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Lead
在和上海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之后,雷克萨斯立即在上海完成了公司注册。未来,雷克萨斯在国内的发展将驶入快车道。在拥有一座全资工厂之后,无论对于雷克萨斯还是丰田而言,都将进入“加电”的新阶段。
本文出品|禾颜阅车工作室
撰文|张 驰
编辑|禾 子
全文2810字
阅读需4分钟
距离丰田和上海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仅仅过了13天,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随即在2月18日正式成立。据天眼查的信息显示,这家新成立的新能源公司注册资本为1071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2亿元),营业期限为2025年2月18日至2075年2月17日,经营范围涉及汽车零部件研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
对于雷克萨斯乃至整个丰田这样体量和级别的公司来说,这样的速度着实惊人。而如果参考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一年投产的速度,或许也无需等待很久就可以看到雷克萨斯国产电动车在大街上的身影。
△雷克萨斯全面加快国产化步伐
为什么会成为特斯拉的“邻居”?
在国内市场,电动车竞争格外激烈。在两家合资车企都已投产电动车的情况下,丰田为什么还要在上海布局一个全新的电动汽车工厂呢?
全资控股。100%全资控股对于丰田这样的车企来说吸引力太大了。之前丰田和一汽以及广汽的合资工厂,都只占50%的股比。这就使得这些合资车企的重大决策需要得到中日双方股东的同时认可才能往下推动。而对于一汽和广汽来说,发展自主品牌是当下的重中之重,与其在合资车企中投入大量资源,还不如把宝贵的资金和优秀的人才都向自主品牌来倾斜。而对于丰田等跨国车企而言,要在电动化的赛道上加速前进,可以借政策的东风,在国内合资车企股比限制已经打破的当下,自己打造一个全新的全资控股的公司,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提速。
△吸引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的也是100%控股权
弹药充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时代,丰田的表现依然稳健。2024年,丰田全球销量达到1016万辆,是全球唯一一家年销量超过1000万辆的企业。即便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其全年销量依然达到177.6万辆,是表现不错的跨国车企之一。从盈利角度来看,丰田2023财年的净利润达到2300亿元(人民币)。而根据国内车企公布的2023年财报,在主要的18家车企中,只有12家企业实现盈利,而这12家车企净利润加在一起也不超过900亿元。丰田汽车公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的净利润同比进一步增加3.9%至约1943亿元人民币。如此大的销量,为丰田提供了足够的规模效应,来摊薄研发成本;可观的净利润,为丰田转型提供了足够的弹药和粮草,使得丰田在核心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上可以游刃有余。
△丰田汽车近年业绩强劲
技术储备雄厚。除了这个工厂丰田可以100%全资控股以外,最为关键的是丰田手握固态电池这个杀手锏。和当下的液态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无论是从产品性能还是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固态电池相比于液态锂电池都能够带来本质上的提升。丰田已经开发出了充电不到10分钟即可行驶1200公里的全固态电池。当前丰田正在全力聚焦将这款固态电池产品商业化落地,无论是从产品质量还是从成本上,让相关的全固态电池产品更具竞争力。对此,丰田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而这个背后是丰田是全球拥有固态电池专利最多的企业,其拥有高达1331项专利。仅从2016年到202年四年时间,丰田专利数就增加了40%。这个足见丰田对于全固态电池项目的重视,以及志在必得的决心。如果一切顺利,那么丰田或许会在雷克萨斯国产电动车上搭载全固态电池,将成为国内电动车领域的新鲶鱼。
△丰田对全固态电池志在必得
雷克萨斯电动车或面对国内外市场
当下,在国内市场,雷克萨斯依然采用全进口的模式。这就使得客户提车周期较长,且有不低的关税。如果在上海进行本地化生产,那么不仅能够大幅降低各种成本,而且还能显著提升客户的响应速度,全面提升服务满意度。而从生产品质把控角度来看,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两家合资车企常年在JD.Power上表现不错就足以证明,雷克萨斯在国内生产的新车质量还是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的。此外,从BBA,还是凯迪拉克、沃尔沃、林肯这些品牌来看,国产化都能带来一波销量上升的红利。眼下,豪华品牌在国内受到新势力的持续冲击。雷克萨斯的国产化,也将有助于其稳定甚至提升销量和响应的市场份额。
△丰田在国内新车质量口碑向来不错
对于雷克萨斯在上海布局的电动车工厂,其不仅将助力丰田加速在国内市场投放全新的新能源车型和提升销量,还有可能成为雷克萨斯全球电动车的生产基地。
以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为例,就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支持特斯拉全球销售的重任。即便在特斯拉有了柏林工厂的情况下,上海生产的Model 3依然出口欧洲,更加不要说其他市场了。这中间,不仅有上海工厂更加高效,更是在上海生产的电动车出口有利可图。
中国拥有非常完善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而且在质量和性价比上也很有竞争力。丰田上海电动车工厂也可以借用特斯拉在长三家以及全国布局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案例是,福特中国在去年实现了年度盈利。对于外资车企来说,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市场实现盈利非常不易。而帮助福特中国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其在2024年向海外出口了近17万辆的整车。而雷克萨斯上海工厂一期规划了10万辆的产能。如果其能够复制特斯拉的成功,雷克萨斯将有可能持续扩产。
△雷克萨斯或许可以将中国工厂打造为辐射全球市场的电动车生产基地
燃料电池或许成为国产车新动力
在雷克萨斯上海的电动汽车工厂,未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生产丰田的燃料电池汽车车型。
2月19日,丰田发布了第三代FCV燃料电池系统。和之前的产品相比,其体积更小、质量更轻、可靠性和效率更高,甚至具备免维护的优点。搭载了全新FCV系统的丰田Mirai,整车续航里程可望提升20%,满电情况下最多可至772公里。这代FCV产品将从2026年开始在日本、欧洲、北美和中国实施落地。
△丰田近日发布了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
在国内市场,燃料电池更多还是处于一个示范运营的阶段,需要依靠政府补贴来进行示范运营。这就使得丰田在国内合资公司投产燃料电池车型,要得到中方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难度不小。毕竟在大打价格战的情况下,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这个时候,如果丰田有了自己的全资工厂,那么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决定生产什么车型。短期来看,燃料电池车型盈利比较困难,但从长远来看,终极电动车发展有很大的空间。在生产燃料电池车系之外,丰田也可以效仿特斯拉在整车工厂旁边打造储能超级工厂的案例,将来在雷克萨斯新能源工厂旁边,布局一座生产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工厂。丰田在国内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合作伙伴不少,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工厂前景也不容小觑。
△丰田未来可以学习特斯拉在上海布局电池动力系统工厂
点评
雷克萨斯在上海布局一家新能源汽车工厂,不仅对雷克萨斯品牌在国内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有可能对丰田集团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下一步,要看丰田以及雷克萨斯能否在动力系统以及智能网联这些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但无论怎么说,在上海布局的工厂,对于雷克萨斯来说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支点,可以更好辐射中国乃至全球工厂。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雷克萨斯国产之后将握有什么“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