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限行”推出 新能源车将遭重创?

盖世汽车 陈楚 中字

  因此,部分消费者只得无奈购买新能源汽车。这只是中国大城市的缩影,但不难看出,主流消费者依旧偏向于传统汽车。

  道理很简单,在汽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燃油汽车是正向发展,城市和行业发展中已经有了相关配套的积淀,消费者对其认识和接受度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

  然而,新能源汽车则是“现学现卖”,在最近这次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车热潮之前,世界上已经有过2次失败车。电动车卖出去了,但配套和服务完全脱节,发展畸形,甚至出现了“骗补”这样恶劣的丑闻,实在是有损新能源汽车“纯洁”的初衷。

  尤其是中国新的电池资质条件目录,则显示出顶层设计对于新能源车重走传统燃油车“技术空心化”老路的忧虑,尤其是在纯电动车零部件方面。不禁让人打一个寒颤,这会重走传统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空心化的老路吗?!

  即便是“两限”政策之一的限购政策取消,那么对几乎100%靠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是灭顶之灾。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目前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实质上并没有真正普及,而是靠政策、吃政策,一旦限购放开,对新能源汽车在私人市场将是“致命打击”。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快速发展了两年多,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如前文所述,依旧难以摆脱政策支持的“拐棍”。除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汽车实际占到其他车企集团销量微乎其微。

  可是笔者觉得,若“两限”政策松动,就企业层面来看,与北汽、上汽等企业比较,比亚迪抗风险能力一定会比其他制造新能源车的企业强。除了比亚迪较早进入这一领域,已经树立口碑,其在商用车和公共交通领域也已经实现布局,并且已经进军海外。

  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的北汽、上汽则像诸侯割据,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保护。因此,“两限”对这些企业影响不小,它们很难走出去。

  第四,即便这些企业都信誓旦旦要在2020年左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达成其承诺的一定销量,但汽车K线认为,除非政府出台更加苛刻的油耗排放法规(中国2020年燃效限值应该是每百公里5L左右),否则混合动力汽车可能将成为重要的“过度路径”。实际上,早已经有企业两边下注,这还不仅仅是外资车企。

  丰田、本田、现代,以及部分豪华品牌,已经在其车型上应用了混合动力技术。不仅如此,由于新能源路径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今年包括吉利、长安汽车和云内动力等企业,已经与科力远合作,研发混合动力汽车。后者正是丰田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的供应商。

  据笔者了解,中国最大的SUV制造商长城汽车,以及江淮等主机厂,都已经与科力远有过接洽,并不排除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不难发现,“两限”政策的大伞如果收起,新能源汽车还远未驶出风雨,又何谈看见阳光?

  点评:“两限”政策推出的初衷,是为了缓解空气环境和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老百姓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这种措施成为常态,甚至成为推广新能源车的推手,就令人们质疑它的初衷,而新能源车暴露出来的长期担忧,令人反思。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