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燃油车:中国市场,重剑无锋?

汽车Hero
关注

‍‍估计任谁都没有想到,合资车,有那么一天,在中国市场上,处境会如此之艰难。5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创下历史新高的47%;6月份更是创下新高,新能源车渗透率49.1%;且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新能源厂商批发销量为97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8%。这些数据,振聋发聩。

因为,即便是10年前,中国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大多会在坊间口口相传的“买车不上当民间宝典”中,找答案。比如:“买车有三宝,索8、K5、迈锐宝”;比如“皮薄馅大有三脆,雅阁、天籁、凯美瑞”.....你们看,不管是讽刺也好,夸赞也好、甚至揶揄也好,都没有一台来自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当时,无论德系、日系、美系、韩系,甚至是法系,在不费多少气力的前提下,都能横着走。我们这些自主车企们,只能看着这些合资品牌在自家门口全油门疯狂捞金,急得团团转。可是,短短十年的时间,风水轮流转了。

单单看数据可能不够直观,我们来看实际案例。其实在上半年中,燃油车阵营中首发亮相的重磅选手并不算少,比如全新宝马5系,比如全新途观,比如北京现代全新途胜L......我知道,这三位,其实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无论是营销层面,定价层面还是产品本身,但是很遗憾,他们都没办法重塑往日的荣光,甚至没有任何存在感。而大概也正是如此,合资燃油车才真正意识到,中国市场,重剑无锋。

其实说实话,在过去的两年,但凡提到新能源,大家都不自觉的想到:“比亚迪吃肉,其他自主喝汤,合资车企喝西北风”,只是当年,无论是插混也好,纯电也好,成本都偏高,所以整体的总销量并不高,对于合资车企来说,危机感并不强。

直到今年年初,在中国市场发起“电比油低”攻势,合资车企们真的要“喝西北风”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新能源时代,把发动机、变速箱拆掉,换上供应商给的电池,最后贴上“传承百年”的 LOGO这些操作,已经收割不了中国消费者了。

而后,合资品牌们抓耳挠腮的做了很多“骚操作”,例子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给大家举个比较典型的吧。去年5月20日,本田使尽浑身解数(他自认为)推出了身扛“品牌销量底座”重任的 B 级轿车——第十一代雅阁,换代后的雅阁放弃油混,改用“纯油+插混 PHEV”动力布局,并且在插混车型上,执行了“油电同价”策略。也就是说,纯油顶配卖 22.88 万,插混入门卖 22.58 万,以插混便宜 3000 元的“巨幅让利”,可这样大喊的口号,实际上似乎并没太多诚意。

且不说砍掉了诸多配置,全新插混雅阁用的所谓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17.7 度的容量提供了 82 公里的 WLTC 工况续航,低于中国自主品牌插混纯电续航 100 公里的及格线不说,还不支持直流快充。更离谱的是,最后,为了塞入这块大电池,不得不挪动油箱位置,导致对后备箱空间造成大量侵占,这一点,见识过雅阁后备箱的人,想必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结语总之呢,像上述本田插混雅阁这样的事情,不只是雅阁在面对,其他一线合资品牌 20 万元以上的 B 级轿车,也都是如此,他们的结果,大都殊途同归——降价。据悉,进入三季度后,多个合资品牌官宣降价销售,开启市场份额保卫战。但是我说句实话,即便是降价,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有些合资主机厂的未来,依旧不容乐观,轻则销量继续收缩,重则退出市场。

       原文标题 : 合资燃油车:中国市场,重剑无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