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新能源商用车企业前晨汽车科技,获近5000万美元B轮融资

创业邦
关注

在商用车领域,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融入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还将为从业者带来更深刻的价值。

创业邦获悉,近日,智能网联新能源商用车企业「前晨汽车科技」宣布获得近5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创世伙伴CCV领投,老股东光速中国继续加持,启元资本等多家机构共同跟投。继去年9月融资后,前晨汽车科技再次获得多家国内知名投资机构肯定。

前晨汽车科技创始人&CEO黄晨东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可进化纯电物流车iC1的研发生产,该车型预计将在2022年底推向市场。与此同时,公司将着手研发大容量电池,以满足冷链及城际运输供电需求。公司已有的自动驾驶、市场拓展团队也将进一步扩充,助力全线产品商业化落地。

01

2020年4月,前晨汽车科技进入筹备阶段。团队最初曾拿下政府项目,完成了氢燃料电池自动驾驶重卡的设计研发。

氢燃料作为理想的新型动力能源在应用中表现不俗,但氢燃料电池的完全商业化仍需要一段时间。对于创业团队而言,找准市场需求并给出对策只是第一步,能否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应用才是生存的关键。

从市场需求上,前晨汽车科技团队认为,卡车等商用车辆当前主要有三点市场改进空间。

第一,成本,怎样让用户买得起,让成本可以更低、更贴近用户需求;

第二,效率,商用车的根本作用在于盈利,要帮车主多赚一点钱,必须提升车辆的效率;

第三,用户体验,现在卡车司机逐渐年轻化,新一代90后、00后逐渐成为主力,他们对体验感的要求较高,而现有的商务车普遍未在用户体验上做设计革新。

此外,纵观现今国内,整个商用车市场空间也十分可观:2020年整个市场规模在500万辆左右,未来两年这一数字可能还会有所增长。这其中,大概有100万辆是轻型卡车、150万辆是重型卡车,且这两类卡车目前主要以燃油车居多。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的卡车领域成为重点创新对象,电动化进程逐步加快,这与前晨汽车科技团队的基因优势刚好契合。

前晨汽车科技创始人黄晨东先生曾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长期深耕于海内外机械制造及电动汽车开发领域,曾在美国参与冥王星探测器项目,并先后在美国福特、中国上汽和蔚来汽车,负责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自动驾驶等高新技术的研发。

前晨汽车科技团队拥有的技术能够在加速卡车制造智能化的同时,有效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为使用者带来更便捷舒适的体验和更精准快速的信息交互。

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实践验证,前晨汽车科技将目光聚焦于智能网联纯电轻卡,并于2020年9月正式于上海成立。

02

作为国内智能网联新能源商用车的新时代品牌,前晨汽车科技致力于用各项前沿技术,配合贯穿整车设计研发、电控和电动力系统设计开发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升客户体验和整体盈利效率,让商用车的价值进一步延伸,在带给客户更高使用效能的同时传递温暖。

从电动轻卡入手,前晨汽车科技现已在物流领域推出前晨EC1、前晨iC1两款新能源车型,前者已于10月29日量产下线,正式进入市场。

前晨EC1定位于城际运输轻卡,采用前晨自研底盘。该车型整体采用创新型轻量化设计,全正向开发视野电动平台,拥有12+项减重技术实现整车轻量化集成,整车长度5995mm,整备质量可达2735kg,最大装载容积可达18.3m?,实际满载续航里程超230km,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超400km。

在传动方面,前晨EC1采用一体化同轴式电驱桥,减少机械传动轴的使用,车架采用新材料,拓扑优化。高安全性能的磷酸铁锂电芯、一体式恒温液冷热阻隔电池包及车辆智能热管理系统也使得电池衰减低于10%,保证了电池的稳定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该车型在电池的布局方面设计独到:目前市场上大多厂家的轻卡电池均挂在底盘两侧,而前晨EC1则采用了贯通式的平铺设计,有效减小电池厚度,让重心更稳,车辆不易侧倾,同时有效提升离地高度、保证在各种路况下通过性更好。

前晨iC1是前晨自主研发的首款可进化纯电物流车,预计将于2022年底正式量产销售。相较于EC1产品,前晨iC1进一步搭载自动驾驶功能,并在用户体验上创新升级。

前晨iC1可选择搭载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车身装配1个毫米波雷达、5个固态激光雷达和12个摄像头,可以全方位感知不同场景。

该车型创新性采用“一步上车”设计及一体化可平躺座椅设计,取消了主副驾驶员之间的挡位与手刹拉杆,采用了电子换挡和手刹,充分考虑从业者在长途运输中的休息、生活需求,确保便利的同时为驾驶员提供了可坐可卧的“躺赢”座椅,让使用体验更人性化。

在货箱设计上,iC1首创数字化智能货箱和定制分区设计,并配有货箱电子智能锁、货箱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开启、货箱温度监测等功能,超越传统的货箱定义,实现工作场景的智能化升级。

03

在前不久的“NEVC 2021第六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中,前晨EC1包揽轻卡组全能金奖(全能王者)、最佳节能能力奖(节能第一)和最佳续航能力奖(续航第一)三项荣誉,初步亮相就获得多家物流领域客户的肯定。

为何前晨汽车科技可以一鸣惊人?

据黄晨东及其团队透露,在电池大数据平台、本地中央网关及自动驾驶功能上,前晨汽车科技有着优质、独到的技术储备。

第一,前晨汽车科技自研电池大数据平台技术,开发有2.0 版本的BMS功能。

要想实现新能源电动车辆的提质增效,电池的管理是核心环节。传统的BMS系统由电池厂家提供,一般仅包含电池基本数据,相关控制也只能基于这些数据。

但在实际应用中,电池使用数据处在时刻变化中,需要把这些实时数据收集、上传、分析,不断更新电池基本性能,才能真正实现BMS系统对电池的更加精准地控制。

前晨汽车科技自研从2.0 BMS的设计、后期的大数据监测分析,以及电池的维护保养整个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技术。

2.0 BMS收集车辆电池的实时数据、不断传回云端,根据统计分析等手段检测离散数据点(这些离散的点可能意味着电池的某种失效模式),并根据综合情况判断,“因车而宜”给出替代电芯等解决方案,有效避免热失控或着火等危险事故发生。

第二,本地中央网关有效提升实时的能量效率。

前晨汽车科技自研的本地中央网关,搭载深度学习算法,深度学习通过精准的数据模型和AI算法,根据车端传回的数据和车况、路况,不断学习,从而实现车辆的自学习、自成长、自进化。

同时依靠前晨云端AI效率提升器,赋予车辆更强算力的智慧大脑,实现动态节能10%,让新手司机也能开出像老司机一样的省电水平。

黄晨东表示:“前期开发时,前晨有8辆车实际上路测试,数据每天传回、更新,我们的算法也在不断迭代升级,现故障预警、性能优化、电池精准评估、热失控防控等功能水平已居行业前列。”

第三,前晨汽车科技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也有着丰富的储备。

现iC1车型上搭载有1个毫米波雷达、5个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具体的技术方案未来在落地的时候会根据客户需求有所调整,兼顾安全性与性价比。

04

从行业生态链来看,商用车行业上下游的合作关系也是影响一家公司能力的重要因素。

前晨汽车科技现主抓软件能力,同时与上游电池、元器件等主要供应商已建立起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联合开发部分硬件产品。

与下游客户除销售关系外,前晨汽车科技亦看好与客户之间的多样合作。

黄晨东透露,现已有物流端重要伙伴向公司注资,这是前晨汽车科技在商业运作上的崭新一步,将有效助力前晨汽车科技构建起多元稳定的生态合作环境。

商业模式上,前晨汽车科技现主要面向B端物流公司和运输车队进行车辆销售,同时兼顾C端用户。EC1为当前标品,未来iC1将支持定制化功能开发与合作。

预计到2021年底,公司产品出货量将达数百台,已有六七家的经销商及多家B端客户签约。

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前晨汽车科技的市场重心将放在长三角、珠三角及西南地区,主抓深圳、成都等市场相对成熟的城市,已有海外的潜在客户正在接洽当中。

团队方面,前晨汽车科技现有员工120余人,预计到年底达到200人。当前主要以研发人员为主,占比近70%。未来将继续按现有人才比例不断扩充,并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碳中和政策的颁布和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商用车行业的变革进程正需要有愿景、有技术、有方法的企业扎实推动。前晨汽车科技正发挥科技的力量,不断突破革新,不断提高商用车行业运营效率,为千千万万的从业者刷新价值、点亮未来。

谈及本轮投资逻辑,创世伙伴CCV创始合伙人周炜表示:前晨基于技术创新带来了整个商用车市场生态的变化,比如电池市场、底盘市场、储能市场乃至商业化金融的场景的变化,这些价值对于整个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乃至整个行业生态是意义深远的。我们看好黄晨东博士和他的管理团队深耕产业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管理经验,他们在所在赛道的长板足够长,具备了胜出的关键要素。创世伙伴CCV团队在管理KPCB中国基金的阶段对能源领域做过深入研究,现在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双碳机遇到来,过去的经验积累让我们可以做出快速判断。我们会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为底层技术创新和迭代提供助力。

作者:牛妤坤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