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30日举办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雷军、王传福、李想等14位行业领袖围绕“智能化下半场”展开激辩。论坛释放的核心信号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从电动化向智能化全面跃迁——2025年不仅是汽车基础智能化元年,更是技术爆发与生态重构的关键节点。
▍技术爆发:智驾系统或将不再是灵魂之争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为55.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预测,2025年这一数据将提升至65%。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则认为,DeepSeek引发大模型热潮,2025年是整车智能化技术爆发元年,并将持续5年,基于先进的端到端大模型的L4级全自动驾驶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高级乘用车上的规模商业化。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的判断更为乐观,他认为3年之内(智驾)可以实现100%脱手,5年之内实现100%脱眼,10年实现100%随心开。支撑这一判断的是地平线的技术突破,2023年在全球范围第一个公开发表端到端自动驾驶算法,并斩获全球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顶级会议的最佳论文。该算法方案架构以低功耗、高效率的特性,显著缩短了技术落地周期。
在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看来,智驾技术正呈现三大趋势:技术趋同、智驾标配、油电同智。他认为,国内端到端的性能表现,技术差距仅3-4个月;中阶智驾方案正在技术收敛,将会实现标准化,像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一样成为市场标配,2025年中全面上市;而超1500万辆燃油车也将快速解决供电功率、散热设计、响应速度等问题,实现中高阶智能驾驶。
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陈奇也认为,目前的高阶智驾还处于摸索阶段,随时可能有黑马出现,用户体验的丝滑性、类人性方面都是可以提升的具体领域。
理想汽车在论坛开幕前宣布,将开源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这也是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此次发言的重点。他认为,汽车操作系统将成为智能电动车企业下一个阶段的核心攻坚目标。具备高效率、强性能的系统将有效解决算力需求和供给间的核心矛盾,成为通往高阶智能体的技术基座。通过操作系统创新和最新算力的配合,“以2024年为例,大概一年节省了几十亿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头部Tier1的共识逐渐清晰:当智驾逐步成为标配,系统将不再是产品的灵魂,主机厂也不必“纠结”于是否自研,而是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AI座舱、与用户的连接、服务价值上。余凯直言,当功能性价值随着技术大跃进的时候,自研与否并不重要,核心是最快跟上行业演进速度,在策略上做到“快打慢”和“高打低”,“智驾系统到最终也将是20%的车企自研,80%的车企与合作伙伴合作。”
▍安全平权:新普惠和“老”话题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以智能手机类比汽车智能化,强调变革速度远超预期“可能在2-3年内完成”,并认为“开了智驾车后再也开不回去非智驾车。”不论是“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还是璇玑架构,都在提升车辆性能和安全性、解决电动车出行焦虑上创造了许多之前无法想象的功能,进一步改善了用户体验。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将平权的范围扩大至安全。他认为,智驾体验或许不同,但必须做到安全平权,没有安全托底的汽车,智能化只能是根基不稳的空中楼阁。他呼吁,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也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安全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取向,更需要企业安全体系能力的形成。
供应链企业同样聚焦安全。轻舟智驾联合创始人、CEO于骞认为,强调安全不是保守,而是需要创新。不管是中配还是高配的车,在安全上都应该是顶配,计划推出的“敢赔模式”,推动事实性L3率先落地于高速NOA和泊车场景。“智驾保险将有助于消费者为产品买单,大幅提升信任度。”
此次论坛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更关注生态。他透露,小米愿意开放生态与行业共建的意愿,“一起把智能汽车的生态建起来,让消费者享受到无与伦比的、各种各样的、比较完美的智能体验。”首次参加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雷军还在现场感谢了主管部门、同行、消费者的支持,同时也成为多位发言者“即兴发挥”对象,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说,自己是雷军“最年长粉丝”。
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AI汽车行业总经理李强也认为,汽车行业正在进入非常繁荣的AI新世界,需要强大生态体系作支撑,没有任何一家主机厂可以完全脱离其他供应商,做到完全闭环。
▍AI+汽车:全面赋能“智变”时代制高点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在汽车变革下半场,智能化是我们进一步攻关克难的重点。”汽车企业和汽车产业都正在被AI重新定义,AI驱动将成为未来汽车企业的底层竞争力。
在AI赋能的大语境下,企业的关注点各有不同。
飞行汽车突破边界,成为“新物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认为,未来10-20年全球飞行汽车销量将占目前汽车的3%-5%,销售收入约20%,有可能达到2万亿美元的市场。长安汽车则计划于今年年底启动新一代飞行汽车的试飞工作。此外,小鹏汽车和广汽集团还重点介绍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量产进度。
助力构建AI定义汽车时代的领先体系化能力。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伟表示,AI赋能的超级智能增程系统是赛力斯的研发目标,实现“油”电同感、“油”电同价。淦家阅介绍,星睿智算中心不仅支撑着AI动力系统15%的油耗降低,更让数字底盘实现了4毫秒级避险反应,全域AI渗透到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改造,预示着汽车产业正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系统能力较量。阿里云与车企则聚焦两件事,把大模型变成产品力和生产力。李强认为,2025年是AI提速非常重要的一年,如果“AI”不是人工智能的意思,希望是“Accelerate Industry(加快工业发展)”。
此外,全球化布局方面,奇瑞在3月发布“油电同智 全球同行”智能化战略时提到,其240亿公里全球数据训练的端到端大模型“AI Drive”,适应多国路况。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则建议,“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当平衡创新与责任,安全是不折不扣的底线,需要坚守。
当智能化功能从差异化卖点变为生存门槛,汽车企业的竞争已经超越单一产品,进入技术储备、生态整合、安全底线的综合较量,但法规滞后、伦理争议、地缘风险仍是隐忧。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参与者来说,“开放”不仅仅是此次论坛上的另一个高频词,也将是中国车企以新范式引领全球行业变革、跨国品牌二次本土化的新抓手。
编辑丨杨 果
排版丨杨 朔图片来源: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摄图网
原文标题 : 雷军、王传福、李想等14位车圈大佬同台,智驾“3年脱手,5年脱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