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多少、还差多少呢?
作者:翊铭
编辑:古道
风品:晨晨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2024年,无疑是极氪汽车的大年。
先是5月10日正式登陆纽交所,成立仅三年,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史的最快上市记录;11月14日,吉利又宣告极氪和领克的整合决策,极氪最终持有领克汽车51%股份,领克其余 49% 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
12月3日,极氪领克进一步宣布整合后新公司命名:极氪科技集团。旗下拥有极氪汽车、领克汽车双品牌,力争两年时间,打造一个年产销百万级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做大做强之心溢于言表,以至有舆论称其为2024年度汽车业最受瞩目的事件之一。只是从股价表现看,市场似乎并不多买单。11月14日股价甚至下跌23.6%,截至美东12月5日,收盘价25.17美元,较12月3日的24.26元累涨5%,但较11月13日的29.14元仍累缩约13%,较上市次日的32.24元高点缩约20%。市场在踌躇什么呢?
01
“硬刚”热度冷思
LAOCAI
作为高端豪华品牌,产品力自然是重中之重。
11 月 26 日晚,云南省保山市 G5615 高速公路一辆极氪 009 因交通事故引发起火。12 月 5 日,极氪法务部发布说明,11 月 28 日,云南保山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出具事故认定书,认定为前方货车掉落零件导致了后方车辆(极氪 009)碾压后发生事故并引发起火,明确前车(货车)为主要责任。
极氪汽车解释,此次事件非产品质量问题引起,极氪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赴保山,向用户说明初步调查结论。但该车用户提出赔偿车辆全款的不合理诉求,如极氪不能满足,其将采取散布舆情、把事故车拖至极氪门店甚至全国各地巡游等激进方式主张权利。对此极氪强调,一贯重视客户体验,同时也倡导依法、理性主张合法权益。对不实言论发表者和相关传播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措辞客气中也带着些强硬。抛开孰是孰非,本是鱼水关系,高端豪华的首要属性是人性化,如能妥善和解应是最好,后续剧情如何发展等待观察。而在此不久前,极氪还与懂车帝“硬刚”上了。
后者名为“简单拆”的拆车专题栏目中,曾对2024年9月上市的极氪7X拆解,发现其尾门用了两种材料,上面为塑料下面是金属。主播在视频中称“之所以用塑料,是为了减重、减少成本”。随后又在视频最后抛出了 " 为什么不用铝 "问题,引发较广泛关注。
面对自家产品公然“被黑”,极氪高管选择了亲自下场。11月26日,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 " 朱凌博士 " 公开发布微博,怒怼懂车帝极其主播:“确认一下这个是不是你们的主播?确认你们招人的门槛真的这么低?最近出的一系列视频,有没有任何一点点的常识?就敢拆车教育用户?懂不懂任何关于材料的基本常识?在这个位置用铝怎么成型?朱博士最后表示:要流量可以理解,但如果光天化日胡说八道恬不知耻,那就是非蠢即坏。
抛开双方最终谁对谁错不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高层,公开场合如此措辞,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否有些失分寸、有违高端品牌形象,值得当事人审视。
相较之下,11月27日懂车帝的回复显得柔中带刚,称拆车节目拆的就是看车辆用料是否实在、“懂车帝将持续通过专业的拆车节目,为广大消费者呈现车辆真实情况,提供选买参考,欢迎车企理性讨论”。懂车帝还表示,“铝制材料尾门目前冲压工艺和应用车型非常广泛,部分车辆造型采用铝成型有一定难度,但并非不能。”
孰是孰非,最终留给时间作答。从媒体相关报道的网友评论看,一些为极氪鸣不平,更多言语则偏向懂车帝。比如极目新闻一篇名为“懂车帝回应极氪高管:拆车拆的就是车企用料是否实在”文章的网友留言,或具有一定代表性。
客观而言,无论极氪 009 还是极氪7X,都被公司寄予厚望,面对一些非议质疑,急迫心情能够理解。
公开信息显示,极氪 009 是极氪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型,最早2022 年 11 月上市,售价49.9-58.8 万元。2024 年 4 月日,极氪 009 光辉版上市,售价78.9 万元。7月新款极氪 009上市,售价区间 43.90-46.90 万元。2024 年前10月,极氪汽车累计销量167922 辆,已超2023 全年,其中极氪 009 为 14821 辆,月销不足 1500 辆。虽贡献率不算高,可极氪科技集团 CEO 安聪慧曾在发布会表示,极氪 009 有75%以上用户来自传统豪华品牌。可谓担负高端市场开拓重任。
再看极氪7X,作为极氪旗下首款家庭SUV,被寄予冲量厚望。公开资料显示,除了首辆爆款“极氪001”,极氪7X是极氪第二款实现单月交付破万的标杆产品,上市发布50天交付量突破2万辆。
两者地位如此重要,也就不怪极氪对上述事件的重视反应程度了。
拉长时间看,双方积怨并非首次。2024年 7 月,懂车帝就在拆解对比节目中称极氪 001 没有设计单独的吸能盒,梁体的吸能量也不高,碰撞时候很易伤到后面的纵梁,并表示," 维修的成本会直线飙升 "。
彼时,极氪CMO关海涛曾回击称“懂车帝的结论错误,且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并科普称,极氪001不是没有吸能盒,而是使用全新设计,吸能盒不再是“牛奶盒大小”,而是和纵梁结构成一体式,长度相当于“成年人的手臂长度”。并配发一段图文并茂的知识普及。
孰是孰非,还是不做评价,留给时间作答。能肯定的是,最近极氪及高层一直不缺舆论热度。比如不久前,极氪MIX上吃火锅的视频: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杨大成一行人180°旋转了前排座椅,与后排面对面,在可拓展桌板上摆放一口锅底、一盘毛肚、一份酥肉、一碟青菜,以及四蘸料小碟。他还表示可以在车里打麻将。
对此,一些网友表示营销创意不错,可吃火锅、打麻将是汽车的伪需求,认为极氪营销方向错误。“我开了二十多万公里的车了,没有任何时候有在车里吃火锅打麻将的欲望”、“一车火锅味怎么去掉?急刹车咋办?”
对此,杨大成在采访中表示,视频实际上是用夸张手法展示MIX的内部空间。他认为,日常生活中车内进食的情况确实存在,所以这种刚需是有的。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作为势要年销百万级、定位全球化、高端豪华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极氪保持一定舆论热度不是坏事,但还是要注意方法节奏、警惕反噬效应。尤其是涉及汽车质量、驾乘体验的问题质疑,更应该理性处理、避免情绪主导,进而损伤高端豪华的权威严谨形象。
02
换代过快、品控质疑
警惕“背刺”老车主
LAOCAI
说千道万,无论高端豪华还是年销百年,最终还要用户口碑说话。有个良好的舆论画像肯定是个加分项。
据界面新闻,之前一直在售的2024款极氪001,于2024年2月上市,而仅时隔半年,8月13日极氪又推出2025款极氪001。此举引发了一些“老”车主不满,如将今年2月前能够购买的2023款车型计算在内,意味着今年消费者能买到2023至2025款的3款极氪001,过快的更迭速度导致网友吐槽“十分神奇的现象”,还包括“一年三更”的换新速度,“才提车3天就变旧车了”......
在2025款极氪001上市当晚,极氪官方直播间异常热闹。据正观新闻,一些车主宣泄情绪,要求退款,极氪则关闭了直播间评论功能。但依然有用户通过修改用户名并进行打赏的方式表达不满,事后极氪官方微博等也一度关闭了评论区评论权限。
为啥情绪这么大?据北京商报,由于2025款新车型首发搭载极氪AIOS和浩瀚智驾2.0。而老款车型使用的是Mobileye智驾方案。两者在底层芯片、系统布控、线束布局等方面采用不同的布置方案,在系统和硬件层面是两套方案。因此,极氪方面表示:“老款车型无法更换。”这无疑放大了老客户不满情绪。据上游新闻、河南商报报道,8月14日,部分车主到极氪总部及门店维权,事件一度引发热议。
客观来说,快速迭代或也非本意,更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如极氪副总裁林金文表示,当下市场竞争非常“卷”,极氪需尽快把最好的技术和产品提供给用户,才能获得足够好的市场表现。相较传统车企,新造车企业往往借助更高级别的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芯片来强化自身创新标签,其像智能手机企业一样争“首发”,来强化自身创新标签。因此在多款智能电动车的宣传中,企业都在强调“首发”。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推新换代代表了车企发展活力、是拉升销量的抓手,但也要注意节奏、市场平衡性。毕竟新老客户都是企业形象的传播器,随着新一代车型发布,会加速老款车型贬值。若过频换代,老车主面对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自然不会淡定。既然定位豪华高端,维护好用户口碑是重中之重,需警惕推新过频,对品牌价值造成损害。堵不如纾,如何减少“背刺”老客户的负面作用,极氪需有一套系统方案,最好能风险前置。
的确,奔跑之前先夯实底盘。浏览黑猫投诉平台,截至2024年12月6日,极氪汽车相关累计投诉1673条,近30天60条,值得肯定的事回复率很高,体现了企业重视程度,但需注意的是,问题质疑多集中在产品质量、服务等敏感方面,涉及续航、设计缺陷、驾驶故障、虚假宣传、歧视老车主等质疑。
(以上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诚然,用户千人千面,人人满意并不现实,上述投诉或有偏颇片面处。可老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产品体验、用户口碑是企业发展基石。贵为国货之光、高端豪华定位、背负百万销量愿景,极氪多些查漏补缺、打磨品控风控能力总没有错。
03
扭亏战还差多少火候?
LAOCAI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销量。众所周知,汽车业是典型的规模产业,对刚刚登陆资本市场、战略合并的极氪汽车来说,更加需要极力的证明自己。通过不断迭代来提升车型整体水平,抢夺份额也无可厚非。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钟师看来,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存在不同的迭代逻辑。新能源汽车优势在于智能化,而智能化的快速更新也加速了汽车品迭代速度。快速迭代本身没有问题,符合市场规律与企业策略,企业如果有新技术肯定是要快速升级才能更有竞争力。
毕竟亏损摆在明面上。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极氪净亏损分别为45.1亿元、76.6亿元、82.6亿元,三年净亏损204.3亿元。2024年一季度净亏22.2亿元。据科创板日报,极氪2024年三季度净亏11.39亿元,同比收窄21.7%,但距离扭亏还有不短距离。
截至2023年底,极氪资产负债率达132%。据鳌头财经,极氪汽车上市前进行了Pre-A轮、股权转让、A轮三轮融资,其中公开的融资额度仅1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足百亿。能平稳发展至今,离不开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的不断输血。
好在,营收和毛利率增长喜人。2021年至2023年,极氪营收为65亿元、319亿元、517亿元。不难看出,随着新车交付量的不断增长,极氪规模起量强劲。据大象新闻,2024年前三季极氪累计营收同比增超50%至531.3亿元。未经审计的季度财务数据显示,极氪二季度营收超200亿元,同比大增58%。极氪强调,“在香港会计准则下,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上半年极氪净亏损大幅收窄至0.7亿元,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与领克河合并后,安聪慧表示,我们承诺今年能在香港会计准则下,实现盈亏平衡,接下来考虑如何盈利。
雄心信心溢于言表,但能否真正如愿打赢扭亏战,快速起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细观之下并非没有隐忧,从产品表现看,主要来自还是旗下一款重要产品,即上文提到的频频换代产品——极氪001。据鳌头财经,极氪汽车营收由整车销售、三电业务和研发及其他服务三大板块组成,但整车销售带来的收入是主要支撑,占比从2021年23%上升至2023年的66%。而整车销售收入中,相当由极氪001车型带来。
这款车是极氪公司成立后推出的首款电动车型,定位豪华猎装轿跑,上市不足4个月便实现交付量破万,2022年和2023年,极氪001年销量均超7万辆,帮助极氪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站稳脚跟,可谓妥妥的主力老将。
据中新经纬,极氪汽车曾披露,6月21日第20万台极氪001正式交付,从上市到第20万台交付用时972天。而2024款极氪001自2月27日上市以来,5个月累计交付超5万台。
考量在于,极氪并非这一款产品,还包括极氪009、极氪007、极氪X等,覆盖各个细分汽车市场。相比之下,虽销量上均有可喜提升,但目前还未能复刻极氪001的成绩。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放眼新能源车市可谓一日千里,诸如蔚来推出乐道、萤火虫,不断丰富产品品牌矩阵,极氪汽车的不断推新唤新有逻辑所在,目前极氪009连、极氪7X等销量不错,但后续能否持续还需时间观察,毕竟竞品都没闲着,伴随市场上攻,高端豪华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尽快孵化出更多的新大单品、多轮并行,这对企业的价值自证、扭亏战胜算、百万销量奔赴意义重大。
04
一场整合大戏
不容任何犯错
LAOCAI
当然,经历了数年市场洗礼,极氪已练就了较强实力底色。与领克汽车的战略合并,更给企业后续发展带来无限遐想。
吉利方面表示,集团一直重视旗下全球豪华电动汽车科技品牌极氪的发展,而极氪收购事项将进一步展示集团对极氪品牌的支持。透过极氪收购事项增持极氪,将简化极氪的股东结构并提升集团对极氪战略方向的影响力,有助集团分配战略资源并推动未来计划。
此外,极氪收购事项亦将加强集团对极氪的股权控制,有助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股权摊薄情况。
产品端方面,极氪将在2025年推出混动车型,继续为销量助力。8月21日,在吉利汽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安聪慧透露:极氪大型旗舰SUV车型将搭载两种动力形式,包括纯电和超级电混,预计2025年四季度发布。
11月14日,极氪公布2024年三季报,前10月交付新车近17万台,同比增长82%。截至10月底累计交付已超36万台。其中,极氪001稳居25万元以上纯电车型销冠;极氪009连续4月蝉联40万元以上纯电销冠;极氪7X上市发布50天交付量破2万台,成为20万元以上中国纯电动SUV销冠。
对于全年23万台的交付目标。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表示,“虽然到年底,每个月还要完成2.9万辆的销量,确实很有挑战,但极氪有信心完成。”
至于极氪与领克的协同整合,安聪慧在三季报电话会上曾透露,相对独立、相互区隔,实现市场覆盖最大化。产品层面,将避免冲突、形成合力。技术层面,将从整车架构、电子架构、三电、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深度融合,通过2年-3年时间进行整合聚焦。制造和供应链方面,充分发挥规模化效应,预计可提升工厂产能利用率3%-5%。研发投入将降低10%-20%,BOM成本降低5%-8%,支持及服务部门费用降低10%-20%。
显然,接下来的极氪与领克将演绎一场整合大戏,有机遇有挑战,1+1大于2还是冲突内耗,取决于整合效率、协同精准度。既大又强、既快又稳还优,这是极氪未来能否扭亏蜕变、实现百万级突破的关键。若从此看,极氪夯实品控、风控、扎实用户口碑、舆论画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今年,不容我们有任何犯错的机会,如果犯错,一定会全盘皆输。”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年初有过这样的提醒。时至年末再回首,做到多少、还差多少呢?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原文标题 : 极氪汽车扭亏、百万销量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