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豪言背后:新能源销量环比暴跌及智能化“过度投入”的质疑!

氢财经
关注

文|梁华梁

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称:2025年,长城汽车将实现年销售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80%、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的目标。但豪言背后,是新能源销量环比暴跌,还有对其智能化“过度投入”的质疑。

不久前,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在公司的2025战略发布会上放出豪言,称到2025年,长城汽车将实现年销售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80%、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的目标。

此话一出,立刻引发市场的热烈讨论。

诚然,在传统汽车行业向新能源领域加速变革这一关键节点上,长城汽车无疑是表现最好的车企之一。

从其4000多亿元的市值也能够看出,市场对长城汽车近一年来的表现颇为认可。

不过,考虑到2020年长城汽车营收刚过千亿,总销量120万辆。也就是说,在接下来5年里,长城汽车的营收、销量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要超过43%、27%。

长城汽车放出如此豪言,真的靠谱么?

【激进的2025战略】

长城汽车的2025战略目标显然过于激进。

从销量方面来看,2020年全年长城汽车的销量为111.16万辆

也就是说,想要完成2025年400万辆的销量目标,长城汽车在未来5年时间内销量增长26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

但现实情况是,2016年-2020年,长城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07.45万辆、107.02万辆、105.3万辆、106.03万辆和111.16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26.01%、-0.4%、-1.6%、0.69%和4.84%。

如此看来,长城汽车完成这样的销量目标,难度很大。

营收方面,2020年全年长城汽车录得营收1033.08亿元。

而要想实现超过6000亿的营收水平,长城汽车从今年开始,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2%。

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资料显示,2016年长城汽车营收达986.16亿元,但自2017年来,其营收基本保持在1000亿左右。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汽车的口气更大。

数据显示,2020年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5.74万辆,同比增长55.26%,销量占比为5.27%。

要想实现2025年销量占比80%,则意味着,长城汽车5年内需要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54.75倍,年复合增长率需要达到120%以上,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诚然,长城汽车的销量在今年得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公司销量51.75万辆,同比增长65.3%。

但这一成绩是建立在去年受疫情影响,长城汽车一季度销量大幅下滑的基础之上。

考虑到为了“达标”,今年全年长城汽车需完成148万辆的销量目标。而51.75万辆的销量只是全年目标的35%。

在全球芯片供应持续紧张的大环境下,长城汽车真正的考验还在下半年。

【新能源布局遭遇怀疑】

2020年,可谓是智能电动汽车元年。

不仅资本市场迅速点燃了对电动汽车的热情,车企也审时度势,加快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

这其中,就包括长城汽车。

在新能源方面,长城汽车主打欧拉和沙龙两个品牌。

欧拉定位于高性价比、入门款,沙龙则聚焦于高端新能源汽车。

也正是凭借这两个品牌,长城汽车实现了在新能源整车领域的布局。

鉴于长城汽车向新能源领域的积极进发,资本市场也“毫不吝啬”对于长城汽车的看好,4000多亿元的市值就是最好的回报。

既然尝到了新能源领域的甜头,长城汽车自然要把这个新能源的“故事”讲到极致,2025年320万的销量就是明证。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要无情打脸。

当长城汽车口出豪言之际,旗下唯一已经量产的新能源品牌欧拉的表现却不及预期。

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前5月,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41804辆,其中欧拉的销量为41756辆。

分月来看,欧拉4月销量7476辆,同比大幅增长323.57%。但在5月,欧拉的销量为3597辆,较4月锐减51.9%。

欧拉销量的环比竟然出现暴跌,未来市场销售前景还有待观察。

除新能源汽车外,长城汽车还在三电领域加快布局。

尤其是在氢能源方面,长城汽车在今年发布了氢能源战略,目标直指“全球氢能源车企第一品牌”。

近年来,长城汽车在氢能源技术研发方向投入颇多,但问题是,目前全球氢能源车产业发展并非主流,商业化成果更是非常有限。

因此,长城汽车在氢能源上的重金投入是否有能够得到相应的所回报,也令人生疑。

【新故事:智能化的“过度投入”】

除新能源领域之外,长城汽车还希望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进发。

也难怪,毕竟资本市场对于长城汽车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已经在市值上兑现了“看好”。

长城汽车需要寻求下一个“故事”,方向无外乎两个:一个是自动驾驶,另一个就是智能汽车生态。

事实也证明了长城汽车的紧迫心里。

就在2025战略发布会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9日,长城汽车正式对咖啡智能进行升级。

所谓的咖啡智能2.0,既以“智慧、智联、智驾”为开发导向,包括1个智能中枢+1个强大基石+3大智能升级。

具体的内容,氢财经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既长城汽车要玩智能化、要搭建智能出行生态,就得大规模砸钱。

长城汽车也明白这个道路。

2025战略就提到,在研发费用方面,未来五年,长城汽车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元,相当于每一年长城都要花掉200多亿。

如此大规模的投入,连智能化属性更足的蔚来、小鹏,甚至是特斯拉都要望尘莫及。

资料显示,2021年蔚来汽车的研发费用仅为50亿,小鹏汽车只有蔚来的一半,而特斯拉今年一季度也只有42亿元人民币。

但现实情况是,智能化的故事并不好讲,智能汽车生态故事更是因涉及多方利益,落地推进都困难重重。

在长城汽车之前,不止有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锐造车势力涉足该领域,更有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巨头加强了布局,这些竞争对手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财力上,都是长城汽车无法比拟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连特斯拉的马斯克都承认了,自动驾驶的开发比想象更难,那作为传统车企出身的长城汽车,又会遭遇到多少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故事讲完了,智能化、智能出现生态的故事还没有什么眉目,长城汽车就再次“过度投入”,假如在方向上出现错误,几年的时间、几百亿元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这个道理,长城汽车肯定也懂。

只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不是未来潜在的损失,而是市值的进一步美化。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