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秋、余承东同框,上汽华为官宣合作造车

汽车公社
关注

头图.jpeg

导语

Introduction

转型关键期的思变尤其重要,这时得到华为的助力,是上汽所喜闻乐见的。

作者丨李思佳

责编丨杨   晶

编辑丨王   越

昨天,余承东来了趟上海,不为别的,正是和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合张影,“顺便”签署了上汽集团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的协议。

至此,传闻已久的上汽与华为合作造车事宜终于靴子落地。

上汽集团官方发文表示,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这意味着,上汽与华为合作造车不仅仅是造车这么简单,而是实现从最初产品定义到下游销售服务的“一条龙式”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双方的签约代表分别是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与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这也再次证实了市场对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将是智选车模式的猜测,而非更早曝出的“脱离智选车模式和HI模式,开辟全新合作模式”。

对于上汽而言,身处转型关键期的它亟需一股动力推动自身的发展;对于华为而言,“华为朋友圈”的扩充使其在“全民智驾”的大趋势中获得更多机遇。同时,两大巨头联手,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迈入新阶段,更预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将迎来深刻变革。

华为的“第五界”,上汽的新世界

关于上汽和华为的合作,早在2024年11月就有传闻。

彼时,有媒体报道称上汽集团正与华为进行密切接触的消息,和华为合作项目的带头人正是官宣合作时的上汽集团方面的签约代表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相关报道虽然没有得到上汽和华为的正面回应,但还是引起不小的反响,毕竟巨头之间抱团取暖是行业大势。

时间来到去年年底,在双方合作事宜依然破朔迷离时,上汽集团和华为的合作进度也等来新的曝光。有消息称,双方将开启全新的合作模式--其中,华为的工作重点是帮助上汽集团做主流车型的产品定义和营销,甚至将飞凡RC7(传闻)作为接入华为渠道售卖的首款车型。

直到昨天,市场才最终得知双方合作没有向着全新的模式进发,而是目前主流车企最爱的智选车模式,即华为深度参与造车,也会参与卖车。

其实,智选车模式也是华为参与造车三种合作模式--智选车模式、HI模式和提供零部件业务中,最为火热的一趴。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四界”也是名声在外,它们分别是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和北汽合作的享界,和奇瑞合作的智界,以及和江淮合作的尊界。

“四界”的成功集结,让华为参与造车的产品涵盖了轿车、SUV和MPV等多个细分市场。同时,打造“四界”,华为也展示了其对车企的赋能水平,提升了吸引更多车企加入的可能。

目前看来,上汽正是第五个被吸引上车智选车模式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上汽集团已经提交包括“尚界”“上汽尚界”等多个商标注册申请。除此之外,上汽集团此次还提交了全新商标LOGO,设计与鸿蒙智行旗下的其他品牌相似度较高,再次作证了上汽打算成为加入鸿蒙智行,加入智选车模式。

车型方面,此前有消息称,上汽计划采用华为方案的同时,重启内部代号为ES37的新车项目。而ES37项目指的就是中型纯电SUV飞凡RC7,该车原计划于今年上市,但经历了荣威和飞凡的品牌整合后,该项目被暂时搁置。

当下的传闻是,“尚界”的首款车型正是基于飞凡汽车的现有产品开发,新车将搭载华为电子电气架构和智能技术。另外,有报道称该车型的售价区间可能定在17~25万元,这也是华为首次将新车定价在了20万元以下。同时,新车预计将于2025年四季度推向市场。

上汽需要华为,华为需要上汽

上汽和华为官宣合作,很多人很看好。

因为自从引领中外合资模式以来,上汽集团在过去40年间一直都是国内车企的翘楚之一,是见证、参与并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重要的一环。庞大的体量、云集的品牌、优秀的产品和成熟的链路,让上汽集团连续18年蝉联国内汽车公司销量第一。然而,在愈发诡谲的竞争环境下,上汽受到时代浪潮的冲击,压力陡增。

去年年底的上汽集团,正在为可能丢掉“连续18年保持国内第一”的桂冠而忧心忡忡。当然了,从结果来看,上汽2024年实现463万辆零售销量仍然是国内第一,但转型阵痛期的思变尤其重要,这时如果得到华为或者其他力量的帮助,是上汽所喜闻乐见的。

尤其是上汽乘用车,曾经冲上过自主准头部的行列,又在纷繁的行业竞争和诡谲的市场变化下慢慢掉队,包括荣威品牌和名爵品牌各自出现了不同的发展瓶颈。

为此,上汽集团启动“大乘用车板块”的整合,将乘用车板块、国际业务、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五大板块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和战略调整,以更快速反应的机制占据市场高地,实现资源集中、提升效率、技术突破和强化品牌矩阵四大目标。

在战略调整下,有了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整合,上汽“大乘用车板块”迎来新机遇。如果和华为能达成合作并落实计划,有了华为助力,华为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系统、智能电动平台等核心技术,将有机会直接赋能上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上汽很可能因此而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此前就有过和华为合作的历史,例如上汽旗下多个品牌包括智己、飞凡、大众、上汽奥迪等就曾搭载过华为的智能驾驶或智能座舱等,有了合作经验,也让人对此次双方的牵手合作有了更高的期待。

同样地,有了上汽加入华为的造车朋友圈,华为将有机会直接感受到国内汽车集团最完整的整车制造体系、最成熟的供应体系,以及最庞大的市场基盘所带来的力量,为后续“全民智驾”的梦想蓝图增添机遇。

另外,对华为而言,如果和上汽合作成功,将会进一步打消市场的顾虑。

因为自从华为扩张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合作版图一开,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深度绑定整车开发,再到全栈式生态共建,华为每一步战略布局都牵动着行业神经。据不完全统计,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已超20家。但市场的顾虑依然存在。

以赛力斯为例。它和华为合作打造的问界系列,凭借华为智能化和渠道优势,2022年交付首年销量突破7万辆,成为赛力斯的销量支柱。但单一品牌的成功,不足以证明华为持续打造爆款的实力。后续和华为合作的车企,能否成功也还在市场的检验阶段。

如果此时和上汽合作再度成功,那么随着合作车企的增多,华为与车企的合作规模、合作深度、合作形式都将因此变得更进一步。

       原文标题 : 王晓秋、余承东同框,上汽华为官宣合作造车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