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某种意义上,与华为全面转向智能汽车一样,百度造车是一重符号。这重符号承载的现实意义,本质上说,是人类产业经济与科技史随机选择的结果,无论成败、不问东西,甚至已不以任正非或李彦宏个人意志为转移。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或许还意识不到这重符号的涵义。对此,我们不妨回顾下2020-2021岁末交接的两三个月里发生的几起标志性事件:
11月3日,大众电动车平台MEB首款在华车型ID.4正式发布(详见《大众电动车来了:传统巨擘反扑中国造车新势力》);
11月中旬,数据显示,电动车配套芯片成为全球芯片产业的新基石(详见《芯片战争2020:军备竞赛跨入百亿美元俱乐部》);
11月下旬,华为宣布All in智能汽车(详见《余承东再执剑》);
12月下旬,苹果造车消息全面发酵(详见《苹果造车:一场没有惊喜的心智战争》);
12月下旬,宁德时代市值正式超越中国石油;
1月1日,特斯拉平民级战略车型——国产model Y正式发布(详见《Model Y启示录:你必须说出新的东西,但它肯定全是旧的》);
1月11日,百度与吉利汽车联合宣布共同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
正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结合起过去一年造车新势力们的预热式表现,这一连串覆盖中美欧三个大陆科技或汽车巨头的碎片化信息,正在拼合成全球科技产业未来10年的一条中枢主线:以智能汽车为核心的智能化经济时代。
更为具体的来说,这既是智能汽车皇冠上的明珠——自动驾驶技术决赛圈的开端,也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之战的启幕,更是新一轮国别级科技高地领导权角逐的开场。
回归至本文首段,这场战争中,之所以华为与百度会为我们视为“符号”,以下这张图更胜千言:
图1:谷歌、百度、华为与苹果自动驾驶相关专利强度比较。资料来源:Patentics
谷歌、百度、华为与苹果为代表的“第四类玩家”,是迄今全球产经业界内除特斯拉之外,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维度铺陈时间最长、核心专利技术积累最为密集的4家公司。从2010年代初期的持续研发投入直至今日风云际会,这些符号的诞生,可谓自然选择的结果。
以百度造车为代表,在此框架下审读这些符号,方能还原其所表彰的底层逻辑、价值预期以及细节寓意。
01
符号
【1】国家竞争需要:碳中和时代,中国与欧美的“智能化”抢跑。
首先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把智能汽车上升到国家高度的宏大叙事维度?
这其实是个常识:来自当今全球主流话语体系的一个共识是,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碳中和”时代。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全球工业社会一直依赖内燃机汽车,现在则是摆脱燃效的魔咒、利用“电效”重新打造自己之时。具体到2021年,正是“电效元年”。
站在电效元年瞭望全球第一大工业化产业——汽车产业未来十年格局嬗变,将从“电动汽车”升级成为“智能汽车”。作为类比,我们可以去回溯当年手机是如何从“功能手机”升级为“智能手机”,并进化出一个十倍于前者的经济生态的。我们仍不难预期,智能汽车还将是一个至少十倍于智能手机的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将带来以智能汽车为核心的经济形态重塑与升级,现实趋势驱动下,以国别为单元的汽车智能化浪潮一触即发。
值得庆幸的是,不同于手机半导体领域直到被卡了脖子才追悔莫及,在智能汽车的未来竞争上,中国的企业群已经和美欧同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众所周知,无人驾驶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美国加州由于科技巨头和独角兽云集,成为全球无人驾驶最为领先的地区。根据DMV统计的无人驾驶技术在加州2019年测试结果,先不论领先性,参与企业名单就很明显分为两个阵营:以百度、小马智行、滴滴、景驰科技、上汽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以谷歌、奔驰等为代表的美欧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百度无人干预里程数甚至位居全球第一。
图2:无人驾驶技术在加州2019年测试结果,即开多少英里需要人工干预。资料来源:DMV
围绕智能汽车的国别间科技暗战,冲锋的将士仍是企业,而“软硬一体”式科技巨头注定将成为这场战争的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