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夹缝中探路
事实上,理想汽车作为李想创造的第一个汽车品牌,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比如,李想总爱提及“用户体验”、“用户思维”,将大空间、价格合适、没有里程焦虑的理想One打造成知名“奶爸车”,精准定位客户。
但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走的道路,并不是国家政策指导的方向。
近年来,无论是放开电动车车牌,还是给予电动车高额补贴,本质上都是为了推进电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如果一台电动车,仍旧需要加油来发电,这与目前市场上的油电混动车差异不大。
同时,和油电混动车的old money相比,理想汽车并没有太多的优势。放眼望去,丰田普锐斯、雪佛兰插电板沃兰达、荣威、吉利、比亚迪,各个层次的竞争者一应俱全。
相对之下,走纯电动车路线的蔚来、威马和小鹏,尽管也有着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强力竞争,但在政策支持下,发展空间仍旧很大,也充满想象空间。
政策的支持不容小觑。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亏损十几年的特斯拉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通用、福特,成为新一代美国汽车的榜样。
同样受益于政策,新造车公司呈现井喷之势。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加入造车新势力的企业已达300家之多,近4年的时间里,近千亿元的资金砸向新能源汽车行业。
不过,与新造车公司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繁荣不同,我国充电桩建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CIC(China Insights Consultancy)研究报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一线城市中只有不到25%的家庭拥有适合安装家庭充电桩的停车位,而美国这一比例超过70%。
在中国,大量的电动车车主不得不依赖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尽管如此,到2019年年底,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和公共充电桩的比例为17.1:1,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无法跟上新能源车用户的充电需求和增长速度。
这或许也是理想汽车的底气之一。
可以佐证的是,今年7月,李想曾被网友问到:“快速充电有没有可能在近 5 年内解决 (比如 10 分钟内可以充 500 公里的电量)? 如果这样的话公司增程式的战略是否有风险?”
李想当时表示,实现这种快充技术,预测可能会在 2030 年才能 “初具规模”,到那时增程式电动汽车不仅可以在家里实现快充,也能在外面用加油的方式补充能源。而且增程式电动汽车还能摘掉发动机,就可以直接变成电池动力汽车。
从目前来看,市场显然也接受了这种看法。
从政策中探索一条新路的李想已经规划了未来几年的路径:2022年,理想汽车计划推陈出新,推出一款全尺寸高端SUV,后续还将推出紧凑型和中型SUV以扩大产品线,覆盖更大范围的用户。
同时,未来理想汽车还将重点押宝自动驾驶,并在电子架构、域控制器、操作系统等自动驾驶的关键核心领域进行自我研发。
根据规划,在2021年、2022年,理想汽车实现相当于L3级别的导航自动驾驶——NOA;在2023年,该公司所推出的全新车型X01,将会标配能够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硬件系统;在2024年左右,理想汽车计划将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OTA到量产车上。
李想的理想很丰满!
后记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侵扰下,本来如火如荼的中国新势力造车行业提前进入“洗牌时刻”。曾经强有力的对手们折戟沉沙,赛麟、博郡、拜腾等黯然退场,途留一片唏嘘。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对此很看得开。他说,新造车势力的洗牌是必然的行业规律。在互联网时代,汽车这个传统制造业加速拥抱未来前沿技术,头部企业在更大的资源优势的加持下,愈来愈强,尾部企业的淘汰也会愈发残酷。
目前,造车新势力三巨头均有资本市场加持,资金充沛,优势明显。
蔚来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蔚来交付了3533台,同比增长322.1%,超过了去年同期交付数的4倍,是仅次于今年6月的史上第二高单月交付成绩。目前为止,蔚来已累计完成交付49615台,并在7月18日完成第50000台整车量产下线。
小鹏汽车第一辆量产车线下时间是2017年10月12日,并于2018年11月开始量产G3,2020年5月开始交付P7。截至7月31日,小鹏汽车共交付18741辆G3和1966辆P7,其中在2020年7月向客户交付了2451辆智能电动汽车,包括1641辆P7和810辆G3。
当然理想汽车也没有闲着,整体上还是实现了销量增长。但这个市场太大,变化也足够的快,造车新势力们远没有到笑傲江湖的时候,新的挑战者随时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