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依旧是市场的主旋律?

刀马物语
关注

 

对于汽车市场而言,销量依旧是车企经营情况的重要风向标。从各家车企8月份的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品牌继续高歌猛进,有一些品牌止步不前,与预期的年度销售目标差距相去甚远。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进一步分化,头部车企通过增强品牌影响力、拓展产品线、掌握关键技术及实现规模经济等方式巩固市场地位,小型车企则面临更大挑战。

同时,从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来看,尽管2024年的时间进度已过去三分之二,但多数新能源车企的完成率并未过半。一方面是由于年初制定的目标过高,低估了2024年的市场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受到行业销量周期的影响。众所周知,汽车市场销售呈现出前低后高的全年周期表现,“金九银十”汽车市场销售旺季已至,有望进一步拉动市场消费。当然,如何刺激消费,各家也是各显神通。其中,不少车企推出多款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车,有的车企提供直接现金优惠;有的则推出0息金融政策、免费电卡、超万元配置赠送等多样化福利。

有意思的是,市场曾经预期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经临近尾声,因为来自各方的讯息显示已经有厂商开始无法承受价格战的刺激以及成本压力。一些外企、合资车企已经放弃了价格战,把更多的价格(利润)裕度让给了经销商,不再对销量进行苛刻要求。这样的话,一些补贴也开始逐渐收回。经销商没有销售压力,因此对价格的敏感度开始下滑,或者把此前的一些优惠举措回收。不过,市场显然并不以厂商的决策而转移,当价格不再“疲弱”的时候,用户也会持币观望,不急于出手。没有销量的保障,那么无论是厂商还是经销商显然还是经受不小的承压。卖不了几辆车,凭什么养那么多工人和销售人员?

要想刺激市场的购买欲望,那么价格无疑是最直接最管用的一种手段,而且我们看到每一次销量的变化,暗中都是因为有价格的推动和刺激。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皆是如此。故此,当市场过于平静之后,其实也孕育着下一次“爆发”的可能。

在成都车展的时候,我们关注到,价格战再起波澜,这恐怕也是市场一直关注的焦点。这一次是上汽大众率先打出了价格牌,而且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帕萨特,这款车型在中国用户眼中的地位以及历史站位还是很普遍的,一度时间也是各单位领导配车的首选之一。

车展不再是美女模特、汽车老总们频频亮相的舞台,这一次以价格为驱动,销售人员终于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了。据悉,8月31日,成都车展迎来了专业观众日的第一天,在这场A级车展上,“大幅度降价”成为了一个关键词,各路经销商开始专心“卖车”,而卖车必须有价格的刺激,这也是为何这次成都车展的重心略有不同的关键所在。

在成都车展上,“车展直降3.5万元”醒目广告很吸引人的眼球。指导价18.19万元、有着“局长车”之称的帕萨特,裸车在车展上仅卖13.19万元。这一次,帕萨特冲在了价格的最前沿了,市场的关注度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此外,低配迈腾的价格已经“杀”到12万元区间。该车型指导价为17.49万元。降价幅度也很有诱惑性和冲动性。

而且当下的直播带货在一些老总的激励和直接下场参与下,如今在汽车销售市场也逐渐成为主流选择之一。这次成都车展上就有一些直播带货的现场卖车促销。通过直播平台卖车已经成为当下的销售模式之一,用户不一定非得去4S店,在网上现场直播观看各种操作和性能介绍,一样可以下单。于是,我们看到一些经销商开始面对镜头,展示车型、介绍性能,并且不断地报出一些刺激用户购买的价格。有的直播卖车还在不断打探其他经销商的底价信息,以确保自己的报价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当一些车企老总喊出了不能再降价时,让我们感觉已经到了“亏损”很严重的时候,当一些车企老总喊出自己的公司在不断地裁人的时候,用户依旧不为所动,大家的购买欲望还是以价格为驱动,如果没有足够诱惑人的价格刺激,那么用户是不会轻易掏腰包的。而价格战的直接受益者,无疑就是广大用户。谁都想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心仪的车型。同时,激烈的价格竞争也给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激励他们展开更多的技术创业以及成本控制,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带来性能的提升以及产能的成本控制。在这方面,我们看到有一些国企汽车厂商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除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车型价格很“实惠”之外,这一次上汽大众显然更舍得下本钱了。据悉,在展会开幕当天,上汽大众品牌旗下全新SUV途岳新锐正式上市,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2.59万-15.39万元。而且,上汽大众还直接给出了一口价模式,最低入门价仅为7.99万元。不到8万元买一台合资品牌SUV,这在以前想都别想。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开启了价格“盲盒”模式,以各种价格刺激用户的购买欲望,从而为自己的销量带来提升,只有销量有一定的保障,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已经是商业社会不变的真理。

       原文标题 : 价格战依旧是市场的主旋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