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中醒来,遇见奔驰S级的变与不变

双簧线
关注

PART 1

在试驾S级的不久以前,奔驰发布了加速电动化的战略,从“电动为先”向“全面电动”转型。我想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全新S级轿车极好的注解:时代,真的变了。

有些东西会因应时代而不断嬗变,也有些东西并不会。电动化将改变汽车的能源形式,智能化将改变汽车的驾驶方式,但是无论燃烧汽油还是消耗电能,无论由人类驾驶还是交由车辆自主控制,汽车始终还是一件复杂的工业产品,仍然可以被世界各地的工程师打造成千万种模样。

奔驰S级从1951年诞生以来,一直都扮演着旗舰车型的角色,无论对奔驰品牌还是对整个汽车工业,S级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每一次更新换代,S级都会吸引万众目光,新品的每一处细节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接受人们最苛刻的审视。

我相信,一定有人至今还没能接受W223的设计风格。的确,这可能是S级70多年来风格变化最大的一代,和W222之间有着明晰的区隔。但正如开头说的,时代变了。S级既然是奔驰的旗舰,那么以全新面貌示人就是必须的,因为S级“变成”什么样子,意味着梅赛德斯-奔驰“将要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引领者的责任和义务。

PART 2

不过对S级这样拥有丰厚历史资产的车型来说,创新的基础是传承。人们常常对奔驰S级的豪华质感津津乐道,容易淡忘S级在汽车安全领域一直以来的先行者形象,或者说“安全”本就是S级所定义的豪华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从贝拉·巴恩依的安全溃缩车身,到ABS、ESP、BAS这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电子辅助系统,以及安全气囊的普及应用,这些都是S级发展历史中值得一书的闪光点。在这个汽车安全“武装到牙齿”的时代,S级还在不断进化,后排正面安全气囊、实景穿越平视显示系统、侧面碰撞预警……S级的车主通常身份不凡,那么在安全这件事情上如何精进都不为过。

不过S级的用户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以中国为例,S级车主的平均年龄是全球范围内最低的39岁,换言之一半车主是80后。这样的事实可能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的确有一点扎心,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S级的确需要做出更多改变。

大尺寸的车内屏幕和车外的“流星雨”大灯足够抓人眼球,但是流光溢彩不是S级的全部。在必要的车身尺寸下仍然是极具辨识度和气场的外观,车厢内的每一处材料和工艺仍然是业界顶级水准。

当然,科技的进步让S级可以用更多的手段来呈现豪华质感。氛围灯和柏林之声音响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奔驰元素,在S级身上263个LED光源让氛围灯的照明效果提升了10倍,柏林之声4D环绕音响不仅有31个扬声器,还配备了8只振荡器,无论是低音贝斯还是交响乐的鼓点,都可以在座椅椅背内同步带来身临其境的共鸣,让触觉和听觉融为一体。

PART 3

在一台S级上,最享受的是在前排开车还是后排坐车?这个问题是不是有一点无厘头,S级难道不就应该坐在后排好好享受吗?如果没有试驾过W223,我想这完全没有任何悬念,但是正如设计风格的改变那样,W223可能是S级迄今为止最适合驾驶的一代。

这一方面得益于整个座舱氛围的变化,裸眼3D仪表、OLED大屏、77英寸抬头显示,这些都让驾驶席得到前所未有的关照。同时后轮转向系统的引入让整车的转弯半径大幅缩小,高速工况下的转向灵敏度也有显著提升,驾驶特性上S级已经非常接近一款中大型轿车。

驾驶辅助科技则是另一项大幅提升驾驶席待遇的装备,绝大多数时候你事实上只需要把双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把控制权完全交给车辆,而且司机甚至都不用担心这会引起后排乘客的抱怨,因为即便在走走停停的市区,S级的起步和停车过程都能在不经意间完成,对油门和刹车的控制十分接近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当然,说了许多和驾驶有关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后排有任何不妥。相反,在试乘过程中我睡了有生之年在汽车后排最踏实最深沉的午觉。作为一个在交通工具上几乎无法入睡的人,S级后排的一键躺平模式实在是比洲际航班的公务舱更有助眠功效。虽然理论上座椅并非100%完全躺平,但是它的确就是比全平躺的飞机座椅更为舒适。

当我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有些恍惚:奔驰S级究竟是变了,还是没变。毫无疑问这是迄今变化最大的一代S级,但是当你体验过新车之后,又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熟悉,足以让我淡忘当初官方照片刚发布时,人们眼中的不可思议。

这大概就是S级的传承和创新吧,新与旧,过去与未来,传统和前卫,无时无刻都交织在一起,让你必须同时用看似对立的两个关键词去评价他。

- END -

文丨令闻君

?本文版权归“双簧线”所有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