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告管理:女大十八变

电动汽车观察家
关注

机构先变

“2004年2005年间,中机中心开始做汽车公告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几个技术审查工作,到成体系的管理办法,都是中机中心逐步形成的。”上述车企认证部负责人回忆说。

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网站停运

但是2018年4月24日,一则通知宣告汽车公告技术业务的管理部门的变化。

这个由中机中心发布的《关于

裁撤中机中心后,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网站进行合格证备案公示

7月12日,装备中心首次召开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技术审查工作宣贯会。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卢山,原中机中心常务副主任郑贺悦出席会议。另外有来自汽车、摩托车、低速汽车等生产企业、检测机构,以及行业机构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显然,这是具有宣誓就职意味的亮相。

卢山在会上讲话,表示要扎实做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技术审查、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双积分管理等各项支撑工作,加强与生产企业、检测机构、行业组织的沟通交流,不断改善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为汽车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中机中心,之前挣钱最多的就是公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检测机构负责人表示,装备中心是事业单位性质,承担公告管理更为合适。

此前中机中心和中汽中心存在利益冲突。特别是,此前企业的产品检验方案必须先由中机中心审查通过后,才能交由国家认可的检测中心做检测。而在检测方案中,车企还需列明由哪个检测中心来检测。

“这本来就是行政性的事务,就应该是事业单位、政府养着的。”他认为改变管理机构有助于解决利益输送问题,“但是,明的利益链切断了,暗的利益链还没切断。”

李万里则表示,首先,公告管理转移到装备中心,是国家体制改革的要求,规定不允许企业单位分担国家机构的行政权力,裁撤中机中心是对国家机构体制改革的落实。

其次,中机中心存在是历史遗留问题。中机中心负责公告核准准入,中汽中心负责检测,存在制度上的漏洞。“利益上输送是有可能存在的,所以从制度层面上需要进行改革,彻底切断利益输送。”

公告减薄

公告太“厚”了。工信部每月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光是汽车部分就有近千个车型之多。

近十几年汽车数量激增,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管理压力巨大

对此,新公告管理办法给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首先是大幅减少企业准入的类型,将19个的生产企业缩减到6个类别。企业获得某一个类别的准入许可之后,在该类别之内依据市场情况生产新产品的时候,不用再次申请企业准入许可。比如,此前从其他乘用车升级为轿车,也就是6升7,就没有必要了。

其次,大幅减少产品准入的类型。推行车辆产品系族管理,鼓励企业对同一系族的车型产品按照系族申请产品准入,生产同一系族内的产品,将不需要重新申请公告。新公告管理办法编制说明称,据估算,在系族管理全面推广以后,产品准入的类型将降幅约三分之一以上。

第三,推行企业集团管理,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集团,内部成员申请企业准入时,要求予以简化;其某一成员取得许可的车辆产品,其他成员无需取得该车辆产品的准入许可——相当于内部担保制度。

另外,在上述论坛中,瞿国春还说,“允许集团内部代工生产,开展产品自我检验试点等优惠工作。包括大家关注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代工,以及企业的委托加工等事宜,我们也在加紧的研究、落实之中。”

公告减薄之后,车企的负担能否大幅下降呢?

一家汽车咨询机构负责人表示,“对于商用车企业或者大企业来说,公告减薄,确实能够降低成本。但对于个别企业,特别是乘用车企来讲,有些型号就是要区分开,车型就是要细化,就不像商用车企这么感兴趣。”

而前述检测机构负责人则表示,“新能源汽车认证这块不会有很大变化。传统车可能会简化一些,因为相对安全,费用会降一些。”

新公告管理办法还在流程上帮助车企减负。比如,将非涉及技术性的许可内容的变更改为备案管理;另外,改装车由货车类整车生产企业对采用本企业底盘产品实施统一管理。

另外,由于目前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等创新技术产品尚无检测标准,新公告管理办法称,将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车型,经评估豁免部分或全部要求,为这些车型进入公告作好铺垫。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