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车的时代风口下,格力们二度进军汽车市场的逻辑是什么?

谈擎说AI
关注

近日,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在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直言道“新能源汽车是带轮子的家电”。这句话似乎道出了家电巨头们下场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原因。不过吉利的李书福也曾说过: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但是后来吉利进入汽车行业过程中却走了不少弯路,对于创维来说,这是不是一种隐喻?

九月初雷军带队的小米汽车正式成立,但在更早的5月份,美的在合肥便举行了一场有关新能源汽车新品的发布会。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在手机市场屡屡碰壁的格力,通过司法拍卖并购的方式,将银隆新能源收入麾下,由此也踏上了造车之路。

造车,家电巨头们的“救命稻草”?

那么在造车的时代风口下,家电企业二度进军汽车市场的逻辑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能源汽车会是家电企业们苦苦找寻的第二增长曲线吗?

从家电到造车,IOT时代下技术和场景外延

从目前来看,国内的头部家电企业如格力、美的、海尔、海信、创维和小米等都已经切入了新能源汽车赛道。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都是造车,但各家企业切入的角度和造车逻辑并不相同。

在谈擎说AI看来,目前家电企业造车主要分两派:一是技术导向派;二是场景导向派。

1、汽车零部件的技术派:以美的、海信和格力为代表。

对于有过一次造车失败经历的美的而言,这一次瞄准的对象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三电”系统,即电机、电控和压缩机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线涉及电机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和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等。

有趣的是,今年3月海信斥资约13亿元人民币,控股日本三电控股株式会社,同样打算在新能源车空调压缩机和整车热管理技术等细分领域发力。

今年4月,格力电器公开了一项名称为“一种铁芯冲片、定子铁芯、电机及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据专利介绍,该技术应用于永磁电机领域,而永磁电机一般被用于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如此看来,格力造车的思路在短时间内大概率也是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入手。

其实不难发现,美的等家电巨头们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切入汽车领域,更多是在自身核心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对准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某一细分弱势环节进行对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在谈擎说AI看来,家电企业从汽车零件赛道切入“造车”风口,对车企而言,一方面“跨界者”的出现或许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新能源汽车国产全产业链生态构建。

我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在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高比能量电池、车用芯片、高速轴承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方面还存在“卡脖子”问题,行业对在细分领域拥有专业顶尖汽车零部件技术的市场需求极大。如今这一大批想要从关键零部件“弯道超车”的造车新玩家恰好补齐了这份市场缺口,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更快地进入技术变革的“深水区”。

另一方面受华为芯片被制裁的影响,我国在政策方面对被“卡脖子”的底层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美的们从汽车关键零部件入手,或许会受到部分政策红利,这对冒着风险下场“造车”的家电企业们来说同样是一大利好。

放眼世界来看,在国际上已有不少家电企业通过以点破面的打法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如,韩国LG电子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兰Bolt提供核心组件;松下与特斯拉合作,为Model 3提供动力电池;西门子则是提供汽车机电等相关产品。如今看来,家电企业转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道路是走得通的。

2、驾驶场景赋能派:海尔和创维为代表。

从海尔目前的战略布局来看,与其说“造车”,不如说是“造场景”。作为拥有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的海尔,在智能生活场景生态领域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因此海尔“造车”更多是通过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连接汽车制造相关企业,把车和家两个生活应用场景智能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

对创维来说,创维已经推出了两款整车ET5和EV6,但在新能源智能汽车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创维并不占优势,因此只能在车载驾驶场景上寻求更多差异化表现。

目前创维汽车在驾驶场景的发力点同样是车家互联,不过创维汽车的创新点在于更加关注驾驶人员的血压、心率等健康功能,同时配备了专利睡眠座椅,让汽车成为用户的第二睡眠空间。

虽然华为和海尔、创维们都是造车赋能派,但华为是在智能汽车基础架构上技术赋能,比如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核心自动驾驶、车联网、芯片等基础智能化领域。而海尔和创维则更多是在华为和车企搭建好的车载智能化地基上,从企业自身核心的智慧家居场景出发,建造并打通原有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之间的IOT场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场景赋能。

在谈擎说AI看来,家电企业从场景出发切入“造车”领域,一方面是在押注IOT时代智慧家居的终端入口;另一方面更多还是因为汽车这个空间和场景可以完美融入智慧家居场景,对家电企业来说,未来必将是万物互联的智慧家居时代,而家电企业的竞争将不再是单品竞争,而是完整的生态竞争。

IOT时代的智能汽车将不再是单独割裂的出行工具,更多是作为智慧生活场景的多元化延伸,若缺失了汽车出行场景,家电企业智慧家居的场景版图将出现巨大缺口。

SWOT态势分析法下,看家电造车的未来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曾指出所有不断保持增长的大公司,共同特点是保持三层面业务的平衡发展:第一层面是拓展和守卫核心业务,第二层面是建立新兴业务,第三层面是创造有生命力的候选业务。

如今家电企业再次“染指”汽车行业,其背景与当年有些相似。新能源智能汽车在政策的引导下,得到了资本和市场前所未有的重视,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增速迟滞,家电行业陷入了增长天花板,“造车”自然又成了家电巨头们获得第二增长曲线的最佳领域。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魯克说:“动荡时代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延续过去的逻辑做事”。从当年家电企业造车的失败经历来看,其存在一个被人所忽视的痛点:那就是缺乏对行业环境、市场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和研究。

在谈擎说AI看来,通过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SWOT态势分析法,或将提前看到家电造车的未来。

S (strengths)和W (weaknesses)即家电企业造车的内部竞争优势和劣势。对于美的们来说,一方面自身并非是造车0基因,当年失败的造车经历为今天的下场造车积累了更多经验和教训,同时也更了解B端用户的市场需求,这些都是其他造车新势力所不具备的经验优势。

另一方面前边提到家电企业造车,更多是IOT时代下技术和场景外延,也就是说如今的家电企业们多是从自身的技术或场景优势出发,专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细分领域,集中资金和精力做好汽车产业链上的一颗“螺丝钉”。这种以点破面的打法,实际上风险更小且更容易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但客观来讲,家电企业们实际上已经错过了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第一波市场大潮,入局发力时间较晚或成家电造车最大掣肘。虽然家电企业有着稳定的资金技术支持,但一步慢步步慢,与博世、大陆、德尔福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相比,家电企业“造车”面临着极大地技术、品牌和市场等压力,想要在短时间内“弯道超车”并非易事。

O (opportunities)和T (threats)即家电企业造车的外部机会和威胁。正如上文提到的,新能源汽车作为IOT时代出行场景的重要部分,其实可以融入智慧家居场景,实现车家互联的生态赋能,以智慧家居的入口存在,这或许才是家电企业布局智能汽车的深层目的。

当然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扶持,对下场“造车”的家电企业来说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外部助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车家互联实际上还远远不能成为智能汽车的的核心卖点。从行业角度来看,只有当驾驶车辆达到自动驾驶技术的L4、L5标准,将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以后,汽车才会从单纯的出行代步工具进化为内容生态场景平台。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整体上还处在L2到L3的过渡期,也就是说驾驶场景生态内容化的实现,实际上要看自动驾驶技术能否实现质的飞跃,但技术的跃迁往往充满着不确定性,驾驶场景内容化、智能化的未来自然也变得扑朔迷离。

写在最后:尽管此次家电企业“二度造车”的逻辑比以往更加地谨慎理性,但“造车”始终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不过对于已经“走投无路”的家电巨头们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

对于已经“上车”的家电企业来说,未来究竟是重蹈覆辙还是喜获新生,一切还需交由时间来见证。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