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国补,续航不到300km的大众新能源谁来买单?

BusinessCars
关注

战略气如虹口号震天响的大众品牌,能否如愿在新能源这块大蛋糕上拿到想要的那一份?

3月25日晚,大众中国正式推出朗逸电动版、高尔夫·纯电以及宝来·纯电三款车型,随即大众汽车品牌将中国启动电动汽车攻势的第二阶段。

去年年底,大众中国刚刚在雁栖湖发布了几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不足半年时间,又将纯电车型带到了国内,不得不说,大众品牌正在加速推进在中国的新能源战略。

日前,大众集团、戴姆勒集团和宝马集团一致决定:未来属于电动车。三大巨头还一致同意,未来10年将把重心投放在电动车上,包括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他们将在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政策,技术等方面展开协调一致的行动。

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都围绕着中国展开研发,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绝大部分销量都来自中国。而且,大众汽车品牌现在也加入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来。正如各位所期望的,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几款车型,更是为用户提供最多的产品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一直代表着大众在华新能源战略的江淮大众缺席了当晚的发布会。显然,大众品牌对未来的预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们更愿意更多地由自己主导新能源战略的走向。

据了解,至2020年,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矩阵将包括约10款车型,并且计划至2020年国产新能源汽车达30万辆。2020/2021年之后,大众汽车品牌将开启第三阶段,带来基于大众汽车品牌全新设计的MEB纯电动平台的纯电动车型。

根据工信部的产销规划,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200万辆,这就意味着大众新能源在此要拿下近三分一的市场份额。2018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低于预期,虽连续十年继续蝉联全球冠军,但自1990年的连续增长趋势已经打破,同比出现下滑,只有新能源领域成为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里唯一的一抹亮色。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9%和50.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照此速度发展,关于2020年200万辆的产销目标已是近在咫尺。

那么大众品牌又能否如愿在这块大蛋糕上拿到想要的那一份呢?

战略气如虹,口号震天响,回归到产品身上,我们再来审视大众品牌这场面向未来的新能源战役或许打得还不够彻底。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高尔夫·纯电和宝来·纯电搭载的电池包总能量为37.2kWh,能量密度为121wh/kg,虽然实现了13.6kWh/100km的超低电耗,但也仅仅270公里的续航里程。或许大众还不明白,对于一款新能源产品来说,270公里的续航意味什么?

对此,大众官方表示,之所以将续航里程定为200-300公里区间,正是综合了电池安全、电池重量、电池能耗、整车操控体验等多方因素的结果。

另外,朗逸电动版的综合续航里程达278KM,关于电池密度更是避而不谈,据有媒体曝出的数据来看,朗逸纯电动的电池能量密度仅为105wh/kg。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众发布这几款车产品的第二天,最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正式出台。3月2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2020年以后补贴退出的制度安排,为了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过渡,采取分段释放调整压力的做法,即2019年补贴标准在2018年基础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

而大众发布的几款产品的电池能量密度在2018年的政策下才刚刚达标,均没有达到2019年新的新能源补贴的技术标准,将无缘国补。财大气粗的大众品牌可能是没有将工信部给出的这几万块补贴放在眼里,或许他们也没能想到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断奶能做的如此决绝。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产品续航里程往往都在350公里以上,出众一些的产品已经达到500公里,包括比亚迪即将推出的秦EV500,广汽新能源刚刚上市的Aion S官方公布其综合续航已经超过500公里。

且不论这些产品有无夸大的成分,但即使打下几分折扣与纯电宝来、纯电朗逸相比较仅在这个方面就占据了巨大的优势。或许品牌效益是目前大众新能源唯一的优势,但“VW”的带货能力放在新能源市场里又还剩几分效力,我们尚且不得而知。

但从此前发布的插电式混动产品来看,大多数消费者仅仅是为了能在牌照限制地区享受送牌的政策。

不得不说,大众品牌要想在中国市场分下新能源市场的一杯羹,可能还需要拿出更为彻底的决心和更具诚意产品。

-END-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