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大合并来了!业绩发布会披露众多细节

深度车评
关注

| 从左到右分别为戴永、淦家阅、桂生悦、李东辉、安聪慧及赵旸

原创 | 车评君 

审阅 | 校对组

在宣布将私有化极氪七天后,吉利汽车控股(0175.hk)今天举行第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会上对外公布一季度业绩,并详细解释私有化极氪的原因及完成吉利大合并的计划,其中,合并为“大吉利汽车”后的高层人事调整备受外界关注。

01

净利润大增超两倍,汽车销量增长48%

吉利汽车控股CFO戴永首先公布一季度吉利汽车(0175.hk)业绩。他透露,一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同比增长264%,毛利总额大幅提升至114亿元,毛利率达15.8%。

一季度,吉利汽车净利大增除了与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下降有关,也有吉利汽车销量大增有关。根据披露,一季度吉利汽车销量达到70.4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已完成全年271万辆销量目标的26%。

其中,吉利最为看中的新能源产品(含银河、领克、极氪)在第一季度销量达33.9万辆,接近总销量的50%。

在此前吉利公布的目标中,271万辆的总销量目标里,新能源产品需要达到150万辆,渗透率需要达到55%。第一季度的渗透率离目标还有距离。

不过,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吉利还将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其中极氪+领克就有5款。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最近上市的中大型SUV——领克900大定超过3万台,银河B级插混轿车——星耀8大定近万台。

02

为何频频褒奖银河?撑起吉利转型的底座

下午的发布会上,银河各车型被频频提及,主要原因在于推出仅三年银河品牌单季度销量增速超过两倍。看得出来,淦家阅对该品牌单飞后的发展非常满意。

第一季度,吉利银河系列正式升级为“吉利银河品牌”,单季度销量近26万辆,同比增长214%,旗下车型热销不断。

其中,吉利星愿连续两月月销超过3.5万辆,更是凭借11.7万台的终端销量,成为1-4月累计全品类销量冠军。吉利银河E5、吉利银河星舰7 EM-i月销均稳定破万。E5甚至在多个海外市场成为热销车型。

目前,银河已启动一轮整合,几何和翼真车型也收至银河麾下。吉利银河品牌的产品矩阵已包含了精品小车系列、主流精品车系列、高端MPV系列,涵盖了轿车、SUV、MPV、硬派越野等多个新能源品类。

银河品牌的发展关系到吉利新能源转型是否成功。诞生三年后,专注新能源的吉利银河展现出强劲增长后劲,截至4月底,该品牌总销量已超93万辆,5月,该品牌有望成为销量最快突破百万的新能源品牌。

03

为何出海增长不足?桂生悦说调整不及时

吉利汽车(0175.hk)行政总裁桂生悦谈了两点不足,第一点就是出海。他透露,一季度吉利控股的出口总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总量并没有下滑,但是增长势头并不如国内强劲。

他分析,是因为海外市场变化比较快,而吉利对海外市场的调研方面显得不足,反应比较慢,公司资源对于出口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大。

“我们现在在海外销售的产品,配置和在国内销售的配置它是一样的。但是海外消费者对汽车配置的要求远没有中国消费者高。我们没有做到非常及时的调整。而其他中国友商在海外就要扎实得多,他们会根据每一个海外市场的情况,来减少和调整车辆的配置,去降低成本、降低售价。”桂生悦表示。

对于如何解决出海增速慢的问题?桂生悦给出的回答是:合理调整组织架构,出口不能光有单纯的销售人员,还要有产品研发人员。同时要改变在海外各品牌各自为战的局面,建立起快速的反应机制。

至于第二个不足——营销。“不管是银河还是极氪,我们在新能源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方面依然存在问题,还是要认真的学习别人的长处,及时做出改变。”桂生悦没有用太多篇幅细说,点到为止。

04

为何大合并?整合效率低、沟通成本高

其实,今天名为业绩发布会,但真正的重点是解释为何宣布将私有化极氪,为何选择将极氪科技合并进吉利汽车。

“以前季度业绩发布会都是在线上开的,这次因为觉得外界对这个事有很多疑问,所以选择线上线下一起。”桂生悦解释道。这个季度业绩发布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现场,吉利邀请了大量券商汽车行业分析师参与提问。他们的疑问几乎都是与“为何进行大合并”和“如何进行合并”有关。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环境,吉利汽车只有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情况,把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桂生悦说道。

在2024年9月1日发出的《台州宣言》中,也有一段关于整合初衷的表述:力求在内部资源上实现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打造长期价值。《台州宣言》正是本轮战略整合和收缩的开端。

但是,桂生悦表示,在过去一年多,吉利汽车和极氪汽车在中央研究院、供应链、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做了大量整合工作,但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整合效率低和沟通成本高,两家上市公司整合时每个决策都要经过各自上市公司股东,效率低下、进展缓慢且沟通成本高;二是利益不一致,两家公司员工激励机制不同,不同团队会为各自企业争取利益,影响整体整合效果。

桂生悦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合并。

于是,回归一个吉利被提上日程,成立刚刚四周年,赴美上市不满一年的极氪意外地返回吉利汽车的怀抱。

不过,如在2024年9月便已打定主意回归一个吉利,为何又在2024年11月推动极氪与领克全面合并,而不是选择在当时便私有化极氪,至今让外界疑惑。

但是,也有分析指出,当时推动极氪从沃尔沃手中买下领克股份,为今天大合并简化了手续。现场分析师并未对此发出疑问。

05

合并后有多大好处?李东辉说研发能节省几十亿

关于大合并之后的目标,桂生悦提到几个数字,第一,生产降本目标要大于3%;第二,研发优化目标要达到10~20%;第三,管理增效目标也要达到10~20%。

现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详细补充道,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后有几项好处:

节省研发费用:目前内部测算每年将节约研发费用数十亿元以上。

降低采购成本:在联合采购方面,通过去年的一些初步尝试,预计在原本预算基础上能额外节约几十亿元的采购金额。

提升管理效率:人力、财务、法务等管理部门将获得显著的效率提升,达到管理费用与营销费用双下降的效果。

实现协同发展:在共同管理班子领导下,各品牌面对各自客户群体、独立开展产品设计,中后台工作极大程度协同,强化各品牌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协同,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激发规模效应。

淦家阅也强调,吉利大合并能在杜绝重复投资上发挥巨大效应。

不过,对于合并后吉利汽车的研发与极氪科技集团的研发如何整合,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表示,研发整合在考虑之中,但还没有明确。

06

启动人事大调整,淦家阅统管吉利+极氪+领克

李东辉今天下午公布的人事调整备受关注。

在大合并结束后,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CEO。

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

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淦家阅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执行董事。

另外,吉利还披露,为培养年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戴庆已于2025年3月29日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向吉利控股集团CEO汇报工作。

接下来,年富力强的淦家阅将扛起大吉利汽车的重担,能否平稳穿越残酷混战中的中国汽车市场,将极大考验他整合的功力。

       原文标题 : 吉利大合并来了!业绩发布会披露众多细节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