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驰创投谈理想汽车:上市是千亿起点

投资界
关注

连续创业者光环下的困难重重

5年前,李想创办理想汽车,首款车是SEV低速电动车,因监管政策不明朗,这款车型在2017年末被砍掉。

这次刹车在朱天宇看来,并不能悲观的定义为失败。“SEV本质上是李想整个路线图里的一部分。从第一天开始,他就要做一辆小车、一辆大车。这代表了他对未来出行格局的思考”。李想Day ONE的思考就是围绕今后的出行产业: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谁来卖产品、谁来卖服务?产品和服务应该长什么样、应该什么样的成本和价格?无人驾驶在这里意味着产品的什么变、服务成本结构的什么变化?因此未来出行会长什么样?

“从我们的角度,无论SEV本身尝试与否,这个思考框架都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在于,如果因为监管局限,SEV不能快速形成造血能力,这个逻辑就断了。”朱天宇表示。所以,SEV的终止并没有影响蓝驰对理想的支持。

在SEV停掉的前后,蓝驰创投为了帮助团队解决技术落地、造血能力等问题,在2018年的CES,特地去探访了几家美国的自动驾驶公司,包括被亚马逊收购的Zoox,Argo等。目的是想了解美国主机厂的视角,以及美国这些技术公司的商业路径。“当时Zoox给我们一个视角,就是变成一个大型的企业服务软件,有很多的operator在后边,车到了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它就被人接管。这也是一种思路,但是不代表就能完全跑通。”朱天宇说。

当年春节假期后,开工第一天,朱天宇就在理想汽车公司约了李想跟团队一起交流在硅谷的发现。“当时,我们主要探讨年前在硅谷看到的各种新模式和造车路径,总结硅谷项目给理想汽车带来的经验。这跟大家原来的思考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朱天宇看来,新造车企业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技术去解决需求。要在一开始就让商业模式转起来,而不是等着上游零配件供应商的共计情况决定产品分级。而且需要有良性的自我造血能力,而不是一直等着技术的100%完善和供给。

“过程中必须持续的形成造血能力,才能往前走。”朱天宇说。“这时候幸运的是,李想一开始就是用精益创业的视角在控制成本,所以他给自己争取了出第二次出牌的机会,SUV的研发其实一直在进行。”

事实上,SEV放弃的节点也是理想汽车推进新一轮融资的阶段,很多新接洽的投资人冲着李想的第二张牌而来。但朱天宇觉得,牌只是一部分。“核心还是我们对路径的选择和认可,以及尽快打出第二张牌。”A轮之后,蓝驰的每一轮追加都是在领投方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决定的。“对我们来讲,对他的支持是一贯的,没有任何犹豫。”

通常,面对资金体量更大的后端资本市场,投资人听得懂、也更喜欢听的故事是做一个“中国版特斯拉”。但是,第二款车型的技术路线,李想再次撇开了主流的纯电动方案,选择了增程式技术。这一技术在电机驱动和动力电池之外,还需要额外配置内燃机为基础的发电机,以兼顾电动体验和续航能力。

这种“独辟蹊径”让李想在融资上再次碰壁。

“这里面有太多的反常识,可是我觉得很正常,他一次就把我说服了。”朱天宇说。选择增程式恰恰是因为李想在闭环的解决问题。增程式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市场充电桩、电池的现状,也用一个更可控的成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好的价格定价区间和很可观的毛利。“我们希望理想汽车通过自己的造血能力来支持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逻辑都是一样的。”

在最近一次参与理想汽车C轮融资时,蓝驰创投逆势重仓追加。在这笔投资前,蓝驰的团队自己写了个程序,去汽车之家网站上把所有的用户评扒出来做统计。结果显示,电动车评论数排第一的关键词是“里程焦虑”。而车型选择评论数最多的是“SUV车型”。“这些数据体现的事实,再一次和李想的产品路径形成了非常好的印证,很充分的支持了他的产品定位。”朱天宇说。再加上增程式带来的成本结构优化,通过电池小、轻便、更节省能源为产品带来了绝对的竞争优势。

在朱天宇看来,李想造车压力最大的时刻其实是第一款SUV交付前,2019春节后到11月交车前。“交付前很长一段时间,李想和团队每周末都有一天的会讨论质量问题。所有业务条线负责人和部门leader,都要承担质量的问题。”朱天宇说,“那段时间,全员都知道质量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具体而言,在李想团队内部,他们有个参数代表出现问题的概率。通过全员不断优化,这个概率从最初的几百到后来几十、最后接近丰田的生产线。“李想想的很清楚,我就这一个单品,而且我直销,用户口碑对我很重要,所以后来获得了98%的推荐率。”朱天宇说。

事实是,第一批SUV不仅如期交付,还提前更新了2020版。这背后正是李想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架构。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已有10400辆理想ONE交付给用户。未来,理想汽车也将专注于满足日常和周末家庭出行需求、售价在15-50万元区间的SUV车型,2022年计划发布一款全尺寸增程电动SUV,将装备下一代增程动力系统。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