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汽车续航已达1000km,您还会有续航里程焦虑吗?

车市谈
关注

你有没有想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很多新能源车的纯电续航里程能轻松达到800公里以上。到那时候,你还有"里程焦虑"吗?

其实,除了出租车、网约车等营运车辆,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我们99%的用车场景都是几十公里的短途出行,极少单程达到几百公里。如此看来,目前主流电动汽车的续航水平已经远远可以覆盖消费者99%的用车需求。

但是,很多人买车就是为了出行的便利性,甚至是为了出行有份安全感。电动汽车尽管只有1%的场景不能覆盖,但就是这1%的不确定性,会被放大,影响整个购车决策和使用体验。

200km续航可以满足80%的场景,300km续航可以满足90%的场景,400km续航可以满足95%的场景,500公里可以满足98%的场景,1000km续航可以满足99%的场景,但无论续航如何提升,电动车还是无法满足100%的用车场景。

因此,焦虑的源头是不确定性,只要不确定性存在,焦虑就会存在。

不可否认,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单次里程的加长,减少日常充电次数,整体感受还是会更爽的。里程越长,自行活动的半径就越大,用车的心理负担就会越低,体验和幸福感就越强。

另外,续航越长,充放电一次的循环所用时长更长,单位时间内充电次数变少,电池的寿命会更长一点。

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提升,会降低不确定性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但是并不能消除。这和手机是一个道理。

以前诺基亚可以十几天超长待机,就是正常使用至少也能撑过两三天。但那时几乎每个出远门的人都会带充电线,或者一块备用电池。现在的智能手机,玩上半天就没电,但很少有人会特意带个充电宝。

这是因为,以前各品牌手机的充电线不兼容,很难借到同款。而现在,大家不仅很容易借到同款充电线,共享充电宝也是随处可借。同样,对于新能源车,"里程焦虑"的根源不是续航,是充电网点密度和充电速度。

假如,你随便去哪里,附近不远处都有充电桩,充电5分钟便能开车2小时,你还会在乎你的续航是600km还是1000km吗?

无论我们买什么车,都不会完美,即使燃油车也是这样,可能噪音大、动力响应慢、油价贵、牌照贵等。要完全消除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就要做到像燃油车一样的体验,那是不是我们需要建设大量的公共快速充电桩?

其实,未必是这样。

油只有加油站有,电每家每户都有,按照加油站的思路来建设加电站,是不靠谱的。那么,什么样的充电基础设施可以解决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

参考手机,解决手机续航焦虑的不是手机电池容量的增大,而是一个叫做"充电宝"的东西。电动汽车也是一样。未来的电动汽车一定是多方主体参与的基于用车场景分布式的补电方式,如车库、公共停车场、商场、写字楼、高速公路等多场景提供方便充足的补能方式。另外,换电也是一种值得探讨的补能模式。

因此,在考虑充电基础设置的获取容易程度以前,续航里程焦虑还会普遍存在。要想消除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就需要车企、各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者和社会管理者,以及逐渐成熟的消费市场共同进步的结果,而不是车企不断推高续航里程或者无休止地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就能够实现的。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