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 导读 /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商业落地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城市末端配送最后三公里——无人配送作为一块巨大的市场,是自动驾驶技术最有望率先落地的场景之一,当然也成为了大厂和创业公司的青睐之地。
目前,末端无人配送最主要的场景是快递和即时配送,后者包括外卖、生鲜、商超、零售等。据辰韬资本在《末端无人配送赛道研究报告》中指出,2021年我国末端配送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无论是哪个场景,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价值。
现阶段,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已经初步形成,技术已经能够支撑部分场景需求,大厂们也拿出了自家的实体无人配送车解决方案,如美团的魔袋20,阿里的小蛮驴,京东的第四代无人配送车等等,本篇文章就来带领读者年终回顾一下无人配送行业的发展以及各家车辆产品在这一年的提升与表现。
无人配送行业最新概况
随着近些年快递、外卖等行业的兴起,我国目前物流、配送端的市场需求量巨大,而快递、即时配送业务的需求量也在持续高速地增长。在这一市场的促进下,各大互联网公司也早已敏锐地嗅觉到其中巨大的商业价值,早早推出了无人配送相关产品。而今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也推动了无人配送在多场景下的商业落地,各家的无人配送车也由前期的测试到如今的常态化运营,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其中美团的自动配送车魔袋20已在北京的公开测试道路上实现了常态化的试运营,阿里的小蛮驴也已经成功进驻全国200多所高校运营配送,京东也在今年推出了全新的第四代无人配送车,用于其末端的物流配送业务。可以说作为自动驾驶技术最有望落地的场景之一,无人配送吸引了包括众多互联网企业及初创公司的目光,其市场的前景也得到了诸多的认可,也促使了各家公司陆续更新迭代自家的无人配送车产品。
与此同时,在技术、政策、商业落地方面取得的快速突破也让无人配送的未来一片光明。
技术方面,低速自动驾驶的技术现阶段已逐渐成熟,相关产业链也逐渐完善,像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如激光雷达、芯片计算平台的成本逐渐下降,线控底盘的技术成熟与逐步量产,技术领域对于无人配送的限制障碍已逐步被扫清。
政策方面,国内各地区均有无人配送相关政策标准出台,2021年5月,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采取类似于德国的“车辆自身+运营区域”双审核认证制度率先向美团、京东物流、新石器三家企业颁发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开放北京亦庄225平方公里路权;2021年10月,深圳发布国内首部自动驾驶低速无人车商业应用标准,着力开展自动驾驶示范城市建设,其中重点引入低速无人车充实城市服务场景。以北京为首的城市率先为无人配送车开放路权,为行业提供了监管范本,后续随着无人配送车安全性逐步提高、生态逐步做大、模式得到验证,将会有更多城市向无人配送车开放路权。
商业落地方面,无人配送行业内多点开花,包括互联网企业、创业公司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在各自擅长的应用场景领域探索商业化,并取得了迅速的进展。以场景、业务需求驱动逐渐成为了各家企业的共识,选定方向的无人配送企业也在今年迎来了全力冲刺。
无人配送应用场景
目前,无人配送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三大类,快递、外卖以及商超零售。其中快递的运输场景较简单,其即时性要求不高,集单能力也较强。外卖场景则对即时性要求最高,并且由于外卖产品的特殊性,如生鲜,一般对其对储存环境、运输条件的要求也最高。商超零售的即时性较外卖场景低,通常服务于单个或固定商家,行驶路线也较为简单。相对于这些场景,各家也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赛道,推出相关自研车辆产品。
美团的无人配送服务希望能够覆盖室外全场景的末端即时配送,包括公开道路、园区、半封闭园区。美团在今年新发布的自研自动配送车魔袋20起初的设计就是用于应对交通情况最复杂、对车辆能力挑战最大的公开道路运营场景,目前已投入北京公开道路常态化配送生鲜外卖。
阿里的小蛮驴则是专注于自身的快递运营服务,在校园及社区内的菜鸟驿站提供日配送服务。
京东也与阿里类似,都是从公司本身的业务需求出发,首先布局无人配送车的快递业务,线路固定,交通参与者较少,路况也较为简单。
落地场景的选择其实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决定了公司在行业里的布局,也影响了无人配送车硬件的设计与选型,整体产品的设计思路。以最复杂场景为标准来设计产品无疑是最为安全与稳妥的方式,这点从各家的无人配送车产品中便能看出端倪,由此我们可以对目前市面上较出名的几家企业的无人配送车做一个盘点及横向对比。
全球无人配送车辆产品盘点
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配送行业中极占优势,无论从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性,还是从平台所引申出的无人配送需求量上,抑或是从业务的扩展面上,国内的互联网企业都有能力且有需求进军无人配送领域。目前,国内以美团、阿里、京东为代表,国外以NURO为代表,都有较成熟的无人配送车产品在实际运营,本部分就从车辆硬件能力、安全领域及商业落地情况等几方面对各家企业进行横向对比,也由此可以窥见目前行业内的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1)车辆硬件能力
硬件能力方面,国内几家领先的无人配送车产品参数如上表所示,作为用于日常送货之类的用途,各家的无人配送车的尺寸大小、续航比较接近。
在设计时速方面,由于美团希望探索覆盖室外全场景的无人配送服务,设计时速可达45km/h,在公开道路的实际运营中,为了保障安全时速控制在最高20km/h。京东、阿里、新石器、白犀牛等聚焦校园、园区等封闭、半封闭场景,设计时速均控制在30km/h以内。总体而言,各家的无人配送车都是朝着向更智能、更稳定、更安全、载重更大、续航更长的方向来发展。
在传感器等核心硬件配置方面,各家几乎都是采用的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等传感器都均有配备。这在现阶段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自动驾驶的相关技术还不够稳定、成熟,因此需要多传感器冗余来提升整体行驶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传感器数量及性能方面,美团自动配送车魔袋20优势明显,全车配备30多个传感器,可实现5cm-150m范围内障碍物识别,360度无死角实时感知,自动驾驶感知能力卓越,而其前期也积累了丰富的自动驾驶技术。阿里的小蛮驴则集成了达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具备类人认知决策能力。能在复杂的末端场景中自如行驶、稳妥避障,顺滑处理转弯、急停、会车等情况。京东物流的无人配送车也已经开发出全球领先的L4级别、车规级的第四代产品,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自主行驶、智能避障、识别红绿灯、智能取货等功能。国外NURO的无人配送车同样也是配备了360度的全景摄像头,激光雷达,长距及短距的雷达以及超声波传感器,丰富冗余的硬件配置也使得全车不存在任何的盲区。
由此可见,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配送车的智能领域,由于前期的积累还是占据了主要的优势,无论在传感器的配备丰富程度,还是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他们都领先了一截。在未来数据为王的时代,越先进行大规模的实际落地测试,就越能在激烈的交锋中拔得头筹。
2)安全设计
无人配送行业作为现阶段还未大规模落地的产业,在民众的心中也难免会出现怀疑与担忧。安全是无人配送规模化落地的必要前提,为了实现安全领域的可靠性,各家企业推出的无人配送车产品均都考虑了感知冗余、硬件冗余、算法冗余等等来保障行车的安全性,另外作为实际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是否符合车规级标准也是衡量无人配送车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公开资料显示,美团的魔袋20经过了整车性能试验、整车综合耐久试验、低温寒区环境适应性试验等三大方面测试累计测试项目达31个子类,从设计安全等五个维度,搭建覆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置全流程安全体系,150米外能感应障碍物并自动减速。
3)商业落地情况
最终无人配送车会走向商业落地的场景,目前市面上已落地的无人配送车大致分为几类:有服务内部业务需求的,有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的,有提供无人配送运力的。对于国内外的主要企业,总结了他们的无人配送车领域的研发落地情况如下表:
以自家平台与业务需求为起点出发打造商业落地方向,成为了现阶段互联网公司的共同想法,而无人配送车的场景较自动驾驶简单,更易获得商业中的落地是业内的共识。但与此同时,如果能由复杂场景来推动商业落地,来设计自身的无人配送车产品,也更有利于建立更安全、更完备的无人车解决方案,国内美团在此方面快人一步。
国外,以NURO为代表,他是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美国DOT和NHTSA批准的联邦政府许可执照的企业,也开始在美国加州,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城市公开道路上测试完全的无人驾驶车辆R2,无司机、无乘客、无追踪车辆。目前也已获得了包括谷歌在内的一共15亿美金的融资,并已经开始了商业化的运营。
无人配送未来前景
总结来看,无人配送未来的商业化前景是十分明朗的,这也是为何多家互联网大厂愿意花费很大的精力,投入人力物力进军无人配送领域的原因。关于无人配送的未来前景目前来看有三方面趋势:
首先,通过场景来驱动技术的发展会成为行业大方向,例如美团在选择在最困难的城市公开道路中的复杂场景的实战中快速自我迭代,提升能力,反哺车辆产品技术,在未来这一模式可能会受到广泛的借鉴,而美团的先人一步也许会让其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其次,量产化绝对是无人配送车未来的必经之路。想要获得无人配送的真正商业落地与盈利,无人配送车最终一定要走向量产,无论是线控底盘还是传感器,只有在动辄几万、十几万的成本降下来之后,才能真正实现盈利,实现常态化运营。
最后,无人配送行业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先找准场景及发力点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以美团为代表的自带配送场景的公司入局,更为国内无人配送产业的商业化落地增添了助力。占据场景及技术优势的美团,有望成为中国的NURO,率先获得政府的许可,进行常态化商业运营,在未来无人配送行业发展的风口占据主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