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领克合并背后:车圈“整合”时代来了

杰车科技
关注

撰文 / 陈不七

出品 / 杰车科技

“极氪和领克的合并对于控股集团的战略意义,也是要品牌继续向上,不是简单地靠价格战,企业要靠自己的技术、产品、品质的竞争力,形成好的品牌,来参与市场竞争。”2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历时三个月,极氪与领克的合并最终尘埃落定。

2月14日,极氪、吉利汽车分别发布公告,宣布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及注资事项。交割完成后,极氪将持有领克51%的股份,其余49%股份将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这也意味着领克正式成为极氪非全资附属公司。同时,极氪科技集团正式宣告成立,旗下拥有极氪汽车和领克汽车两大品牌。

领克的名字并不会随着并入极氪科技集团而消失,据了解,极氪科技集团未来将坚持双品牌战略,并对两个品牌进行了清晰的定位区分。极氪主攻30万以上市场,以中大型车为主,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聚焦超级电混;领克则主打20万及以上市场,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

极氪和领克的“合体”并不让人感到意外。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引愈烈,过去“多生儿子好打架”的多品牌战略正在慢慢落幕,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整合正在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不论是集团内部自有品牌,还是各自独立的车企,都无法躲过统一协同的核心趋势。

极氪和领克的合并最早可以追溯到《台州宣言》。2024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在台州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上发布《台州宣言》,宣布吉利控股集团将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集团将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同年11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对极氪、领克进行股权结构优化,称要坚定不移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作为2024年度车圈里最受瞩目的事件之一,也昭示着汽车市场已经进入需要“抱团取暖”的激烈战场。

极氪和领克两个发展状态良好的品牌为何选择合并?用安聪慧的话来说,“领克品牌和极氪品牌没有合并前,确实存在着产品的重叠以及对于研发资源的重复投入,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正因为这些情况,我们才选择合并。”

从产品层面来看,领克在纯电领域下的第一步棋——领克Z10,并未像吉利控股集团预想的计划联合极氪001与007实现对小米SU7的狙击,反而因过于相近的外观、定位,Z10与001产生内讧。这一问题同样出现在领克Z20与极氪X身上。产品定位的重叠、研发成本的重复投入已然成为制约两个品牌“美美与共”的首要因素之一,合并、整合不可避免。

“领克和极氪合并后,会形成平台化的战略。领克、极氪将全部使用极氪自研的高阶智驾系统。对于领克品牌,领克900将会率先使用极氪浩瀚智驾,也会使用最新的英伟达Thor芯片。”安聪慧说道。随着极氪科技集团的成立,极氪、领克之间的技术壁垒也将正式变成各取所长,除了技术共享带来的研发投入费用的降低,合并后的优秀成本控制表现还将体现在采购、营销、服务、物流等各个领域。

据悉,极氪、领克合并后,整合之后极氪科技集团将实现核心技术全覆盖,拥有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与软硬结合的创新能力;同时降本和资源优化方面也将产生更大效益,预计研发投入将节省10%~20%,研发费用率预计从11%降到6%,生产制造节约3%~5%,管理费用节省10%~20%。

根据官方公示的信息,新成立的极氪科技集团定位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同时也给自己立下“军令状”:2年完成产销百万台的目标。可以说,极氪与领克的成功合并为车圈“整合”开了个好头。

从去年开始,国内传统车企便接二连三的开始进行品牌整合。

2024年10月,长城欧拉宣布ORA App预计将于同年12月初再各大应用市场下架,其后续所有相关服务将全面迁移至长城汽车App。而在今年2月8日,哈弗汽车总经理赵永坡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接下来将同时负责哈弗和欧拉两个品牌的管理工作。

这一人事变动的背后可以看出长城集团对于旗下品牌架构重新梳理和布局的考量。数据显示,欧拉汽车2024年批发销量为6.33万台,相较于2023年同比下滑41.69%,是长城旗下销量滑坡最为严重的子品牌。而在刚刚过去的1月,欧拉仅售出2193台,同比下滑63.46%,在新能源爆火的当下,取得这样的市场表现着实令人“大跌眼镜”。从产品更新频率来看,在2023年后欧拉再也没有新车型上市,已然成为长城的“弃子”。

此次与长城其它子品牌的合并重组,或将借助其它品牌成熟的渠道和组织架构,帮助欧拉品牌降低研发与运营成本,重新锚定市场定位,加快新车型的推出。

无独有偶,在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对极氪、领克进行股权结构优化时,上汽乘用车官宣荣威与飞凡两大品牌进行合并。标志着独立运营后“屡屡碰壁”的飞凡汽车正式回到了上汽乘用车的怀抱。

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透露,飞凡与荣威的营销服务机构融合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预计2024年底将有100家荣威飞凡经销商门店开业,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除了对飞凡的调整,此次合并也包括对荣威品牌的产品线的梳理。目前,荣威品牌在售车型包括燃油车、插混、纯电,轿车、SUV、MPV等多种动力形式、横跨多细分市场的繁杂矩阵,因此飞凡与荣威的整合还将包含品牌和产品线的重新定位。

进入2025年,东风与长安拟合并重组的消息更是引起轩然大波。2月9日晚,包括东风股份、东风科技等“东风系”,以及长安汽车、东安动力等“兵装系”上市企业近乎同时发布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引发外界大量猜测,长安、东风两大汽车集团或将重组。

回望2024年,长安深蓝在年末迎来销量爆发,长安马自达与长安福特也实现正向增长;反观东风集团,岚图销量尚未出现起色,奕派品牌与自家其他子品牌出现“内斗”,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两头“现金奶牛”销量纷纷下滑。长安和东风的合并,可以直接减少二者在市场上的直接竞争。同时,在研发成本、采购价格、技术创新等领域都将产生1+1>2的效果。

综合来看,传统车企的品牌整合不仅是应对市场压力的被动选择,更是主动寻求资源优化、提升竞争力的战略举措。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车企通过整合品牌、优化资源配置,将有助于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然而,整合过程中如何平衡品牌定位、避免内部竞争,仍是车企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原文标题 : 极氪、领克合并背后:车圈“整合”时代来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