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人裁员到退出硅谷,蔚来的一系列风波

BusinessCars
关注

“那时我们雄心万丈,觉得蔚来就是中国的特斯拉,甚至要超越特斯拉。后来蔚来没钱了,找投资机构都找不到人,福利也变差,大家讨论的内容,也变成了这个月要裁员了,我们下个月还有钱发工资吗?……我相信蔚来一定会活下去,但很有可能被收购。”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已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蔚来正计划回科创板,同时蔚来已关闭其硅谷办公室。报道指出,蔚来曾经在硅谷设立两个办公室,共640人。今年5月,加州就业中心文件显示,蔚来硅谷共计裁员70人,其中20人来自旧金山办公室,还有50人来自圣荷西办公室。目前,蔚来已经关闭旧金山办公室。

虽然针对“蔚来将回归科创板、关闭硅谷办公室、裁员等”传闻,蔚来迅速回应并发布声明称,蔚来回科创板、关闭硅谷办公室等内容皆为不实报道,蔚来近期没有回科创板的计划。不过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新闻对于这家新造车势力来说,确实未来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

对此,蔚来相关负责人表示:“硅谷办公室是蔚来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一直处于正常运营状态,目前蔚来把体系化效率提升作为工作重点,员工优化会有序地进行。”其实不光蔚来传出了将缩减在美国的研发投入外,包括广汽传祺、领克以及金康SERES等自主品牌因为目前的市场情况在“收帆回港”。

另外,对于传闻已久的裁员,虽然此前蔚来曾发布回应称,所谓“销量作假”及“大幅裁员”纯属捏造。但在之后的4月,蔚来宣布将裁员3%,并将公司总人数控制在9,500人以内。近日,一名蔚来离职员工表示,7月底蔚来在职员工约8,400人。该数字与今年3月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对外透露的员工大幅减少。

一位接近蔚来高层的人士称,近期蔚来还将继续新一轮裁员,新一轮裁员将从8,000人减至5,500人。

消息人士表示,蔚来持续进行员工优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财报显示,受一季度交付量下滑等因素影响,蔚来一季度总收入为16.31亿元,虽好于市场预期的15.4亿元,但仍环比下降52.5%;净亏损26.23亿元,环比减少25.1%,同比增长71.4%。因此蔚来提升运营效果已是势在必行,员工优化则是首当其冲。

不过在今年5月蔚来与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亦庄国投”),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根据此协议,蔚来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新的实体“蔚来中国”,并向“蔚来中国”注入特定的业务和资产,亦庄国投将通过其指定的投资公司或联合其他投资方对“蔚来中国”以现金方式出资人民币100亿元,以获取持有“蔚来中国”的非控股股东权益。

此外,亦庄国投也将协助“蔚来中国”建设或引进第三方共同建设蔚来中国先进制造基地,生产公司二代平台车型。双方正继续为完成最终具有约束力的交易文件而努力。由此来看,蔚来的资金压力将有所缓解。

另外根据计划,今年蔚来销量目标为4万~5万辆。截至2019年7月31日,蔚来已完成交付ES8和ES6共计1,9727辆,其中2019年的交付量为8,379辆,仅完成了目标的16.75%~20.94%。

在一季度交付状况不佳背景下,二季度蔚来共交付3,553辆ES8和ES6,超出此前的预期交付量。数据显示,今年7月蔚来共交付837辆新车,环比下降约37.5%,其中ES6车型为673辆、ES8车型为164辆。

然而,召回事件再度给蔚来带来负面影响。6月27日,因动力电池包存在安全隐患,蔚来汽车宣布召回部分搭载2018年4月2日~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动力电池包的蔚来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这也是造车新势力实现量产交付以来的首例召回。

就在蔚来汽车在面临亏损持续扩大、自燃事故及召回危机等多重压力下,重新调整之前寄予厚望的自动驾驶业务,也被看做是其寻求摆脱困境的艰难抉择之一。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蔚来计划将自动驾驶业务部门与滴滴分拆出的自动驾驶公司合并,蔚来创始人李斌已经就此方案与滴滴方面进行了多轮谈判。对此,滴滴方面称目前并无相关合并计划,将持续与汽车产业开展深入合作。

进入2019年,造车新势力的淘汰赛越发残酷。目前,造车新势力企业的交付窗口正在打开,而融资窗口却正在关闭,这就需要造车新势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自我造血,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产品品质,进而转化为终端销量,逐步摆脱对于融资和政策的依赖。

除了上述一系列负面之外,截止目前,蔚来的股价表现也确实堪忧。在登陆纽交所近1年以来,这只国内新造车第一股的确未被投资者看好,股价从上市之初的6美元一股跌至不足3美元,期间最大跌幅高达74.57%,市值较高峰时期缩水逾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0.41亿元)。其中今年以来3月以来累计跌逾67%,同期特斯拉股价跌了26%。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最新数据,高瓴资本翻倍增持蔚来汽车2061.85万股,并加仓66.83万股特斯拉。目前,蔚来的市值为31亿美元,特斯拉为396亿美元。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