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政策错配制约行业发展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中字

  北京交通委八月底的摇号结果显示,北京新能源汽车的申购情况再次出现了申购数量少于指标配额的情况,因此无需摇号就可以获得配额。这与常规汽车摇号200:1的火爆程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纯电动汽车目前在私人市场接受度不高的尴尬现实。

  在国家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财政鼓励下,为什么纯电动汽车在私人领域却始终难以出现需求的大幅增长呢?笔者认为,电动汽车发展目前最大的瓶颈固然是电池技术,但中国电动汽车政策中存在的一些供应与需求不匹配也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

  首先是电动汽车功能与需求不匹配。中国现在绝大多数的购车人都是在购买家庭的第一辆车。作为家庭的第一辆汽车,其功能不单单是城市内部通勤,还需要完成国内日益火热的自驾游及探亲访友等多种不同任务。电池技术的现状决定了目前电动汽车仍然会受制于行驶里程短和充电时间长这两大缺点,很难满足购车人对第一辆车多方位全功能的需求。

  其次是电动车型的供应与需求不匹配。电动汽车目前的特点决定了它目前在私车市场最适宜于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而此类人群经济状况一般较佳。他们对于电动汽车的价格并不见得敏感,购车是否能享受补贴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会更注重电动汽车本身的质量安全,设计和品质。但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目录中的车型为了降低价格,普遍属于低端车型。电动汽车可选的中高端车型太少才是限制他们购买的最主要因素。

  再次是充电设施建设的位置与需求不匹配。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财政资源建设新的充电设施。但是这种政府主导的充电设施建设本身有先天的局限。政府倾向于在自己能做得了主的地方,比如公交枢纽,机场,公共停车场等位置建设充电桩,但这些主要由政府供应来决定位置的充电设施建设却并不一定能与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分布相吻合。

  最后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与支持政策的不匹配。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都更倾向于私人购买,更集中于购买环节而不是在运营阶段提供支持,对于企业和物流行业购置电动车也没有提供减税或固定资产投资抵扣等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

  专家表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不能照搬国际经验,而需要详细地分析具体的市场情况,更要认识到不同城市之间显著不同的电动汽车需求,才能真正制定出与当地电动汽车发展相匹配的政策,不可能靠一个全国统一的政策来推广。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