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而在2019年的第一个月里,新能源汽车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1万辆、9.6万辆,同比增幅均超过100%。
虽然新能源汽车占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比重不到5%,但在传统燃油车面临去库存和转型双重压力叠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仍将成为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的最强动能。
我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各级财政补贴功不可没。“财政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前期发展中。但财政补贴是阶段性的,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后,它会逐步退坡。”在年初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提出了旨在为“后补贴时代”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注入新动力的八项新刺激政策,其中不仅包括“以安全、节能、环保为导向,加强安全运行管理与服务,逐步取消对于续驶里程、能量密度等细节要求,把技术的决策权交给企业,而让市场选择最合适的产品……”也主张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汽车电动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分地区、分车型、分用途的来实现电动化。”
实际上,面对财政补贴大幅减少甚至退出的“后补贴时代”,部分具有前瞻性眼光新能源汽车企业未雨绸缪,已经悄然开始了对更广阔市场的的开拓性尝试。
电动汽车下沉是不是“伪命题”?
众所周知,小城市(城镇)房价相对便宜,工作节奏慢,人们经济压力小,同时闲暇时间较多,而发达的互联网让小城市居民也可以快速掌握最新的时尚、消费动态,消费升级带来的影响在这些中小城市也更加明显。有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三四五线城市在未来的十年将会贡献整个市场消费的2/3,而在另一项调查中显示,在三四五线城市有超过1/3的人计划在这两年内购买新车,这就使得“小城镇”成为各大汽车品牌趋之若鹜的“新蓝海”。
大家或许不知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关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该不该进入这个“蓝海”市场,仍然存在着不少的争议: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受制于缺乏充足的充电配套设施、产品续航里程不足等因素,电动汽车并不适合三四五线城市,如果想在这些地方普及新能源汽车,那也应该从插电混动车型开始;而一些偏激的网友,更是直指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都是“傻子”,非限行限购城市老百姓“坚决不会买”。
然而,令一些“预言家”感到“打脸”的是,如今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主要份额虽然还集中在限牌城市,但已有越来越多的购买者来自非限牌城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新浪汽车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中指出,2018年1-11月,销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总销量份额占比为60%,限牌城市销量占整体市场销量的45%,比例进一步缩小,非限牌城市消纳能力已超过一半。
究其原因,受牌照、限行限号、补贴等政策鼓励,许多先发的主流新能源车企纷纷将推广精力放在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固然在短期内带来了可观的销量,但受制于机动车总量控制、补贴退坡、分时租赁行业发展受阻等因素的影响,其市场潜力已经大不如前(像北京甚至“见顶”了);再加上通勤距离较长(因此对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企业盲目追求高比能量且缺乏测试验证,导致质量问题频发)、停车难、充电桩安装难等现实痛点,也使得一些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并不如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内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乡镇地区,尽管补贴力度不大,但由于使用半径小、停车便利、安装充电桩方便等原因,使得低速电动车在山东、河南等地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018年,国家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开展低速电动车清理整顿工作,给微型电动车领域腾出了巨大的增量空间;而春节前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的“汽车下乡”行动方案——即《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则明确提出了将把更多补贴用于支持综合性能先进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鼓励发展高技术水平新能源汽车。
“2017年之前,我们销售的电动车70%在北上广深,这些主要是政策推动型城市;2018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0%以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上的讲话也强调了这一行业趋势,“消费者购买电动车,不仅仅是为了代步,而是真正认同了电动车的性能和体验。”他认为,随着市场推动的比例越来越大,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方式将变得更加健康,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也将迎来更大规模的爆发、
值得一提的是,与“非限购城市基础设施不足、插混才是‘王道’”的观点大相径庭的是,许多非限购城市用户选择了纯电动车型: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的城市中,深圳、广州的纯电和插电比例基本相当,北京、合肥、郑州、柳州以纯电为主,占比均在90%以上;上海地区以插电为主,纯电的销售占比仅21%。
不过,尽管新的“风口”就在眼前,但绝大多数三四五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尚未激活,其汽车生态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广大新能源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乘风起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