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遭打假:1000km续航只是噱头?

汽车大事记
关注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

这是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说的一番话。 在1000公里续航里程成为最近新能源汽车行业关注焦点的背景下,欧阳明高的这番话显然意有所指。 在此前的一周时间内,连续有蔚来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三家车企放言称将推出1000公里续航的电池/车型,只是量产时间有所不同。 而欧阳明高的这句话,到底是在打谁的脸?

欧阳明高是谁?他是汽车行业专家中的泰斗级人物,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欧阳明高特意提到1000km续航,疑似炮轰对象至少有三个。

第一个是蔚来汽车,它是近期最先提到1000km续航的车企。 1月9日,蔚来汽车发布了全新150kWh固态电池,并声称该电池可实现50%的能量密度提升,搭载该电池的首款车型续航里程可达到1000km,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交付。 几日之后的13日,上汽集团旗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智己汽车宣布与宁德时代合作推出“掺硅补锂”电池,最大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

15日,广汽埃安发布了一张动力电池的预告图,图上显示,搭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的车型8分钟可充满80%的电量,NEDC续航里程1000km,而且“不用等到明年”,言下之意是今年即可实现量产交付,疑似呛声蔚来。当日,广汽集团A股和港股双双大幅拉升。 目前,国内纯电动车官方续航里程最高的是700多km,三家车企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争相跳出来宣称自己的最新电池技术续航最高可到1000km,似有争强好胜之意,在成为业内热议话题的同时,也让业界和消费者信疑参半。

在这个节骨眼,身为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欧阳明高站出来“打假”,表示“既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成本又很低”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很快让人联想到蔚来、智己和埃安。 欧阳明高口中说的“骗子”是谁呢? 他虽然没有具体指向任何一家车企,但最早推出续航1000km动力电池的广汽埃安自然嫌疑最大。 同样在电动车百人会论坛,在欧阳明高发表这番演讲之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曾表示,广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目前已进入实车量产测试阶段,首款搭载该电池的车型AION V正在黑河开展冬季试验,初定2021年9月批量生产。 欧阳明高在演讲中还表示,中国电池材料研究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但电池材料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长期努力。

欧阳明高是否在打广汽埃安的脸不确定,但广汽方面却坐不住了,总经理古惠南立即跳出来进行解释。

“欧阳明高的话大家要注意不要理解偏了,他说又要这个又要那个,还要便宜,这肯定做不到。8分钟快充也不光是电池的问题,也跟充电桩有关。不要把技术问题和推广运营的问题混为一谈。” 古惠南还表示,“今年1000公里续航的车肯定要出来,快充也是肯定要出的,8分钟充满1000公里,理论上是可以的。” 总结一下,古惠南的意思是,欧阳明高说现阶段无法实现的是同时满足“1000km续航+几分钟充满电+安全+成本低”四个条件的纯电动车,而广汽埃安要推出的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只满足“1000km续航+几分钟充满电”两个条件,所以广汽埃安不是骗子。 而“安全”和“成本”并未被提及。 事实上,单论1000km续航和几分钟充满电的话,以目前的技术确实可以实现,关键在于能否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同时兼顾经济性,以便更好地开进寻常百姓家,这才是难点。 古惠南提到“不要把技术问题和推广运营的问题混为一谈”,估计这种石墨烯基电池成本不会便宜,价格只会比三元锂电池更贵,安全性也尚未在实战过程中得到检验,要实现大规模普及会很困难。 在欧阳明高发言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介绍说,该公司开发的BEV电池包可以实现1000公里续航,10分钟快速充电,16年200万公里的使用寿命,基本解决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和寿命焦虑。

对于安全性和价格,曾毓群同样没有提及。 也就是说,1000km续航理论上可以实现,但可能要牺牲成本甚至安全性,这个代价太大。 生命面前,安全性高于一切,而成本则影响能否大规模普及应用。不能满足“安全”和“成本”两个条件的1000km续航,其噱头意义远大于实用价值。 另有专业人士表示,8分钟快充是大家都能实现的技术,并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关键在于这个时间是指给电芯充电的时间还是给电池包充电的时间,以及给多大的电池包充电。 超高续航动力电池的推出需要与之匹配的充电桩支持,现有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能否匹配如此高续航的动力电池,也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