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展望:新能源与智能驾驶的“狂飙”与“内卷”

无人车来也
关注

引言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像极了一场大型“科技真人秀”——

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意味着每卖两辆车就有一辆是“带电的”,燃油车终于体会到了诺基亚的忧伤。

智能驾驶从“期货”变“现货”,L3级自动驾驶开始上路,但人类司机依然不放心,一边用NOA(导航辅助驾驶),一边脚悬在刹车上随时准备接管——科技再牛,也敌不过人类的“被害妄想症”。

价格战打到“骨折价”,比亚迪把插混车压到10万以下,网友调侃:“以前买车看配置,现在买车像拼多多砍一刀。”

今天,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就来扒一扒,2025年的中国汽车行业,到底有啥看头?

(参考阅读请点击:

《韩媒:自动驾驶技术,中国早已超越了韩国!中国比亚迪、小鹏、蔚来、理想汽车正在大力投资自动驾驶技术》)

一、大盘变迁:稳中有进,新能源车渗透率破五成

要说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那真是稳中有进,大盘变迁看得人眼花缭乱。

全年销量预计在3250万辆左右,国内市场销量2600万辆左右,增速3%,出口650万辆左右。

这数据,虽然看起来增长不算太猛,但别忘了,这是在基数已经相当大的情况下实现的,含金量十足!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要突破50%了!这意味着啥?意味着你走在街上,每看到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这渗透率,也许比奶茶里的珍珠还常见!

新能源汽车为啥这么火?还不是因为技术越来越牛,成本越来越低,政策越来越给力。

以旧换新政策直接带动国内乘用车销量增长超过200万辆,这力度,可是比双十一的优惠券还诱人!

二、新能源汽车:插混、增程成新宠,价格“内卷”堪比宫斗剧

新能源汽车市场,那可是2025年的重头戏。预计销量将达到1650万辆,增速接近30%,国内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到55%。

这数据,简直让人惊掉下巴!

在新能源汽车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汽车成了新宠。

为啥?还不是因为它们既解决了续航焦虑,又降低了使用成本。

插混车型销量预计超过800万辆,增速达到60%,在新能源整体销量中占比接近50%。这占比,简直比火锅里的毛肚还受欢迎!

更让人期待的是,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产品将加速量产。

固态电池,那可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武器”,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充电速度快,简直让人期待不已!

总量微增,但“内卷”烈度堪比宫斗剧。插混车均价跌破15万,比燃油车还便宜3万,消费者直呼:“这年头,买新能源车像买白菜!”但价格战苦了车企——某大厂每卖一辆插混车利润不到3000元,相当于卖10辆才够买一台iPhone 20。

三、智能驾驶: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城市NOA成标配

要说新能源汽车是2025年的重头戏,那智能驾驶就是这场戏里的“压轴大戏”。

L3级自动驾驶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智能驾驶技术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这技术,简直比变魔术还神奇!

2025年,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即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将成为标配。高速NOA功能有望进一步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预计搭载NOA功能的车型销量将达到500~60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30%。

这渗透率,比网红店的排队人数还多!

车企们为了智能驾驶技术,那可是拼了命地投入。

华为ADS 4.0、小鹏XNGP等系统实现城市道路自动驾驶,20万元以下车型开始标配高阶智驾功能。

这技术普及速度,是不是比外卖小哥送餐还快?!

四、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头部车企集中资源

乘用车市场,2025年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较为缓慢,预计在2%左右,销量有望突破2800万辆。

这增速,虽然不算太猛,但别忘了,这是在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的情况下实现的。

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头部车企集中,“一大多强” 格局凸显。

“一大” 指比亚迪,其凭借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优势,有望继续实行降价策略,推出多款新品,并补齐智能化短板,推动销量增长。“多强” 包括奇瑞、吉利、长安等车企,它们在新能源市场已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实现多种动力类型的全覆盖,迎来销量爆发。造车新势力如小米汽车、鸿蒙智行、蔚小理等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头部车企们为了市场份额,那可是拼了命地投入。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渠道拓展,一个都不落下。

尾部车企们则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市场淘汰。这市场,真是比斗兽场还残酷!

五、商用车市场:新能源重卡成亮点,市场格局三足鼎立

商用车市场,2025年将进入快速爬坡期,预计销量将达到450万辆。

尤其是商用车新能源车销量将突飞猛进,有望达到90万辆以上,渗透率超过30%,同比增速达到80%。

这增速,简直比火箭还快!

新能源重卡成了商用车市场的亮点,销量预计渗透率突破20%。天然气重卡市场渗透率将上升到31%,全年市场需求将达到33万辆。

这市场,简直比黄金矿还诱人!

商用车市场未来五年或将形成燃油、燃气、新能源三足鼎立的格局。

市场机会将从这三大板块中产生,车企们纷纷调整战略,布局新能源重卡领域。

这市场,简直比三国演义还精彩!

六、出口市场:全球版图重构,本地化生产成关键

中国汽车出口在 2025 年持续增长,但贸易壁垒倒逼企业战略转型:总量增长 :2025 年汽车出口预计达 680 - 720 万辆,但增速从 2024 年的 23% 放缓至 10%。

贸易壁垒 :欧盟碳关税、美国贸易壁垒,对汽车出口带来冲击。

面对挑战,中国车企正在积极转型,从“卖车”到“卖生态”:

本地化生产:2025年开始,中国车企正加速推进海外本地化生产,在短期内将并行组装与全工艺生产两种模式,逐步突破贸易壁垒。比亚迪在巴西建厂,工人用中文培训;奇瑞在俄罗斯推“俄标版瑞虎”,连车机都内置俄语骂人表情包。标准争夺战:中国车企联合制定东南亚充电标准,欧洲车企被迫改接口,德国工程师哀嚎:“他们连充电线颜色都和我们不一样!”

长远来看,中国汽车的全球版图正在悄然重构。尽管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出口可能增长不多,但是中国将逐步在全球主要市场形成规模化出口。其中,欧洲、非洲分别将成为新能源和燃油车的核心出口市场。与此同时,东南亚和拉美两大市场的潜力正在被逐步激活,有望在未来发展成为第二、第三大出口市场。

七、合资品牌:趋于分化,本土化合作成关键

合资品牌,2025年将趋于分化。

部分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将彻底被边缘化,或者仅能维持特定细分市场的存在;

而坚定信念持续加大中国市场投入,并全面拥抱本土整车和供应商合作伙伴(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积极融入中国本土产业生态的合资品牌,将有望稳住阵脚,保持相对可观的市场份额。

这分化,简直比学生分班还明显!

合资品牌们为了在中国市场生存下去,那可是拼了命地本土化合作。

引入先进技术、优化产品布局、提升服务质量,一个都不落下。

这合作,简直比跨国婚姻还紧密!

八、未来展望: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谁将成为最终赢家?

2025年的中国汽车行业,既是“血流成河”的竞争深水区,也是“凤凰涅槃”的蜕变起点。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汽车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

这跃迁,简直比学生毕业还重要!

车企们为了在这场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那可是拼了命地投入研发、优化产品、拓展市场。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全球化视野,一个都不落下。

这竞争,简直比奥运会还激烈!

2025年,飞行汽车的“魔幻现实”加速到来!亿航智能拿到全球首张适航证,飞行汽车在深圳试飞,市民吐槽:“堵车时飞过去?但起降坪还没共享单车桩多。”广汽、奇瑞、小鹏、红旗等车企,在飞行汽车领域早已布局,并有产品试飞!某飞行汽车公司估值百亿,但实际订单为零,网友调侃:“这是要上天和太阳肩并肩,还是先解决电池续航?”不过,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那么,谁将成为未来汽车竞争变革的最终赢家?

是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自主品牌?

还是特斯拉、宝马、奔驰等国际巨头?

或者是那些合资车企、新势力造车企业?

这答案,还需时间来验证!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那真是热闹非凡!当传统车企还在纠结“油改电”时,九识用无人车在乡镇市场收割订单;当合资品牌沉迷“情怀营销”时,奇瑞用增程车在俄罗斯横扫千军;当海外巨头还在搞技术封锁时,比亚迪已把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提前两年。

2025年的中国汽车行业,早已不是“弯道超车”,而是“原地起飞”——新能源与智能驾驶的双引擎下,这场变革的终局或许没有赢家,但参与者注定要重新定义“汽车”二字。

       原文标题 :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展望:大盘变迁,新能源与智能驾驶的“狂飙”与“内卷”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