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10月成绩单:蔚来交付量环比暴跌65%

猎云网
关注

11月2日报道(文/八千)

11月1日,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等造车新势力陆续公布了10月的交付数据。

小鹏汽车单月交付量再度破万,达到10138台,交付数量位居第一;哪吒汽车超越理想汽车,交付7649台,位居第二;蔚来汽车受生产线改造影响,交付量环比暴跌65.50%,与此前外界猜测的10628台相差甚远,仅为3667台,暂时跌出前三行列;零跑汽车10月累计交付3654台,同比增长256%,交付量略低于蔚来汽车。

蔚小理阵营几家欢喜几家愁

月交付万台,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是一道“分水岭”,也是衡量新能源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作为本月唯一交付量破万的“榜一”玩家,同时也是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破万的新势力厂商,小鹏在11月1日一大早就公布了交付数据。“战报”显示,小鹏P7交付6044台,同比增长187%,中期改款的小鹏G3i交付了3657台,刚上市的小鹏P5交付437台。

受强势数据影响,当日,小鹏汽车美股收涨2.7%,达47.29美元,市值达到409.81亿美元。

理想成绩平平,10月交付量较9月仅有小幅度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107%。但在蔚小理阵营中,理想是唯一一家月交付量不曾突破万台的厂商。

8月,理想凭借9433台交付量一跃成为“交付冠军”,当时,市场对理想的期望值很高,认为其很快就能实现月交付破万。但是9月,其交付量一下子跌回了7000台的量级,10月环比仅增长7.82%,稍显后劲不足。11月1月,理想汽车收盘价为32.34美元,跌0.89%,市值为334.03亿美元。

身处造车第二梯队的哪吒奋起直追,在9月、10月的交付量均超过理想。

理想交付量

蔚来10月的成绩已经不能用惨淡来形容了,几乎是“膝斩”了,3667台的交付数据让市场大跌眼镜, 环比暴跌65.50%,9月销量破万的喜悦荡然无存。

尽管如此,蔚来的股价却是三家公司中涨势最猛的。11月1日,蔚来收涨3.63%,股价为40.84美元,市值为669.22亿美元。

究其原因,媒体“深途”援引投资人称“大家会把这三家公司看成同一类标的,它们本质上并无实质区别,更可能影响它们股价走势的,反而是大哥特斯拉的情况。”

除了关注当月的总交付量,单款车型的交付量也值得关注。

理想ONE的表现是最强势的,其次是小鹏P7、蔚来ES6。

数据显示,1-10月,理想ONE累计交付量62919台。截至今年10月底,该车型历史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同时也创下了国内造车新势力最快单车型破10万台的纪录。

根据深途整理的三款车型的交付数据,理想ONE的交付表现一直都很不错,在今年2月、5月险些被反超之后,理想ONE交付量均出现大幅增长,不过9月被小鹏P7反超后,其交付环比增长不及此前。与理想、小鹏的你追我赶相比,蔚来ES6从7月开始的表现确实不太理想。

图源:深途

另外补充一点,小鹏G3的升级款G3i正是小鹏连续两月交付量过万的“秘密武器”。

卖车容易交车难

尽管交付量并不理想,但理想和蔚来的订单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理想10月订单情况保持高位,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透露,10月份理想ONE新增订单数量超过14500单。

无法交付主要是受毫米波雷达芯片短缺影响。沈亚楠表示,目前正在和供应商全力合作恢复毫米波雷达的供应,尽可能地缩短用户提车等待周期。

蔚来则表示,本次交付量下滑主要受到生产线改造影响,10月新增订单不受影响,且创下历史新高。

换句话说,造车新势力们并不愁卖不出车,而是暂时造不出车。

对于10月交付量“暴跌”, 蔚来汽车在10月底就曾给外界打过“预防针”,其在“关于近期车辆交付的说明”中提到,江淮蔚来合肥制造基地生产线完成阶段性升级,为新车型的导入和产能提升做好了准备。由于生产线的改造升级需要停线,因此10月份的生产计划受到了影响,部分计划于10月交付的车辆订单将晚于原计划交付。

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表示,生产线进行阶段性升级,相当于只满负荷工作了10天,因此用于交付的车辆不够。据悉,目前该产线已经恢复生产,可想而知交付量也会逐渐恢复。

秦力洪表示,生产线改造的目的之一就是兼容ET7准时上线。据悉,ET7将于明年第一季度交付。

事实上,蔚来在今年8月就因为供应链被“卡了脖子”。据报道,受马来西亚疫情和南京疫情影响,芯片和部分零部件供应不足,导致交付量创下半年新低。而8月的订单就积压到了9月,为了尽快交付,蔚来加班加点,这也是蔚来一举刷新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单月交付量的原因之一。

而冲进造车新势力交付榜单前五的零跑汽车汽车也是如此——行业芯片短缺以及工业限电,对部分供应链产能带来一定程度影响,零跑汽车10月交付量不足当月订单量的三成。也就是说,其订单量同样较为可观,颇有厚积薄发之势。

今年7月,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朱江明还曾喊出“三年超越特斯拉、2023年进入造车新势力Top 3、2025年80万辆”的响亮口号。未来,蔚小理的格局是否会再度变化,暂未可知。

但目前来看,新势力们势必要先解决供应链带来的困扰。

来源:猎云网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