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过去几年占据汽车头条的时刻莫非是“2018 年“成本杀手”董事长卡洛斯·戈恩 (Carlos Ghosn) 突然下台”,自此关于日产的新闻基本上都是,车型老化、现金流不佳和管理动荡。过去的几个月,日产汽车貌似一直在等待财务上的拯救者,尽管早在 2025年年初,就有新闻爆出本田将和日产合并,但在不到2个月时间后,由于双方在谈判中因为控股问题等分歧加剧,双方中止合并谈判。于是日产汽车交易的前景破灭了,其未来变得悬而未决。
雪上加霜的是,随即而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征收关税,使得日产快速扭转局面的希望变得更加复杂,因为日产汽车在美国销量的近一半都来自于进口。5月13日,日产汽车公布了25年来最差的财务业绩,并宣布了一项重组计划,包括关闭工厂和裁员2万人,以遏制不断扩大的亏损。日产的财务状况有多糟糕?日产汽车创立于约一个世纪前,是日本第一家专制汽车的车企,如今却举步维艰。2024财年,其全球销量334.6万台,同比下滑2.8%;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下降10万台,下滑12.2%;第四季度数据表明日产在中国的下滑速度还在增加。
日产汽车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约合45亿美元),这是自25年前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公司将其从濒临破产的边缘拯救以来的最大年度亏损。
自由现金流转为负值,营业利润率从上一年的4.5%降至0.6%。
日产预计,即使不计入关税影响,其最大的单一市场美国的销量 2025 年也将出现下滑。原因就是,日产产能过高,但愿意购买日产的消费者不足。当产能大于需求的时候,正如日产在最近的投资者报告中直言不讳地指出的那样:“固定成本仍然高于当前收入所能支撑的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产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削减 5000 亿日元的成本,方式包括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和供应链职能的效率,例如:裁员,减少员工数量,在继去年宣布 9,000 个工作岗位的裁员,2025年起还将裁员超过 10,000 人。其中65%为生产人员、18%为销售服务、17%研发人员。
关厂,降低产能,将全球工厂数量从目前的 17 家削减至 10 家,将全球年产能将从去年的350万辆降至250万辆,从而将工厂利用率从目前的 70% 提高到接近 100%。
有消息称,产能过剩这一关键症结,是导致与本田的合并谈判破裂的症结。日产的困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说起电动汽车,十年前,日产凭借全球首款量产电动车,一款紧凑型家用车Leaf,被视为汽车行业的先驱。但十多年过去了,该公司的产品线日益过时,导致库存积压,迫使其不得不降价。典型的就是在中国,特斯拉和中国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开始推出在加速和续航里程等方面性能更佳的电动汽车。在混合动力方面,其实当今的增程式乃至比亚迪的DMI都应该受了日产2016 年推出的E-power的启发,但日产未能充分利用这项技术,将注意力和资源转移将把这项技术结合当地市场政策带到全球市场。所以,截止2024年底,日产全球生产 E-power 车型才150万台,其中超过120万台在日本。
于是,截至 2025 年初,日产仍然缺乏最新一代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导致其无法在中国和美国有效竞争。
此外,日产汽车的产品规划以及投放也有问题,日产一般集中发布新车型,然后相对一段时间没有更新,这意味着消费者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获得新产品。这迫使经销商降价以吸引那些原本会选择竞争对手品牌更现代车型的消费者。例如,日产在美国最受欢迎的车型——紧凑型跨界SUV Rogue 的销量在2024年下降了近10%,迫使其减产。
此前,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停产了专为美国市场设计的滞销车型——Titan 全尺寸皮卡。最可惜的是,日产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决定将其最大、利润最高的SUV车型的生产从美国转移到日本,这使得日产的利润面临特朗普进口关税的风险。日产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问题?这一切的种子或许早在25年前日产汽车遭遇上一次危机后就已埋下,当时法国雷诺公司介入并取得日产汽车的控股权,并派出“成本杀手”戈恩来扭转局面。戈恩最初担任首席运营官,削减了采购成本,关闭了工厂,并裁员2.1万人。戈恩后来担任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随后又担任董事长。他加快了新车型的推出,以提升日产汽车的全球市场份额。以成本管理著名的他,还严格控制支出,因此这些车型的创新性最终不如竞争对手。
因此,为了实现戈恩的销售目标,日产汽车的终端养成了向客户提供高额价格激励,尤其是在美国,并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提高对租赁车队运营商的销售,这个在中国公司也出现过,他们现在都深陷销售和品牌衰退中。日产未能通过在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充分利用与雷诺联盟带来的所有潜在利益。2018年,戈恩因涉嫌金融犯罪在日本被拘留,该合作关系破裂。此后,日产车型阵容的缺陷一直是困扰该公司的问题。日产管理层为何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日产拥有保守的商业文化,一系列的领导层变动使得管理层更难就解决方案达成一致并坚持下去。戈恩的继任者西川广人(Hiroto Saikawa)于2019年因涉嫌薪酬过高丑闻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其他高管也纷纷离职。
他的继任者内田诚(Makoto Uchida)陷入困境,在与本田谈判破裂后,经历了多年的动荡之后最终卸任。鲜为人知的墨西哥高管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于3月11日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现在的日产打算如何自救?除了上文讲到的,老办法,先壮士断腕,主动降低产能,降低当前的成本开支。现在的管理层提出的“RE:NISSAN”的新复兴计划,还包括了:重新定义市场和产品战略加强合作
重新定义市场和产品战略,主要是日产表示将聚焦主要市场,在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的战略。
北美将采取日产自己开发,专注于中大型产品的方式。中国主要依靠东风日产合资公司,这也凸显日产在中国的本土开发权限很大了,比如最近日产N7基本上算全部东风日产本土开发,此外还计划利用中国产能出口。日本本土,专注于打造年销10万台的车型,提升价格,与合作伙伴开发K型小车。
加强合作方面,总体上和雷诺日产联盟,和本田合作等。不同的地区充分利用本土合作伙伴优势,例如中国东风日产,欧洲和印度和雷诺,北美和三菱甚至还在开发新的合作伙伴。
日产还有哪些其他选择?与本田的潜在合作破裂,重新打开了多方竞购的大门。其中一家竞购者是台湾iPhone制造商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俗称富士康),该公司正寻求利用其在电子产品生产方面的经验,成为电动汽车的代工制造商。早在去年12月本田正式启动谈判之前,鸿海就已对与日产达成交易表现出兴趣。随着两家汽车制造商的谈判开始破裂,鸿海表示愿意收购雷诺公司在日产的股份,而且这两家也进行过接洽。然而,有消息表示,日产已重新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可能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科技公司。今年 5 月的,日产首席执行官重申,公司正在寻求建立新的联盟,同时加强现有的关系。最后,大家来算一算,这家日本第一家百年车企 - 日产汽车还有未来吗?
参考文章以及图片
日产汽车2024 财报ppt
日产汽车2024年财报电话会议中英文字稿*未经准许严禁转载和摘录-获取参考资料方式: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可以下载公众号海量参考资料包含以上参考资料。
原文标题 : 日产汽车为何陷入如此严重的财务困境?它能否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