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务营收同比下滑20%,储能业务同比增长67%,但仍难力挽狂澜。
©图源 / TESLA
文 / 王璟 编辑 / 杨倩
来源 / 储能严究院
储能严究院
在这里读懂储能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出了一份差强人意的财报。
财报显示,特斯拉一季度实现营收193.35亿美元,同比下降9%;净利润锐减至4.09亿美元,同比下跌71%;净利润率仅为2.1%,为近年来最低水平,显著低于2024年全年7.32%的净利润率,更是远不及2022年的15.45%和2023年的 15.47%。
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业务营收亦遭重挫,同比下滑20%。不过,特斯拉储能业务同比增长67%,但仍难以力挽狂澜。
与此同时,2025年4月23日电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宣布从5月起将“显著减少从政时间”,将专注投入特斯拉的经营。
作为自由贸易倡导者,他还表明将继续支持降低关税。据美国媒体推测,马斯克作为“特殊政府雇员”,其任期最晚将于7月结束。
事实上,因马斯克的政治身份、美国关税风暴等,特斯拉已遭受重大挫折,市值自去年12月创下1.259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后,一路暴跌。
截至北京时间4月24日16时,特斯拉的总市值约为8045亿美元,较最高峰跌去4500多亿美元。
如今,马斯克显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选择回归公司。
具体来看,汽车业务作为特斯拉的业绩支柱,目前陷入了销量下滑、价格承压以及关税冲击的多重困境之中。
特斯拉汽车全球主要市场市占率增长变化趋势。图源:特斯拉财报
在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降至33.7万辆,是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总收入同比下降9%,北美、中国、欧洲全球前三大市场市占率出现增速下滑苗头。据特斯拉财报披露,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Model Y在四个生产基地进行产线升级,这一举措导致产能暂时受限,在一季度,Model 3/Y的产量同比下降了16%。
其次,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降价补贴政策。这一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需求,但直接导致车辆平均售价(ASP)降低,进而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
此外,外汇市场的波动也对特斯拉造成了负面影响,损失高达3亿美元。
或许是受到马斯克参政影响,特斯拉一季度在美国加州销量下滑15%,而加州新车销量整体同比增长8.3%。
尽管特斯拉的汽车业务表现不佳,但其储能业务却呈现出狂飙突进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储能业务收入达到27.3亿美元,同比增长67%;一季度储能新增装机容量达10.4GWh,同比倍增154%。
特斯拉储能装机量(截止日期回溯过去12个月总和)。图源:特斯拉财报
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投产成为其重要推动力,其首批Megapack产品已出口澳大利亚,还斩获了日本欧力士集团548MWh储能订单。
不过,这一明星业务也并非一帆风顺,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一季度汽车业务成本下降17%的同时,储能业务成本不降反升,增长58%至19.45亿元,这也使得储能业务的净利润面临下滑压力。
尤其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对特斯拉储能业务影响重大。由于特斯拉从中国进口磷酸铁锂电池组件比重较大,关税将使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虽然特斯拉已在中国加速进行海外供应链重组,仍难逃关税大棒。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达40GWh,将显著提升特斯拉的全球交付能力,扩大亚太、欧洲等市场布局,尤其是为进入中国市场埋下伏笔。但目前该工厂储能产能并未对本季度的部署产生贡献,首批产品仍在交付客户的运输途中。
此外,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储能产品实施的限制措施,也给特斯拉储能业务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使特斯拉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成本上升,增加生产成本,进一步削弱其价格竞争力。
特斯拉因此不得不采取了“迂回战术”,其在财报中透露,美锂精炼和正极材料生产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生产,通过将关键电池材料的生产迁回美国,以降低关税影响。
总体而言,特斯拉一季度的财报表现揭示了马斯克与特朗普政治“联姻”产生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全球化企业在单边主义政策下的生存难题——既要在本土政治博弈中维持盟友关系,又需应对全球供应链断裂和市场竞争失衡。
尽管特朗普近期释放出了关税软化信号,但马斯克已为这场博弈付出巨大代价,其未来仍需在技术创新与地缘政治风险间寻找平衡。
原文标题 : 市值跌去3万亿,交出最惨淡季报,马斯克“从政”的代价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