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哪吒汽车与“蔚小理”必有一战?

雷科技
关注

哪吒汽车离年销10万还有多远?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于过去那些已经倒在终点线前,被迅速遗忘的新势力而言,产销已经突破10万台的哪吒汽车已经踏出了胜利的第一步。虽然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始终没有跑赢“蔚小理”,但哪吒汽车确实在第二梯队当中确立了领先的位置,而且领先得还不少。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第二梯队的哪吒、威马与零跑各自都曾陷入过负面舆论当中,但仅有哪吒汽车不受影响熬了过来,甚至越跑越快,特别是销量上,哪吒汽车在2021年的交付量达到69674台,而威马、零跑汽车仅有44157台、43121台,可见哪吒的后劲明显要比威马、零跑更持久。

产销10万台的门槛已经过了,年销量10万台还会远吗?至少,作为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的“蔚小理”应该是不远了,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如无意外在2022年可以实现。至于哪吒汽车,暂时来看,2022年有机会一搏,但希望相对来说明显仍比较渺茫。

一般来说,能跨过“量产”这一门槛的新势力,手中大多握着一两个爆款产品,产销量破10万的哪吒汽车也不例外。作为一直倡导“科技平权”的哪吒汽车来说,成功推出了哪吒U Pro、哪吒V Pro两大拳头产品,但价格相比于“蔚小理”更加亲民,其中售价为6.29-12.08万元哪吒V,定位入门级,而刚推出市场不久的哪吒U的售价为10.48-17.98万元,瞄准中端市场,往上突破。

目前来看,哪吒V最能打,累计交付突破了50000辆,相比之下,起步价在10万以上的哪吒U虽然在去年12月交付了4847台,但在哪吒的总销量中占比仍比较少。

事实上,哪吒汽车虽然在去年完成了从B端、G端到C端的转型,但哪吒在上市之初为了打造品牌差异性,就主打“为人民造车”的概念,这为它赢得了生存的空间,不过这种枷锁也给哪吒汽车的冲高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哪吒汽车”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很成功,“科技平权”的口号也开始在三、四、五线城市展开,但下沉市场用户更多注重的的是车购置成本和使用方面的性价比,反而忽略了智能化科技。当然,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来说,一直倡导“科技平权”的哪吒汽车在智能化普及上也做得不错。

虽然何小鹏、沈晖都曾强调过,“低于15万很难做出智能汽车”,但在造车新势力当中,哪吒汽车真的做到了极致。拿哪吒V为例,提供了液晶仪表、大尺寸中控屏、智能语音以L2级别智能辅助系统,这对于一台10万以内的小型SUV来说,已经算是数一数二的水准了,然而一旦扩大到整个市场,特别是跟小鹏、特斯拉一比较,哪吒汽车目前这套智能驾驶系统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不止如此,作为对价格极为敏感的下沉用户,全面涨价的哪吒汽车在2022年还面临自己核心用户流逝的风险。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补贴退潮后,不少新势力接连涨价,一直强调性价比的哪吒汽车也在此列。日前哪吒汽车就对目前在售车型进行了涨价,涨幅在3000-10000元之间不等。

8cbd3dd153a642ac9f1091ca5806d834.jpeg

政策不再为新能源车兜底的迹象日益明显,如果哪吒汽车在2022年不能巩固自己的大本营,那么年销量10万的目标只会与哪吒汽车越来越远。

此外,年销10万台不能一直以价换量,毕竟低价市场已经涌进越来越多的选手,还没建立自己品牌护城河的哪吒汽车急需往中高端突破。低端、中高端两头发力,哪吒汽车达成年销量10万的目标才有一线之机。

对于这个问题,哪吒汽车也早有准备。它在去年广州车展上带来了“山海平台”,其中首款新车为定位于中型轿车的哪吒S。据了解,哪吒S将应用可实现200T高算力的华为MDC计算平台,采用3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3颗摄像头,并且它可以在部分情况下能够做到L4级智能驾驶。

这样的配置明显想与小鹏P7、特斯拉Model 3等车型一较高下。虽然目前哪吒S的价格还没公布,但是由于小鹏P5的价格已经下探到20万以内,所以无论哪吒S怎么定价,哪吒汽车与小鹏汽车都必有一战。可以说,在2022年,如果哪吒汽车所推出的哪吒S不能在小鹏汽车的围剿下突破重围,那么哪吒汽车的年销量10万将会逐渐变得渺茫。

总结:对于哪吒汽车来说,10万台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这意味着它成为了继“蔚小理”之后,第四个实现量产10万台的门槛的造车新势力。毫无疑问,这对一直想要寻求IPO的哪吒汽车来说,给资本市场提供足够的信心。

当然,哪吒汽车的问题还有很多,所以说10万台只是一个起点,摆在哪吒汽车面前的已不再是10万辆的量产门槛问题,而是如何扩大自己的优势,在量产10万辆的基础上达到年销量破10万甚至于在“蔚小理”的围剿当中突破高端。否则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队。

来源:雷科技

       原文标题 : 2022年,哪吒与“蔚小理”必有一战?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