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豪车:一场瞄准BBA的“跨代际技术的饱和式攻击”

vehicle公众号
关注

被禁言说“遥遥领先”的余承东在尊界S800发布会上说出“中国智能汽车工业的里程碑”时,台下掌声雷动。

但真正让行业震动的,是这次技术发布会可以看作是汽车的”觉醒“,它的出现代表中国汽车行业已经拼完了智能汽车最后一块版图“智能运动机构”,打通汽车的任督二脉让汽车开始变成一种特殊、专为移动出行服务的机器人。

传统的机电豪华被打破,新的智能豪华已来。

而此刻,欧美豪华汽车巨头们BBA以及他们的供应商们博世、大陆、采埃孚,已经是心急如焚,这已经不是一个代际的东西!

一、智能硬件:用“冗余设计” 拉高配置

传统豪华车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动机、底盘与工艺,但尊界S800试图用传感器密度和算力的堆叠,外加智能电机来重新定义“豪华”的技术门槛。

传感器层面,总共是32个传感器4L11V5R12U的配置形式。

其搭载的4颗激光雷达中,前向主雷达线数高达192线(奔驰DRIVEPILOT仅128线),探测距离250米(奔驰为150米)。更关键的是侧向与后向的固态激光雷达——这相当于在车身四周布设了“三维扫描仪”,可实时构建厘米级精度的环境模型。

11个摄像头,毫无疑问是华为平台化的配置可以查看我们之前文章《遥遥领先的华为智驾硬件以及背后的GOD和RCR算法》,前视1个窄视但长距,另外1个为宽视但短距的双目;左右各2个前后的周视摄像头;4个鱼眼环视;尾部一个后视。

5个毫米波雷达,其中前向3个分布式毫米波雷达矩阵,我们之前文章《CES 2024 - 芯片大佬们又将怎么改造汽车》见过TI在2024年CES展示过此类芯片,3个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基本实现收发信号,然后统一由一个芯片来处理信号,可以实现容易布置,容易升级,实现垂向感知,从而更好应对cut in加塞以及鬼探头场景,和之前文章《比亚迪的智驾梦:2025年,真能让“聪明车”普及吗?》中讲到的比亚迪毫米波雷达类似。

后部2个角雷达的作用基本上就传统平平了,他主要就是用来侧向防撞的DOW,LCA等。

这样的传感器配置,基本上是最豪华配置了,走了一条和特斯拉纯视觉完全不同的路线 - 传感器冗余,用激光雷达直接测距的方式而非纯视觉算Occupancy的路径,什么是BEV 以及Occ可以点击之前文章《智能驾驶-城市领航辅助必备的BEV以及Occupancy networks》。

华为采用激光雷达对3D世界构建的方式,不但对算力和算法要求小,而且还测量精准,更不惧怕黑夜和大雾等视觉搞不定的天气。

所以,华为尊界S800的“路面预瞄”能够做到高分辨,全天候,全场景。

与这套方案比起来,比亚迪采用双目摄像头的天神之眼“路面预瞄”只能算是低配版本了,精准度和全天候方面会打折扣。

另外,华为这种采用4激光雷达对3D世界构建的方式,其侧向和后向的3个激光雷达还能在低速的时候对周边进行扫描构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规避悬空障碍物,还可以做高精度泊车类场景拓展,例如无线充电精准定位等。

所以,华为这种冗余传感器配置的方案,基本上把配置拉到顶峰,成为专用出行机器人系列。

二、智电执行器:用“中央智能”撕开豪华车护城河

传统豪华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工艺精神的工程师以及他们积累强大的调教经验和能力,但尊界S800用数字化电子化的010101代码加上智能控制来自闭环,这就撕开了豪华车护城河。

智电执行器,也就是汽车底盘以及驱动系统,华为将其取名为“华为途灵龙行平台”。

支持双电机/三电机/四电机;输出范围覆盖480-1300+马力;工作电压支持800V/900V等。并且能够实现多车型适配,其中包括轿车、SUV、MPV,满载质量3.0-3.8吨。

这些电机驱动器,以及悬架类似于CDC等电控悬架执行器通过一个集中控制器处理控制。

而传统的德系BBA豪华汽车们的动力系统、悬架系统里面分出各种执行器和控制器分别来自于博世、大陆、ZF分别控制,基本上无法做到同步,集中控制,无法实现集中整体的智能。

至此,德系的豪华和其T1供应链已经被中国巨头华为和比亚迪拉开了一个时代,华为和比亚迪异曲同工的采用头部效应拉动中国汽车完成了智能汽车的最后拼图 - 智能运动架构(底盘和驱动智电执行器)。

Jack曾经就职的某豪华车企,全自动底盘采用的应该是ZF的技术,他的原理是采用ADAS地图路面信息传递给底盘执行器,底盘执行器结合道路的道路坡度,曲率来调节悬架实现舒适性。

而现在,有了实时高精度的3D感知的配合,加上集中控制器统一协调控制底盘和驱动智电执行器,做到对驾驶路况的空间和时间的同步理解,配上电驱动执行器远超油液执行器的响应时效性,那么所谓的路面“白沙不扬”“玻璃不碎”“踏水无痕”都不过是数字时代010101的字符转换。

传统豪华车企的主动底盘控制的方式与今天华为发布的技术相比,可以简单理解为摄像头30万像素和1200万像素的差别。

而对于制造狂魔的中国来讲,将液压底盘执行器转变成电机底盘执行器的道路会可以很快的卷起来。

电池充电系统,中国汽车电气化都要喊结束了:800V高压平台配合6C充电,65kWh电池10分钟补能70%,换算成续航相当于“充电1分钟,续航60公里”。这种设计直击豪华车用户的核心痛点——补能焦虑。

光电系统,智能光幕玻璃。传统豪车的变色天幕需要手动调节,但尊界S800通过融合摄像头、激光雷达数据,能自动识别阳光强度、周围建筑反光甚至路人视线角度,动态调节透光率。余承东在演示时调侃:“以后贴膜店老板要失业了。”

智能大灯,其实是一个从影院搬出来的高亮度投屏,联动智能驾驶,产生很多可玩性。

三、用户感知:重新发明“第三空间”

什么DeepSeek集成,什么语言大模型的语言控制,似乎都是中国智能汽车的标配,当BBA们还在强调“头等舱座椅”,华为的尊界S800已经用鸿蒙ALPS座舱2.0,把车内空间变成了可进化的数字生态

三个细节可见端倪

嗅觉管理:双层空气循环系统能识别200种异味分子,在宠物上车时自动开启净化;

情绪共振:通过面部识别+心率监测,在驾驶者疲劳时联动座椅震动、香氛释放、播放快节奏音乐;

天地互联:双网双待+卫星通信的组合,让车辆在无人区仍可保持信号,余承东称之为“永不消失的移动基站”。

这些功能的本质,是将智能集成的生态能力平移到汽车场景,同样打通座舱传感器和座舱中央算力的通道。华为消费者BG高管王军透露:“未来鸿蒙座舱能调用手机的AI大模型,实现跨设备的情景智能。”

四、豪车战争的下半场:从参数竞争到生态战争

华为尊界S800和比亚迪的仰望的定价策略(100万-150万):蔚来ET9(80万级),基本上比国外豪车200+价位稍低和相当。这种卡位暴露出中国豪车的野心——用技术代差争夺传统豪车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

但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生态布局。例如,华为通过星闪通信、鸿蒙车机、HUAWEI DriveONE电驱的协同,华为正在构建一套“车-路-云”闭环系统。某新势力高管评价:“当别人还在卷激光雷达数量时,华为已经在布局下一个十年的入口。”

比亚迪也在通过垂直整合的形式,构建自己的生态布局。

而那些固守传统模式、既跟不上消费者需求变迁,又无力以集中化思维推动供应链革新的BBA等豪华品牌们,如果不及时觉醒和变革,终将被时代甩出一道难以跨越的代际鸿沟。

结语

华为尊界S800以及原来比亚迪易三方,易四方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新阶段:从电动化颠覆,转向智能化定义豪华。

当4颗激光雷达扫描过上海外滩的霓虹,当鸿蒙座舱在青藏高原接通卫星信号,这场由华为和比亚迪发起的“跨代际技术饱和式攻击”,或许正在改写百年汽车业的权力版图。

正如余承东在发布会尾声所说:“今天,我们重新发明轮子。”

*未经准许严禁转载和摘录-参考资料: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可以下载包含以上参考资料的汽车行业海量的一手资料。

       原文标题 : 中国豪车:一场瞄准BBA的“跨代际技术的饱和式攻击”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