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开始暴跌
”
作者|王磊
编辑|秦章勇
美国的“关税游戏”,把日本车企霍霍的不轻。
最近本田、日产等车企相继发布财报,不仅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连下一财年的预期也不太乐观。
比如日产迎来了近30年以来最高的亏损纪录,本田在全年营业利润下滑12.2%后,预计2026财年全年营业利润还会继续下跌近59%。
一众日本车企中,丰田的表现算是一枝独秀,其净利润达到了4.765万亿日元(约人民币2377亿),几乎是13家中国车企总和的2倍。
但丰田的净利润也同比下滑了3.6%,而且预计仅在两个月内,运营收入就将减少1800亿日元,预计2026财年,利润还将下滑35%。
究其症结所在,除了销量低迷外,“关税”成了悬在日本车企头上的一把刀。
01
净利都开始暴跌,今年也不好过
从直观的数据上来看,说是日系车的至暗时刻也不为过。
先来看本田,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财报堪称业绩地震,整体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总营业收入21.6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2%。
然而,利润方面却出现大幅下滑,其全年营业利润为1.21万亿日元,同比下滑了12.2%,全年净利润仅为8358亿日元,同比跌幅更是达到了24.5%。
拖累全财年表现的主因在第四季度,其第四财季净利只有可怜的305.7亿日元,同比暴跌87%,而这个区间正好是美国实行高关税阶段。
美国是本田汽车最大的市场,此前在北美市场的营收占比超过40%,2024年本田汽车在美国销售140万辆车,其中近40%从日本出口过去的,关税的压力迫使生产回流美国,推高不少成本。
但更苦的日子还在后面,本田发布财报之际,也发布了自己对于2025财年的年度预测,预计全年销售净额为20.30万亿日元,同比下降6.4%,其营业利润将为5000亿日元,将同比下降59%,净利润更是暴跌70.1%至2500亿日元。
本田汽车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则是非常无奈的表示,因为各国关税政策对自身业务的影响非常大,而且经常进行修订,因此很难制定前景。
按照本田的判断,在接下来的财年里,关税会给本田的整车业务带来3000亿日元的损失,此外,整车零部件和原材料预计会损失2200亿日元。
但就这样的表现,本田在一众本土友商算是比较好的。
更惨的是去年开始显露出危机信号的日产汽车,2024财年由盈转亏,甚至创下了日产近30年来的最惨记录。
日产汽车2024财年的合并净销售额为12.6万亿日元,同比下滑0.4%;但是,营业利润仅为698亿日元,同比下滑了87.7%,营业利润率只有0.5%。
全年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日产上一财年还盈利了4266亿日元。结合全年334.6万辆的销售数据,日产每卖出一台车就亏损近1300万日元。
同样,美国作为日产汽车最大的市场,特朗普的“关税游戏”,也让日产没有给出新一财年的预判。
至于业绩崩塌的原因,日产CFO杰雷米·帕平做出了解释,是因为成本高企,有5000亿日元(约243亿元)的资产减值以及近600亿日元(约29亿元)的重组支出和此前遗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然,还有来自规模下滑、产品组合弱势的市场压力。
新任墨西哥籍的CEO 伊万·埃斯皮诺在财报会上也表示,“财报敲响了警钟,现实非常明确:我们的可变成本在不断上升,固定成本超过了现有收入所能承受的水平。”
急症下猛药,为了自救,不久前曝出日产汽车从此前裁员9000人,加码到裁员2万人。
除此之外,日产将在全球范围内把制造工厂从17个减少至10个,年产能降至250万辆,还取消了在日本建电池厂计划。
一系列措施下,日产计划截至2027年3月的财年之前实现5000亿日元(约243.9亿元人民币)的降本。
02
集体失速,靠丰田独苗
两家日系巨头的惨淡业绩,背后是日系车大面积崩盘的缩影。
不久前,日本本土媒体《日经亚洲》在报道中指出,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24财年中,日本制造商的综合净利润较上一年下降2%,这是两年来的首次下降。
尤其是汽车制造商,净利润降幅超过了20%,这也说明,本田与日产的业绩崩盘不是孤立事件。
事实上,在日本本土车企中,除了丰田外,其他的几家能叫得上号的车企都在经历“大出血”。
马自达在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其净利润比上一财年暴跌45.1%,仅为1140亿日元,虽然总营收达到了5万亿日元,增长了4%,但销售竞争激化导致作为折扣资金来源的销售奖励金高涨,反而拉低了利润。
马自达甚至推迟了自己对于下一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合并财报预期,计划到8月下旬才会发布。
还有斯巴鲁,其他车企虽然不增利,但好歹营收有所增加,但斯巴鲁是行业少有的营利双跌。
2024财年,斯巴鲁的全年营收4.68万亿日元,上一财年这一数字是4.7万亿日元,其全年营业利润4053亿日元,同比下降13.4%,净利润3381亿日元,同比下降12.2%。
三菱汽车也没有幸免,2024财年的净销售额为2.79万亿日元,刚和上一年持平,营业利润却从2023财年的1910亿日元下降至1388亿日元,同比跌了27.3%,而净利润更是暴跌73.5%至410亿日元。
而且,三菱对下一财年的盈利预期也不怎么看好,预计营业利润将同比下降28%至1000亿日元,净利润将同比下降2.4%至400亿日元。
一片跌声中,丰田的表现仍然坚挺。
丰田的营业收入高达48.0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为4.77万亿日元,上一财年是4.94万亿日元,同比下滑3.6%。
但目前依然是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公司,从营收和净利润看,营收相当于中国7家传统车企的总和,净利润却几乎是这7大车企的3倍。
不过不难看出,日系车企中,即便强如丰田,也难逃利润下滑的趋势。
一方面是因为日本车企主要靠出口销量来盈利,去年,日本车企在美国销售了约590万辆汽车,约有一半来自进口,这也意味着,受到当下关税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大。
但另一方面,日系车销量的持续低迷是影响其财务表现更为核心的原因,尤其是在华市场的销量,中国市场已然从曾经的“利润奶牛”转变为日本车企的“转型试炼场”。
以本田和日产为例,本田2024年在华销量同比暴跌30.9%至85.2万辆,创下了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而日产在华的销量下滑超12%为69.7万辆,主力车型轩逸的月销量也跌破万辆,终端均价在国内自主品牌的刺激下更是大幅下跌。
燃油车基本盘面临冲击,这些日系车企面对电动化转型也一转此前的拖延态度,开始认真了起来。
本田计划到2035年,在中国销售的车型纯电动车占比将达到100%,在2030财年前,投入约10万亿日元的资源,大力推进电动化转型。而日产也已经推出了首款对标国内新势力的纯电车型——东风日产N7,上市当日订单就破万。
在面临前所未有的风暴时,一场转型不可避免,一旦跟不上节奏,我们大概率也要见证历史了。
原文标题 : 日本车企集体失速,本田跌24%日产跌87%,丰田也拉响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