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在最近两个月的靓丽表现,加上#理想汽车赴美上市#后直接迸出的财富效应,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造富空间不断放大。经过了十年的探路和跌跌撞撞,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能说已经取得了如何了得的成绩,但可以说从中集攒了一大把经验和教训。
我们不妨将蔚来汽车股价狂飙、理想汽车顺利登陆纳斯达克作为一个分水岭,来观察近十年来各路玩家们的得与失,或许能从中看到下一季进场掘金的机会。在前一赛程中,绝大多数的本土品牌,不是在政策庇护之下吮奶颐养、就在挖空心思追逐奖补红利的道上逡巡,看起来一个二个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其实没有几个在干正事,也没有几个真正干出了电正事。要不,怎么会在未来、理想、小鹏以及特斯拉这些“新势力”步步为营之后,整个赛道上忽然呈现出一派“清场”的境况?
花了十年时间,群体试错。如今,却依然在追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在何处?于是,不得不问,这十年的试错,一众玩家到底在求证什么?又得出了什么结论?
理想在眼下全球经济寒潮中逆势上市,虽然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但必须套用毛爷爷的那句经典的老话来警醒:这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冲击,业界内外早就有过“2019年底至2020年外资品牌大举进场”的预判。这里的进场,指的就是进入中国市场。这样的预判不是道理的,最基本的理由有两个:一是,中国的奖补政策到2020年底结束,外资品牌认为奖补完全退出后,市场对他们而言会相对更加“公平”;二是,经过了中国本土品牌近十年的示范、铺垫和教育,电动汽车消费者在软环境、硬件支撑等方面都已经打牢了基础。也就是说,外资品牌早已磨刀霍霍,就等进场收割的时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理想、蔚来、比亚迪、小鹏这几个还算是在市场中摸爬出来的玩家,或许还有较大的与外资品牌抗衡的“耐撕力”。
无论是对于老势力还是新势力来说,要造出一款消费者愿意拿钞票当选票的好车来,绝对需要有大量的盈余资金作支撑。老势力普遍拥有一筐“老本”可以啃坑,但由于机制等现实掣肘,在涉及花钱、花大钱这个选项时,他们往往“权有余而心不足”,这是造成他们根本没法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致命之因;新势力则通常是“一颗雄心,两手空空”,一旦真正开始烧钱,单单靠各种路子化缘募集到的所谓AB轮投资,是根本就玩不转的。
蔚来和理想,尽管也还只是在美股上市,但总算是把自己跟资本市场捆到了一条船上,水能载舟。走完上市这一步,公司的身家和现金应该相对宽裕了不少,可以安居乐业谋发展了。所以这万里长征的第二步,就是全力以赴造出好产品,向全球大大小小的投资人交答卷,否则水亦能覆舟。这几天,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段牢骚,不难看出他是新老焦虑杂糅——很多路障,不是有了钱就能解决的;反过来说,钱都解决不了问题比如核心技术、产业生态、时间成本,都是致命的死穴。
新能源汽车大时代给产业链带来哪些投资机会机会?我的答案是:机会太多太多。以充电在这一环来管中窥豹吧。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新基建”这个提法正式登堂,并且将“充电桩建设”明确提到了官方文件中,这不仅仅将充电桩推到了投资的风口,也在客观上给基于充电模式的电动汽车及其技术路线做了一次强大的背书。与充电桩相关的研发、制造、投建、运营都成为最近两个月来投资界高度关注和求解的一道多元方程。
很多前来交流的投资者基本上会先入为主地说:现在这个行业里的三家头部企业(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已经占到了全国市场的70%强,他们三家的桩群规模和分布已经达到了如何如何的量级。言外之意,再要进入,哪还有蛋糕可分?破解这个疑问,其实很简单——即便是这几个头部企业的投资规模是完全靠谱的、即便是他们这五六年来投建的桩群都仍然是可以高效利用的】即便是他们的桩群真的能够做到互联互通,那么,包括他们在内的全国的公共充电桩加起来还不到150万个,这个量级的70%又能有多少?它们距离真正满足全国toB场景、私人用户的便捷充电还有多大的差距?这个基本的问题有解了,接下来就是一个以何种模式进场的技术问题了,而这也恰恰是后进者的优势和机会所在。
如何防范风险,是每一个要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小玩家必须正视的核心问题。这些年来,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充斥着冒进与观望两种互为悖论的现实。除了与每个玩家自身的投资禀赋这个内因有关外,很大程度上,产业政策的摇摆和切换是造成大家走了弯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凡在产业政策上投机的玩家,这十年把自己玩死的大有人在,如果初心凌乱、又没有金刚钻,就退而结网吧,不用临渊羡鱼了。(新华电动网/汽车焦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