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其市场发展空间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李观妹 中字

 

  梯次利用是目前对动力电池最为普遍的处置方法,但是由于我国不同电动车企的电池路线、电池规格和测评要求不同,使得电池型号繁杂、产量分散,可以说,动力电池行业标准化进程的缓慢阻碍了梯次利用的发展。

  对比国外经验 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事实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上的技术难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日本、美国的电池企业却是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可能遇到的难题提前进行筹划及解决。

  以日本为例,日本将日产Leaf汽车报废的动力电池用于组建太阳能和风能的蓄电系统,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能够降低成本。以往使用新的锂电池时,存储1度电成本大概要数十万日元,如果使用报废的电池,预计在2020年成本将被降到大约两万日元。

 

  此外,美国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的研究也较为全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混合电动汽车研究中心在2010年已开展了动力锂电池的二次利用和价值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产业方面,通用汽车与ABB合作试验如何利用雪佛兰Volt沃蓝达的电池组采集电能,回馈电网并最终实现家用和商用供电。

  在德国,动力电池的回收已经有法可依,例如电池生产商必须登记、经销商要制定回收机制、用户需主动向回收机构提交电池等。这种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电池回收体系,使动力电池的回收制度更加成熟。

  从国外的做法可以看到,他们一开始即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考虑电池的“后市场”,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规划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反观我国现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不同企业各自为政,车企、电池企业等都没有积极主动牵头从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研究和整体筹划,导致电池路线千差万别、电池的规格和对电池的测评要求各不相同,也就造成了电池的型号过多、产量过度分散,同时也为动力电池“后市场”——也就是梯次利用带来技术和成本控制上的难题。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