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今的新能源造车势力席卷全球,连中国的车企也几乎被比亚迪、“蔚小理”这样的新锐势力覆盖,但谁也无法忽视那些老牌车企曾经的辉煌,比如在燃油车最巅峰时,江淮也是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只可惜,很早就布局纯电动汽车的江淮,还是没能复制燃油车时代的高光,这些年存在感极低,甚至一度被沦为汽车界的“富士康”,只能靠给蔚来代工来刷一波流量,证明这家老牌的车企依然活在时代汹涌的浪潮中,并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净利润突然暴涨背后的玄机
10月底,江淮汽车因为一份财报再次成为汽车界关注的热点,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09.08亿元,同比下降5.57%;但归母净利润却高达3.24亿元,增长1028.38%。同比暴涨10倍的净利润,创下了2017年来的单季最高盈利。财报一经公布,股价也应声上涨7.48%,截止收盘总市值重新来到813.11亿元。
当然,第三季度的财报突然劲爆,并不是“天降横财”的一夜暴富,也不是遇上了什么所谓的泼天富贵,而是江淮业务转型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前三季度一共营收322.06亿元,同比下降5.06%;归母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239.86%,其中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仍亏损3.23亿元,前三季度则在扣非归母净利润中亏损了2.32亿元。
仅以第三季度的财报看,江淮无疑有突然爆红、一举扭亏为盈的趋势,但结合上半年2个季度的表现,说江淮就要起飞,从比步入重塑辉煌的康庄大道,恐怕就显得非常牵强,或者说偏离事实。再看1-9月份的产销,无论是量产,还是销量,都分别出现了26.04%和1.48%的下降幅度,主营业务不理想,只能靠“代工”来拯救。这对于一家老牌车企来说,可能过于憋屈,但在如今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的浪潮下,传统车企除非壮士断腕,否则能活下去就已经很不容易。
江淮第三季度净利润直接暴涨10倍,这自然是个好迹象,且不论它的利润来自何处,但有钱赚,至少比一直亏损好。步入建厂60周年之际,错失了从载货车到新能源车转型的黄金期,反而是“代工”出现一丝转机,先是靠给蔚来代工获得喘息时机;近期是靠牵手华为产出“国产迈巴赫”——尊界而再度翻红,江淮能否成为下一个塞力斯,也成了造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如今的江淮已经不是真正的“江淮”
1964年挂牌成立,到1968年手工敲制出安徽省第一台2.5吨载货汽车;再到1969年生产出首批20台汽车,正式命名为“江淮”,然后到量产第一代轻型卡车,江淮汽车一度命悬一线,差点儿被外资收购。然后到了1990年,成功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客车专用底盘,从此改写了中国客车底盘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逐渐步入正轨,生产出第一代轻卡,并在2001年登陆股市,开启中国汽车的“黄金10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中国甚至还没有电动车概念的时候,江淮就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先后研发出国内最早的纯电动中巴,2009年更是明确提出以纯电动作为新的汽车研究方向。而后的2010年,推出首批585辆纯电动轿车,开启了纯电动汽车产业先河。
于是,让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最早布局、最早投身纯电动汽车的江淮,缘何却在若干年后掉队,并最终被后来的新锐势力超越,成为时代的弃子?这恐怕是至今都让人无法理解的一桩诡异交易,明明是和后来居上的蔚来合作,以代工的形式生产,怎么到最后反而合作到没有了自己,连“江淮”的名字也被弱化呢?
这可能是和高层的战略思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新品牌思皓的出现,到大众以收购75%的股权入主,曾经辉煌一时的江淮正式成了过去式,摇身一变成为大众旗下的一个分公司。
“江淮”弱化后靠尊界能否再出发?
明明是第一个发起、启动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商,却沦落到替蔚来代工;靠代工也就算了,却又在与蔚来合作后分道扬镳,然后被大众逐步蚕食,成为一家彻底失去光环的老牌车企。江淮这几年的操作,可谓是让人看瞎眼,完全不懂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这也许和2022年工信部的一纸通告有关,让积重难返的江淮最后只得通过公开挂牌转让资产,艰难求生,而具备独立生产资质的蔚来则另起炉灶,彻底抛弃了江淮这个曾经的合作伙伴。反观江淮,凭借过硬的技术为蔚来铸造了可观的品牌价值,最终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自己只能靠“割肉”求生。
庆幸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与蔚来“分手”后的江淮迅速找到华为,与之达成智能新能源合作协议,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尊界!这也是华为与江淮合力打造的高端汽车品牌,直接对标迈巴赫、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车型,定位百万级别高端市场。
前有塞力斯的异军突起,市值直逼比亚迪,后有华为与江淮的强强联手,流量和技术“双剑合璧”。但挑战和机遇并存,经历过阵痛期的江淮能否重振雄风,仍需拭目以待。
原文标题 : 净利润暴涨10倍,阵痛后的江淮汽车能否重振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