牌影响力深陷内卷的中国市场,这就是本田在中国市场不多的选择。
对本田而言,中国市场依旧重要,但本田已经跟不上也没有能力跟得上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速度了。
原文标题 : 销量暴跌21.5%,本田被中国市场抛弃,不得不打造三方合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