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明年三月到期的债务,却被债权人提前挤兑,恒大有钱偿还这1.3亿元,却不能助长挤兑之风。
文丨梦萧
BT财经原创文章
恒大又一次火了,不过这一次助力恒大上热搜的不是他们眼中的“无良自媒体”,而是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法院支持广发银行的申请,对恒大地产和恒大地产子公司恒誉置业进行1.3亿元的财产保全,恒大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辟谣声明,并声称将已发起诉。
和以往一样,每每传出资金紧张的时候,恒大股价都会出现大规模动荡。此消息一出,恒大所有股价均遭受打击,股价跌幅最大的是恒大汽车,为15.53%,跌幅最小的恒大物业也有7.73%。从市场表现来看,因为今年连续多次传出资金紧张传闻,中国恒大股价遭遇滑铁卢,累计下跌超30%。
恒达还有另一件麻烦事。许家印给予厚望的恒大汽车,目前仍处于投入期,短期内是不可能盈利的,有媒体披露恒大近5年来,在造车上总计投入高达2854亿元,和一般新能投入200亿元就能见成效不同,即便投资如此多的资金,恒大造车仍然存在概念之中,想要依靠恒大汽车翻身,起码在数年内是不现实的。 在消息曝出后,股价最受影响的就是恒大汽车。因为恒大造车多年并未投产,已经被市场质疑是“与乐视造车划为一类”。与股价最高时的72.45港元相比,恒大汽车市值已经缩水八成。
1
债务未到期,恒大有点冤
1.3亿元对于一度登上中国首富宝座的许家印来说应该不是难事,说许家印还不起1.3亿元,估计都没人相信。但是因为这1.3亿元债务,让许家印瞬间蒸发了21亿美元。需要强调的是,前面的1.3亿单位是元,而后面的21亿单位是美元,许家印这次真亏大了。 对于外部围绕恒大集团的各类资金流动性紧张传闻,恒大集团于6月底对外宣布,恒大的有息负债已经缩减至大约5700亿元,和去年最高的8700亿元相比,减少了3000亿元左右,债务一年减少34.5%,实现了6月初许家印提出的“至少一条红线变绿”的目标。 回望2021年3月的恒大业绩发布会,许家印当时提出对未来三年的降档计划:2021年恒大实现现金短债比达到1以上,2022年恒大将资产负债率降至70%以下,全面达到监管要求,实现“三条红线”全部转绿。 地产分析师王一然认为,从恒大2020年营收状况来看,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均超过相关部门“三道红线”的硬性要求,且恒大把摊子铺得太大,加上近期多次曝出资金紧张等传闻,导致外部融资渠道受限。恒大上半年销售数据不错,才稳住了局面。
不过相比竞争对手,恒大的业绩增幅明显偏低,去年恒大同期也位居第二,和排名第一的碧桂园销售额仅有235.2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拉大到702.6亿元。恒大同期的销售增幅仅为2.11%,碧桂园同期增幅走高至14.5%,不仅未能缩小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反而被对手越甩越远,身后的万科在王石出走后经过短暂动荡期调整,也开始对行业第二的位置虎视眈眈,同期实现增幅11.6%,差距由107.9亿元缩小至13.5亿元,对于、这样的体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差距。
对恒大不利的是,恒大的在售和待售项目多数位于三四线城市,回款去化难度相对较大,目前来看,恒大债务的偿付更多依赖于销售回款,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死结,短期内恒大很难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或许是增幅太低,被前面企业甩开,被追赶者追上动摇了债权人的信心,才有广发银行债权未到期就起诉的先例。 本次广发银行宜兴支行在债权尚未到期就急于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恒大的不信任,广发银行和恒大的借款协议中规定销售率达到70%必须还款。如何证明恒大已经达到销售70%的前提成了争执的焦点。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发表声明的当天,恒大就把1.3亿元的借款给还了,看来恒大并不是没有钱。广发银行“不讲武德”,让恒大和许家印都遭受了巨大损失,恒大为了这1.3亿元债务,导致市值大量蒸发有点冤。
2
挤兑之风不可取
仔细梳理一下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本质上看这是一起提前挤兑的企业互信问题,属于债权人的违规提前抢跑。 按常理来说,银行在意识到债务人的偿债风险或者债务人有违反贷款合同的情况下,明确的理由或者依据才能要求债务人提前还款。在债务人明显有偿还能力且经营良好的情况下,不能主观臆断债务人存在风险就要求提前还款,这是契约精神的一种体现。 即便合同中真有销售70%就必须还款的规定,也应该先沟通和解,而不是直接挤兑,目前来说,不管是恒大还是碧桂园、亦或者万科乃至所有的房地产公司,所有的债权人一旦都形成挤兑,都会出现大危机。而一旦形成挤兑效应,其它银行纷纷效仿,对企业对行业都是灾难性的打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上次三棵树公告讨债成功后,给众多债权人起到了示范作用,也让很多债权人知道,恒大要想证明自己不差钱,资金链良好,就必须做到有债就还,这是一种非常态的逻辑,也把恒大逼上了有债及时还的尴尬境地。 有一就有二,才有广发银行的仿效,利用公众和舆情力量进行软暴力讨债,甚至连法院都支持这样的判罚,只是许家印久经商场,他比谁都明白,此风绝不可涨,一旦形成新一轮的挤兑潮,恒大将置身万劫不复的境地。于是他只能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 已经有乐视的前车之鉴。当时春风得意的贾跃亭忽然接到招商银行申请财产保全的裁定,冻结了12.37亿元的资金,虽然贾跃亭第一时间就还了这一笔钱,但招商银行的这次财产保全申请开了头,引发诸多债权人的效仿,随后引发的挤兑,迅速把乐视网拖入了深渊,这成了贾跃亭流亡美国的导火索。 恒大遭受了巨额损失,广发银行也不是赢家,他们提前“抽梯子”的挤兑行为,对自己的品牌是种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对恒大这样的大客户,这种损失可能远远超过1.3亿元的实际损失,是在众多大客户心中形成爱挤兑的恶名,如果广发银行不能拿出明确且合理的理由,他们多年经营的品牌形象将会因此而坍塌。角色互换一下,如果广发银行的所有定期存活大客户都提前去广发挤兑,广发一样不能幸免于难。
不管最终是和解,还是其他方式结束。恒大和广发银行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只是广发银行不清楚的是,恒大就在5天前发布了一则耐人寻味的公告,据地产消息人士透露,恒大将在月底董事会上讨论特别分红计划,具体怎么分,没有细说,但根据以往恒大分红的力度来看,不会太少,毕竟近三年的分红分别是186亿元、84亿元和20亿元。 这场讨债风波直接导致所有跟恒大有关的股票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跌幅,恒大在资本市场的信心降到了历史最低点。1.3亿元债务目前看恒大是有能力偿还的,广发银行如此心急讨债或许另有原因,但是两者更应该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