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公司新闻不断。7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和特斯拉(上海)电动汽车研发创新中心在上海临港地区揭牌,特斯拉在上海建设项目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也成为首个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
正当特斯拉确定来中国建厂刷爆朋友圈时,当地时间7月22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斯拉要求供应商退还“自2016年支付的大部分资金”,特斯拉公司回应称“谈判是采购过程中的标准环节,随着Model 3产能的提升”,现在是提升竞争优势的良好时机,“我们只要求不到10家供应商减少2016年开始但尚未完成的长期项目的总资本计划支出”,“这种做法并无不妥”特斯拉还称,与其他供应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未来订单的价格上。
虽然从供应商那里节省成本是汽车行业的一种常见策略,但最常涉及的是未来的合同,而不是已经完成的合同内容的返现。因此,特斯拉与供应商谈判这一事件使得特斯拉的财务状况引起人们的质疑。
从特斯拉公司历年经营情况来看,特斯拉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没有盈利,2017年亏损近20亿美元,并在资本投资后损失了约34亿美元现金,2018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亏损7.85亿美元,同时用掉了7.45亿美元的现金,截至2018年3月底,特斯拉持有27亿美元现金。
从销量来看,特斯拉曾表示,要想在第三季度实现盈利,它每周至少需要组装5000辆Model 3轿车。7月初,特斯拉公司表示,在6月的最后一周实现了周产5000辆的目标。但从特斯拉公布的二季度产量显示,二季度生产了28578辆Model 3,但有接近40%的11166辆在“运送途中”,另据无人机拍摄的照片显示,特斯拉两个临时仓库停了几千辆Model 3没有卖出去。特斯拉一边拼命冲产量,另一边却把“产成品”放在加州烈日下暴晒。
而在资本市场,在特斯拉与供应商谈判事件报道后,华尔街JP摩根和高盛两家券商给出的特斯拉CDS的价格表示市场预测特斯拉五年内破产的几率大约是40%。由此可见,特斯拉现在正处于资金紧张、产品变现较慢、不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尴尬处境中。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量为1.8万辆,销量为1.8万辆;到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量增长到79.4万辆,销量增长到77.7万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近一半的份额,预计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在300万辆左右。
中国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渴望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特斯拉来说,是必须要考虑的。2017年,特斯拉在中国卖出超过2万辆电动汽车,销售额超20亿美元,占特斯拉全球业绩20%左右。
对于在华建厂能否帮助特斯拉走出困境,新思界产业分析师认为,Model 3的产能问题能否解决已成为特斯拉继续前行的关键之一,特斯拉在上海建厂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投产预计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特斯拉产能不足的问题,但在资本市场或许能够解决特斯拉的燃眉之急。而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我国引入特斯拉这条重磅“鲶鱼”,将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中国车企的创新突破,引导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向更高层次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