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有个旗帜鲜明的鄙视链,基本上就是纯电新能源看不起增程式新能源,增程式新能源看不起油电混动,油电混动看不起燃油车,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常态,然而就在最近增程式车型成为市场新宠,为啥新能源汽车品牌都要做增程式?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增程式车型逆市成市场新宠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越来越多的国内汽车公司开始放弃单一的纯电路线,加入增程式电动车的大军。
据36氪报道,小鹏汽车的首款增程车正在全力开发当中,原型车为目前小鹏旗舰车型G9,车型定位为大型SUV,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
增程式车型曾由于结构简单,无法实现更多的驱动模式,而被具有工程师思维的汽车公司忽视。然而,随着持续不断的价格战,纯电车型因其难以大幅压低电池成本和始终存在的补能焦虑问题而出现增速放缓。
反观增程车型,其内燃机始终运行在高效区间、省去了传动机构而具备降价潜力和小电池快充技术的提升等多个优势,销量和市场占比开始出现显著攀升。
进入2024年,汽车公司在电动化转型中逐渐走向务实。多家跨国汽车公司在近期宣布放弃短期内转化为纯电动汽车生产商的计划。
而据金融界的报道,前不久,阿维塔举办了一场发布会,正式加入增程式技术路线。除了阿维塔,还有极氪、埃安、智己等纯电动品牌也计划推出增程式车型。几年前还被嘲讽“落后”的增程式技术,如今正在席卷整个中国车市。
2020年,时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CEO的冯思翰炮轰增程式是“最糟糕的方案”,当时还有不少车企高管公开声援,没想到过去几年时间,“最糟糕的方案”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过去几年,原本只生产纯电汽车的哪吒、零跑等新势力车企入局增程式,获得了快速增长,零跑更是进入了新势力销量前三。
在汽车市场,销量就是底气。依靠增程式技术发展壮大的理想汽车此前曾饱受质疑,但随着其销量突飞猛进,质疑声越来越少。去年11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还预言,国内坚持多挡PHEV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技术路线。显然李想的预测还是有些保守,转换成增程式技术路线的不只有坚持多挡PHEV的车企,越来越多的车企从“质疑理想”向“成为理想”转变。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前三的车企分别为理想、AITO问界、零跑。这三家车企旗下的主力车型均采用增程式技术。今年以来,极氪汽车、阿维塔、智己、埃安等也都相继宣布推出增程车产品。此外,也有传言称,小米也在开发增程式车型,但官方暂未证实这一点。
二、为啥新能源都要做增程式?
谁也没想到被不少人认为是一个过渡性产品的增程式被很多品牌回过头来看好甚至布局,这一切的根源又在什么地方?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首先,混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的普遍选择。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由于电池技术尚未成熟,续航里程有限,混动模式成为众多汽车品牌进入新能源领域的首选。这一时期的混动汽车大多采用插电式混动技术,即车辆可以通过外接电源充电,并在电量耗尽后通过内燃机提供动力。然而,尽管插电式混动汽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续航焦虑,但其复杂的动力系统和较高的成本仍然限制了其市场普及度。
直到增程式车型的出现,增程式电动汽车是一种在纯电动模式下可以达到其所有动力性能,根据市场上普遍认为的理念,而当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无法满足续航里程要求时,通过车载辅助供电装置(增程器)为动力系统提供电能,以延长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其核心部件包括电池组、电动机、增程器以及控制系统等。与插电式混动汽车相比,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而是作为一个小型发电机组,为电池或电动机提供电能。
而作为增程式汽车最有名的使用品牌则是理想汽车,理想汽车作为主打增程式车型的品牌,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其增程式车型凭借较长的续航里程、良好的驾驶体验以及相对较低的成本,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理想汽车的成功不仅引领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潮流,还激发了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对增程式技术的兴趣和投入。在汽车行业中流传着 “质疑理想、理解理想、成为理想” 这样的段子,这充分体现了理想汽车在增程式领域的成功对市场产生的深远影响。
其次,增程式解决续航焦虑的优势显著。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显著地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问题。在当前市场基础设施环境下,尽管电动汽车技术日益成熟,但充电桩的普及程度尚未达到全面覆盖,这成为了制约电动汽车广泛接受的一个关键因素。
加之充电过程相较于燃油车加油而言,耗时更长且效率较低,这使得许多潜在用户在面对长途出行或紧急用车时感到不便。增程式技术通过搭载一台小型发动机作为“充电宝”,在电池电量不足时自动启动为电池充电或直接驱动电机,从而有效延长了车辆的行驶里程,大大减少了因电量耗尽而带来的困扰,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信心和便利性。
而且,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比,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动力系统上具有更为简洁的设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虽然也结合了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但其发动机通常需要直接参与车辆驱动,并配备复杂的变速箱系统以实现动力分配和高效输出。而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动机则主要作为发电机使用,不直接参与车辆驱动,因此省去了复杂的变速箱结构,降低了系统复杂性和故障率。这种设计不仅使得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制造成本上可能更具优势,也简化了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
更何况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这一特性为众多新兴的、没有传统燃油车生产经验的造车势力提供了低门槛进入混动市场的机会。由于省去了复杂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调校过程,这些新势力可以更加专注于电池技术、电控系统以及智能化、网联化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快速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种灵活性和创新性不仅加速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促进了整个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第三,成本双低效益更加有利于增程式的普及。从研发成本的角度来看,增程式电动车的设计复杂度相对较低。它结合了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作为增程器与电动驱动系统,这种“双模”动力系统的设计理念,在技术上更加成熟且易于实现。与纯电动车相比,它无需完全摆脱内燃机技术,因此可以借鉴并优化现有燃油车的技术基础,减少了从零开始的研发投入。
而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相比,增程式电动车在动力分配和控制策略上更为简化,因为其主要任务是延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而非在纯电与混动模式间频繁切换,这也降低了其研发成本。
同时,在制造成本方面,增程式电动车同样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它不需要像纯电动车那样配置高容量的电池组以满足长距离行驶需求,因此在电池成本上能有所节省。同时,虽然仍需搭载内燃机作为增程器,但这一内燃机往往可以选用小型化、低功率的版本,进一步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生产复杂度。此外,增程式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底盘结构等部分也可以借鉴传统燃油车的设计,使得整体制造成本更为可控。
成本的双低效应,直接带来了产品定价上的优势。在同样的车型级别下,增程式电动车能够以更亲民的价格进入市场,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而且,由于成本控制的得当,车企在定价策略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既可以选择保持价格不变而提升车辆的配置水平,如增加智能化、舒适化等高级别配置,也可以选择维持配置水平不变而进一步降低售价,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因此,尽管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技术可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终极方向,但在现阶段,增程式电动车仍然是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破局之选。理想汽车和华为问界等品牌的成功案例,已经证明了增程式技术的市场潜力。对于那些纯电市场发展碰到瓶颈的新能源车企来说,转战增程式无疑是一个更符合自身需要的选择。
原文标题 : 增程式车型逆市成市场新宠,为啥新能源车企都要做增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