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晚,机器人秧歌团火了,那秧歌扭的,手绢转的叫个顺溜,撒贝宁吐槽,机器人就差一对眉毛。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同一时期,“DeepSeek横扫美利坚”也成为高热话题,周鸿祎也发了好几期视频专门说了该事件,更是霸气“带货”360为DeepSeek护航。
这一系列“赛博降神”的场面宣告了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AI的科技树升级到了一个新高度。而中国汽车也纷纷涌入DeepSeek,开启了AI大战。
李斌整活,用DeepSeek给换电带货?
严格意义上,最早入局的“汽车人”是蔚来的李斌,其紧跟热度用DeepSeek模仿莫言风格写了一篇《蔚来换电记》,用这种花式整活的方式帮业界测了一下DeepSeek的交互能力。结果是李斌自己很满意,全网也被逗乐,网友们也吐槽称李斌是在为换电花式带货。
虽说蔚来还没有正式官宣接入DeepSeek,但李斌算是推开新赛道的大门。
因此到了车企这边,就开始了入局和落地的竞速——只为抢一个“业界第一”。可以说DeepSeek让中国车企提前开启了AI竞争……
AI大战提前开启,谁才是“业界第一”?
首先是吉利汽车,其在2月7日就迅速官宣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已完成深度融合,并将开始对星睿车控Function Call大模型、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蒸馏训练。与此同时,其旗下的极氪汽车也宣布完成自研Kr AI大模型与DeepSeek-R1的深度融合。
紧随之后的是岚图,其官宣将与DeepSeek在智舱方面展开积极合作,并宣称旗下岚图知音是首款融合DeepSeek的量产车型,并且在2月14日通过OTA升级就能体验到,这一波主打的就是落地车型和落地时间。
然后是2月8日,东风汽车则是宣布全品牌将近期搭载DeepSeek应用,旗下猛士917智能座舱已完成接入,预计在2025年4月通过OTA更新,因此东风猛士917成为业界首款搭载DeepSeek豪华新能源越野车。
而宝骏发视频宣称“宝骏享境率先完成实车装载DeepSeek大模型”,并展示了语音座舱的功能。言下之意,宝骏享境才是业界第一款落地DeepSeek语音座舱的车型,就是视频展现出的效果,有那么些耐人寻味。
除此之外智己也官宣接入DeepSeek,并与豆包、通义等大模型合作,深度联合训练构建多场景可插拔式的AI矩阵平台。从字面上看,智己主打的是广度,能与其他大模型联动、训练,形成满足品牌全车系使用的通用套件。
综上所述,现阶段各大品牌都在想办法在新赛道上争一个“业界第一”,这也反映出DeepSeek具备训练成本较低、落地能力高的特点。简单来说,只要车辆具备智慧座舱且品牌已经接入,就可以通过OTA升级获得高阶AI交互功能。
可问题也来了,中国汽车工业做好迎接AI时代到来的准备了吗?
中国汽车工业能迎接提前带来的AI时代?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只是为了率先抢占DeepSeek带来的红利而强行入局并不可取,就如上文所言,DeepSeek虽然训练成本较低且容易落地,但需要采用高质量数据进行训练才有意义。如若不然,那只是基于其算力和数据规模进行的训练,展现出来的交互水平不会比现在的AI语音交互胜出太多,很难表现出代差。
其次,DeepSeek什么时候能真正落地于智驾,这个才是目前中国车企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据悉目前DeepSeek采用的是动态蒸馏技术,从大模型推出小模型。而这个做法当下主流智驾企业也在用,最终是要将云端大模型“蒸馏”到策划端上。
对此有人认为,既然原理相同,依靠DeepSeek低训练成本的特性也会降低对算力的需求,所以在理论上能更容易引入到智驾的模型训练。可这又回到上一个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高质量数据才行。
所以对于DeepSeek的兴起,中国车企更需要理性对待,贸然抢先手、抢占舆论热度并不一定会有好处,可能还会因为自身技术不成熟并不能让DeepSeek发挥优势,造成无意义的内卷。所以相较于追逐流量和热度,还是先打好自身的技术基础为上。
原文标题 : 卷到DeepSeek,哪家车企才是新赛道“业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