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龙对比C200L,还有什么理由去拒绝亚洲龙呢?

大众侃车
关注

图文 李玮嘉

编辑 Lambor

其实直到今天,私家车在很多人眼中还停留在“奢侈品”,是炫耀财富与地位的工具,虚荣心则是最好的介质,比如30万摆在你的面前去决定一款家用轿车的话,你既可以买一辆豪华品牌的中游车型,也可以选择一款顶配的非豪华品牌混动车型,那么 “要面子”还是“要里子”?就要因人而异了。

今天,我们就分别站在理性和感性这两种对立角度,去分析一番满配的丰田亚洲龙更香,还是低配的奔驰C级更能打动人心。

THS II混动+配置吊打,亚洲龙实为理性之选

当然,我们在对比之前要限定30万的预算上下,因为这一价格区间刚好是豪华与非豪华品牌的过渡区域,所以从售价上来看,丰田亚洲龙双擎旗舰版与奔驰C 200L动感型便成为了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首先从动力方面来说,虽然中期改款的奔驰C级加入了48V轻混系统,在多数工况下也能实现熄火空档滑行,但相比之前的2.0T发动机,这一次奔驰C200L换为排量更小的1.5T发动机,账面参数和实际加速表现也同样不升反降。当然,这样的改变也是受到日趋严苛排放法规影响,令许多厂家和车型走上了电动化的发展道路。

反观丰田,它算得上在现阶段把电动化做到了极致,正如亚洲龙双擎上的2.5L THS混动发动机这样。其一,亚洲龙双擎的A25B 2.5L自然吸气发动机不单能输出131kW的最大功率,而且能够做到高达40%的热效率;其二,与之匹配的还有一套巧夺天工的E-CVT变速箱,其通过双电机+行星齿轮组的结构组合,让THS混动系统可以近乎完美的实现油电配合,从而达到高效驱动车辆。

直白的讲,亚洲龙双擎在堵车时的百公里油耗仅为5L左右。同时在电机的帮助下,它的油门响应更加迅速,低速扭矩也更为充沛,这些都是小排量涡轮发动机无法给予的。另外,E-CVT也要比奔驰的9AT更加平顺,所以在驾驶性上,亚洲龙可以说完胜奔驰C200L。

既然谈到选择家用轿车,那么配置同样尤为重要。在30万左右的价格之下,大多数人的真正顾家之选想必就是要花最少的钱,得最多的“料”。

亚洲龙旗舰版在配置上可谓一应俱全。在主/被动安全方面拥有自适应巡航、360度全景影像、并线辅助、车道偏离及保持系统等;而在车内舒适和娱乐配给上依旧诚意十足,从前排座椅通风/加热以及后排座椅加热,到后排多媒体控制,再到全车14个JBL音响喇叭,顶配亚洲龙算得上武装到了牙齿。

而价格相差无几之下的奔驰C200L就略显寒酸了,能够拿得出手的配置仅有一个尺寸略大的多媒体中控屏,就连座椅加热都没有出现在这辆低配版的豪华品牌车型之上,全车也仅有5个音响喇叭。

当然在顶配亚洲龙面前,奔驰C级并不是一文不值,更好的内饰用料和行驶品质也在同级别中数一数二,但总的来看,也许全车最“值钱”的可能就属车头的“星辉”Logo了。

综上所述,从感性角度去看,豪华品牌固然有它的“面子加成”,在亲朋好友面前能够“昂首挺胸”,但这其实更多是花自己的钱给别人看;而从理性角度去看,既然要选择一款家用轿车,那么不仅要拥有优异的品质和较高的保值率,更要让家人能够舒适得体的坐在车内任何一个座位上。这才是真正的理性之选。

精打细算,才是智美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除此之外,买车之后的用车账本一样需要精打细算。

亚洲龙双擎本就大大低于同级平均油耗的表现,只需要92号汽油就可以将它“喂饱”,而选择奔驰C级的代价则是更高的油耗以及提供95号“细粮”,所以从能耗成本来看,如果两款车同样使用10万公里的话,那么当下油价计算的话,加油的费用将会相差近乎两倍的差距。

此外,豪华车较高的高零整比一直以来都是车主们关注的话题,奔驰自然也不例外。与此同时,如今许多大城市交通环境错综复杂,日常用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剐蹭或碰撞,那么这时亚洲龙更低的维修及零配件成本将会成为又一大优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奔驰在豪华品牌市场中,其百车故障率仅为0.84%,作为最古老的汽车品牌这样的表现也是令人满意的;但不要忘了“开不坏的丰田”同样拥有超高的可靠性,其百车故障率甚至比奔驰还要低,达到0.58%。这样的成绩怎能不叫人放心?

所以综合超低的使用成本和优异的故障率成绩我们不难得出,丰田的高保值率是理所应当的,从丰田普拉多,到亚洲龙/凯美瑞,再到卡罗拉/雷凌,许多人戏称这些都算得上“理财车型”。当你站在“理性之巅”后,还有什么理由去拒绝亚洲龙呢?

不久前,北京刚刚公布一人名下只得保留一个小客车指标,此政策一出引得许多名下多个指标的人有了换车的打算,因为要想保留指标的话,他们必须要换一辆足够可靠,且性价比和保值率超高的汽车。那么近乎十全十美的亚洲龙也许就是他们的最佳之选。

其实,对于许多家庭来说,理性购车还是占据绝大多数。毕竟买车并不是为了取悦于他人,让家人乘坐时舒心,自己使用时放心,才是美好智慧生活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