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被曝安全漏洞:“智能化”的背后,暗藏隐忧

贾新光汽车评论
关注

汽车智能化的背后,隐忧重重

科技的发展与“黑客”的存在,就如同黑白两面。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后道再高一丈,这么一种循环往复的状态。

早些年pc电脑、手机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但如果汽车被针对性的操控,可能对社会危害更大。

在2020年,特斯拉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汽车公司,没有之一。

截止9月2日,它的市值已达4426.56亿美元,倍杀排名第二位市值1849.53亿美元的丰田,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

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因此身价暴涨,并于9月1日超过了扎克伯格,成为了全球第三大富豪。

但同时,它也问题频发,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2020年6月份,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名特斯拉model3车主在驾驶途中,车辆突然自动提速到127km/h,一路狂飙至8公里外发生碰撞起火。

整个过程中,车主既无法减速,也无法刹车,一路上惊险避过50多辆车,最终该车主只能选择撞击土堆来进行自救。

但时至今日,特斯拉官方仍未公布这一“失速门”的事故原因。

特斯拉官方对于“失速门”事件始终保持缄默的态度不禁令人失望。不仅如此,在“减配门”以及“V3快充事件”中,特斯拉官方对于中外用户的区别对待,则更令消费者感到寒心。

如今特斯拉APP被曝安全漏洞,是极其严重的安全问题,甚至牵扯到了个人隐私。

从理论上来讲,一名技术高超的黑客便能够通过一台终端操控全世界的特斯拉,简直细思恐极。

这样一来,这个世界上存在秘密吗?

胡迪·利普森与梅尔芭·库曼共同编撰的《无人驾驶》中提出了这样的一种畅想:

如今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已经产生了许多包括个人隐私在内的道德挑战问题。

然而无人驾驶汽车则将面临更为特别的隐私问题——

车子是移动的,一旦被装配上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外加远超人类的感知与识别能力,汽车很可能成为“机器间谍”。

而滥用这种能力的可能性极高:车子能够拍下乘客,进而传输给人脸识别的软件,进行备案,采集大数据。

假设有黑客绕过了汽车的CAN总线协议,他甚至能够打破官方的监管,收集到大量的窃听素材,再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侵害个人隐私。

引人关注的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的隐私与安全性是由汽车智能化产生的、不容忽视的重要挑战。

黑客往往通过载入“病毒”,寻找系统上的“BUG”,这些病毒木马就像是潜藏于百万行代码中的蠹虫,觊觎着代码序列中的每一丝漏洞。

而事实上,电脑的操作系统,本就无法做到绝对的安全可靠。

一方面是浩如烟海的数据代码,再技艺纯熟的程序员也很难找到全部的漏洞;另一方面则是,操作系统要承受所谓故障隔离。

每一个复杂操作系统,都囊括数以百万的代码,而这些代码又负责在“工作区”里运行着成千上万的程序。

这些程序彼此连接着一个单一的二进制程序,就类似于沿着绳索登山,只要有一个倒下,所有人都会被拖倒。

但伴随智能汽车的发展,兴许会出现像我们见到的碰撞测试那样,出现车辆的信息安全评级,为我们的隐私安全装上一个防盗锁。

而这一“野望”也并非空穴来风。

现在的智能化机器人有个独特的思考模式,即“蜂巢思维(Hive Mind)”。

如果一个机器人学会了某项技能,那么这项技能就会传输到一个中央知识库,再由这一知识库共享给每个独立的机器人思维库。

相当于只要有一个机器人学会了某件事,那么所有机器都将学会,使得每个机器人都能够快速学习。

也有人称这一学习模式为“组队学习”。

相信在这样的模式加持下,机械智脑将越来越发达,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

综上所述,人们对于智能化车机安全的担忧正一步步迈向现实。这次的特斯拉APP安全漏洞事件,就已在警醒人们——没错,科技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同时它也会带来危害,我们更希望科技能够保护人类,而非变成锋口朝向我们的武器。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